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致敬光学测试领域事业的先行者们 ——忆中国光学测试专委会成立之始末

发布:guangdianren阅读:992时间:2017-4-20 23:53:30

  自1986年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简称“光测会”)成立至今,已有30载。

  回忆往昔,思绪如泉涌,恍惚如昨日,感慨万千。

  从提议光测会到成立、再到步入正轨,其中之喜悦和艰辛,非当事人不可受,其中之收获,也非当事人不可得。

  1. 萌生光测会的念头

  20世纪80年代,国内科教领域春暖花开,欣欣向荣。光学界的学术活动与交流开始日益增多,我便时常有机会出差到各地,参加中国光学学会下属的工程光学、光学情报、全息术与信息处理等一些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当时,心里就常常自问:为什么没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学检验、测试方面的专业委员会呢?

  20世纪70年代初,我有幸专程去西安205所参观、学习了该所从法国引进到国内的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并因此结识了该所的何绍禹、刘中本、向世明等同行。

  1977年,五机部(后改为兵器工业部)在湖北宜都召开了光学测试仪器会议,我在该会议中又与他们相见。大山沟里的这几天会议,加深了我们的友谊,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有久闻大名的298厂麦伟麟老师以及北京工学院(后更名北京理工大学)的张炳勳老师,他们是我在大学读书时就仰慕的名字,这次能够见得本尊,荣幸与激动之至,激动万分难以言表。

  这次的出行也让我充分地意识到,我国其实有相当一批科研工作者们正从事着光学检测的研究方向。他们分散在我国的各地。

  2.光测会成立三部曲

  2.1倡议提出引共鸣(1985年)

  1985年年初,跟我曾大学同一专业、现在西安光机所从事光学检测研究的田少文学长,邀请我参加他们所主办的一次学术会议。而这次会议也成为孕育中国光测会成立的摇篮。

  从查阅的中国光学学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的数目和名称来看,光学检测领域相比已有的某些专业委员会,其在学术影响力、从业人数及单位等方面都略胜一筹。成立光学检测专业委员会,也算是实至名归。

  1985年10月22-26日,由陕西省光学学会主办、西安205所、西安光机所承办的“首届全国干涉测量学术讨论会”在西安205所如期举行。

  基于当时中国光学学会在全国已有十四五个专业委员会,以及我国庞大的光学测试队伍,我在大会上提出成立“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的呼吁与倡议。

  第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1985.10.22-26,西安)

  这一呼吁,立即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会后,我、何绍禹、陈进榜、舒朝濓、李景镇、卓永模、吴震、史大椿、沙维敏、田少文等一起讨论,形成两个决议上报中国光学学会:

  第一,报请中国光学学会,建议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为便于工作,会议期间先确定了各省市的联络员名单。

  第二,报请中国光学学会,建议今后每2年定期召开全国干涉测量学术交流会,并初步确定下届会议将于1987年4、5月份在南京举行。(请注意,当时只是局限提“干涉测量”会议。)

  同年11月,中国光学学会在上海嘉定召开空前规模的1500人光学年会。期间,我与参加这次会议的几位代表:陈进榜、李景镇、舒朝濓和李剑白等人起草了一份手写的“关于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的申请报告,由陈进榜递交给会议期间召开的理事会上。

  2.2 报请王老获支持(1986年)

  中国光学学会于1986年在杭州召开了理事会,光学界元老王大珩先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陈进榜老师向潘君骅老师提出了我们想组建中国光学测试专委会的想法,并委托当时与王大珩先生一起工作的潘老师,由潘老师向王大珩先生提出成立的设想。

  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潘老师说,“我记得王先生当时先考虑了一下,然后就表示同意。后来这事获得通过,并写入会议纪要”。

  1986年10月15-19日,受中国光学学会委托,南京光学仪器学会、江苏省激光学会和南京计量测试学会,在南京联合举办了“86年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

