行业动态

女科学家访谈系列:胡丽丽:一份职业,一个单位,一辈子——访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胡丽丽

发布:dengying阅读:8412时间:2015-3-2 09:42:49

采访记者:李洪丹  

   人物档案:胡丽丽,研究方向为激光玻璃和特种光纤。现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钕玻璃课题负责人、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长、上海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进入上海光机所从事激光钕玻璃的研制工作。200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0年度上海市先进女职工标兵;2000年度全国先进女职工、上海市杰出职业女性称号;2005年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十大杰出妇女称号;2005-200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6-2007年度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海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注定的事业

  胡老师的童年时光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所以她记忆中的童年都是在玩,小学的时候在玩,初中的时候也在玩,一直到了快初中毕业,文革才结束,学校才走向正轨。静下来的时候,她会看一些书.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伟大梦想,但是心里总是觉得自己将来肯定会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

  1978年,本是南昌人的胡老师在本地读了一所普通高中,那个时候的高中是2年制的。1980年,全国恢复高考第4年,她作为文革后第4届考生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考取了浙江大学材料系。当时江西省的本科录取率只有4%,而她就幸运地成为了那4%中的一个。

  进入大学后,她突然发现原本那种独占鳌头的光环不存在了。在大学里,比她聪明的大有人在。原本在县城里是个佼佼者,在满是优秀人才的大学里,她找不到了自己的位置。这种心理落差着实困扰了她许久,胡老师说,“我想尤其是进入重点大学的人,大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后来我逐渐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由于好胜心比较强,也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所以就接着读了浙江大学材料系的硕士。”

  硕士毕业时,她又面临了继续就读还是工作的抉择。胡老师说,那个时候干福熹先生在浙大材料系的影响非常大,她的学哥学姐有报考了上海光机所干先生的博士生,所以受他们的影响,她也投入了干院士的门下。正巧的是,上海光机所的姜中宏院士因为一个项目的需要,到他们系里招人,也选中了她。所以,不论是考取了干先生的博士生,还是入职于姜院士的项目,她都注定要来到上海光机所。最终,她顺利考取了上海光机所的博士生,挂名在干先生名下,实际指导老师是姜中宏院士。

  胡老师感慨道:“这可能就是与上海光机所的缘分吧,从1987年入所,到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8年,人生的一大半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所在了。”

  感恩的心

  回顾之前的求学、工作之路,胡老师一直非常感恩于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她的高中数学老师,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这位慈爱的、像父亲般关爱她的老师,她永远铭记。胡老师说:“报考大学填志愿时他给了我很多意见,高考结束后他又冒着酷暑询问考试情况,我对理科的兴趣也可以说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

  其次便是姜院士和干院士,他们将胡老师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更深层次的激光玻璃世界,让她甘愿为此付出一生。姜院士一辈子从事激光玻璃和特种光纤的研究,为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支持产权的激光玻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胡老师说,姜院士很少会具体规定学生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这种信任和放手让胡老师能够更加大胆地去做、去想。而干院士才思敏捷、精力充沛,在光学玻璃、 激光玻璃、光存储材料和无机材料科技考古方面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从这两位前辈身上,胡老师感悟道,“做科研和做其他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你可以思维活跃,一旦选择了一个课题,就要认真去完成,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老一辈科研人兢兢业业、追求科学技术的真谛、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当然,要感谢的不止是他们,还有很多老师、前辈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还有我现在的同事们。他们努力奋战在一线,而我只是起到了组织协调的作用。我非常感谢他们的配合。每一次取得成绩的时候,我都告诫自己,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的,今年,胡老师又再次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所促成的。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磷酸盐钕激光玻璃是神光系列装置的放大器工作物质和核心材料。上海光机所从建所开始,就一直从事激光玻璃的研制工作,因为有本所的神光装置需求的牵引,所以得以延续了下来。

  在干院士、姜院士及其他老一辈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光机所先后研制成功三代激光玻璃,为完成国家有关重大项目做出重要贡献。第一代是用于高能激光系统的硅酸盐钕玻璃;第二代是用于高功率激光聚变系统“激光12号实验装置”的N21型磷酸盐钕玻璃;第三代是为“神光II”和“神光III”原形装置研制的N31型磷酸盐激光玻璃。

  前两代激光钕玻璃使用的是坩埚熔炼工艺技术,而第三代激光钕玻璃使用的熔制工艺技术,就是胡老师带领的团队耗时十年,精心研制的连续熔炼技术。目前国际上只有日本保谷公司和德国肖特公司拥有这项工艺技术,并且曾经在美国NIF装置和法国兆焦耳激光装置钕玻璃供货过程中使用过此技术。胡老师说,从设备到工艺,全部由他们的课题组自己研发。连续熔炼技术可以使激光玻璃的熔制效率提高5~6倍。基于此,他们今年制定了新的目标:将每年300片的供货能力提升至每年1000片。“在神光III装置中已经有一部分玻璃片是采用连续熔炼制造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连熔玻璃已经实现了装置应用。我们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工艺做稳定。”

  在863、中科院和国家专项的共同支持下,该技术进入了中试阶段,今年已是第三次中试,中试通过后就会转入生产阶段。胡老师笑着说,“从开始研究到各个实验阶段已经经历了10个年头,有5个春节是没有休假的,我们的一线人员都是在炉子旁边过的春节。”

  说到这,胡老师特别提起,“今天我们能做这些工作还要感谢我的前任张俊洲老师将激光玻璃研制队伍保存下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拨款少,经费紧张,虽然有神光装置的需求在,但是还是入不敷出,我的前任张俊洲老师就通过做其它特种玻璃的开发,把这支队伍保存下来。否则也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更没有现在的成绩,真的很感谢他。”

  在胡老师的记忆中,他们研究室研制玻璃过去有一年化十几锅的,也有一年化三十几锅的,“从2002年开始,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一年化了102锅,现在我们化200锅都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了。”

  胡老师说,未来研究室还是会以研制激光钕玻璃为主要任务,再延伸发展稀土掺杂的特种光纤;在民用市场,推广激光玻璃在激光表面冲击强化领域的应用。“对老一辈工作的继承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将我们的技术发扬光大。”

  延伸阅读

  问及胡老师的减压方法,她送给我了两个字“睡觉”。说完便哈哈大笑。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她总觉得不够睡,她也非常羡慕那些能够在公交车上见缝插针睡觉的人。没有这项技能,她只能老老实实地利用中午午休时挤出十分钟打个盹。她说,这样下午她就觉得又精力充沛了。

  她还说,退休后打算趁自己还走得动的时候四处走走,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