  这次会议也通过两项决议:

  第一,关于 “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的申请报告”,为便于开展工作,成立了全国光学测试联络组,组长:陈进榜。

  第二,决定1988年9月在江西南昌召开下一届全国光学测试技术交流会。

  2.3 南京会议获批文(1987年)

  第一届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1987年10月6日,南京)

  1987年10月6日,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了全国光学测试联络组成员扩大会议,正式宣读了中国光学学会的批文,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这次会议主要完成了两项议题:

  第一,成立了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并产生了领导班子,主任:潘君骅,副主任:陈进榜、苏大图,顾问:顾去吾。

  第二,商定1988年10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第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并决定江西科学院物理所李剑白研究员负责会议的筹办工作。

  这次会议还完成几个决议:将1985年西安“首届全国干涉学术讨论会”,及1986年南京“86年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两次会议,正式命名为第一、第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因为当时有的人认为前两届不应算在内,但还是采纳考虑大部分人的意见,最终还是考虑在内),以后的会议以此类推。

  从1985年酝壤倡议提出及正式申请,到1986年取得王老正式同意并通过写入会议纪要,最后到1987年学会下文批准及成立大会的召开,并步入正常轨道的三年,是光测专委会成立前后的“三步曲”。因此,我们也共同确定把1986年作为光测会的成立元年。

  3.光测会发展欣欣向荣,逐入正轨

  光测会成立30年来,组织16届全国光学测试性学术交流会及近10次不同类型专题讨论会,座谈会或讲座。每次交流会论文篇数约180篇,参加人数约150人左右,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科研院所、高校公司、**单位等都有代表参加。并协助中国光学学会承办了几次年会中的专题会议,与其他专委会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及国际光学技术展览会等。

  2000年9月23日至27日,陈进榜和我二人代表光测会参加了中国光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光测会与其他两个专委会在大会上做工作汇报和经验介绍。中国光学学会将2001年度“先进专业委员会”称号授予我们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

  2001年5月9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光学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全国各地方学会秘书长会议上,我们光测会秘书长高志山教授在大会上特邀做工作经验介绍。

  光测会从第一届专委会至今已改选换届6届,曾任主任委员的专家是:潘君骅、陈进榜、韩昌元、朱日宏。委员人数从第一届38人已扩展到第六届139人,副主任委员从第一届2人增加到7人,顾问从第一届1人增加到4人。委员的组成尽量注意学科方向和年龄结构,委员单位起初从高校、研究所、光学工厂现已扩展到部队、**、合资公司企业等更多的系统和部门。所有的这些工作,都使得光测会永葆朝气和活力。

  4.以己之力,献策献计,共筑中国光学学会大发展

  1994年,我与成都光电所杨力研究员被神光Ⅲ总体组指定为执笔撰写《神光Ⅲ光学工程制造与检测可行性论证报告》。我们二人被安排暂住在科学院成都西南分院宾馆里完成此任务。

  闲谈时我与他聊起我们申请光测会的3年经历,我建议他应该申请成立“光学工艺”或叫“光学制造”的专业委员会。他说,会很烦,很难。我说,“你去做了,努力了,尽力了,没成功也不后悔,但你没有去做,后来想想要永远后悔的!何况很有可能成功”。随后,他便写了申请书。

  期间我俩共同进行了反复修改。他为了此事能够成功,还曾游说于国内一些单位里的光学学会理事。最终申请成功,杨力担任了几届的专委会主任。而后,光学制造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国际会议或展览会大都把我们光测会作为协办单位。而今,“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专业委员会”已成为中国光学学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服务于我国的光学制造从业者们。

  往事30载,弹指一瞬间。那时意气风发的我们,现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虽满怀热情,却力不从心,若还能以一己之力发挥余热,已是欣慰。致敬那些为了光学测试事业身先士卒的先驱者们,同样,也期待着当今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能够在光学测试领域里开创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者:徐德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