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新民晚报:要做好科学研究,首先要做好人--宋力昕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4222时间:2017-4-25 12:00:21

宋力昕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62年8月生于江苏阜宁,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1982年至1990年在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工作,1993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硅酸盐工业协会会长。

我生于1962年,经历了物质非常贫乏,到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里说“物质极大丰富”是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不再为温饱发愁,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汽车也进入了很多人的家庭,这在我中学时代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想起自己所经历的这段历史常常感到幸运,也常感到比其他时代的年轻人更容易成熟,在与国外朋友的交流时也常常充满自豪感,因为他们不可能有我们这样丰富的经历。在网上看到童年时代的文字和照片我都倍感珍惜,真希望更年轻的朋友能够知道那段历史,吸取那个动荡时代的教训,珍惜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大学时代

每年收获一句话  

读书时,我最喜欢读报,真希望现在我女儿也能对《参考消息》这样的报纸感兴趣,可惜她似乎更感兴趣明星。

上幼儿园和小学第一天的情景还能记得。在家我是老大,在我之前还有个年长两岁的姐姐,但是在我出生前由于事故去世了,因此小时受宠。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走后,我不习惯与小朋友老老实实地端坐在一圈凳子上,哭闹着要离开,最后爬到幼儿园的铁栏门的二层哭闹。苦于没有本事翻过最高门栏,没能逃脱。经过几天的磨练总算平静下来。

小学老师是我家邻居,上学前一直叫她阿姨。她常开玩笑说,将来上学让我当班长。结果上学第一天分班后,宣布我是组长,而不是班长。回来后我很生气,感觉被骗了,极不情愿做她的学生,在两个姨娘一个晚上的劝导下此后总算消了气。此后,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再也没有做过班长。多少年后,我的大学同学见到我后,也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能做领导。小学二年级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当时都是大自行车,没有现在这样的儿童自行车,很是骄傲。小学时我以学习成绩接近班级前五名、打架能力也接近班级前五名的水平毕业,进入中学。那时是“文化大革命”年代,大人时常武斗,小孩自然也会对打架感兴趣。

我所就读的中学是县中,也是省重点,一个年级有8个班。学生来自县城的不同小学,小学的同学又分配到了不同的班,每个班都有以前的同学,这对于认识其他同学很有帮助。那个年代,中学男女生不讲话,尽管也会有好感,多少年后还有同学感情,但是在学期间真的没有讲过一句话。我父母都是医生,而且是同学。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中学时代就对《参考消息》感兴趣,尽管外国离自己很远,但是,看报纸和听故事一样很有意思,看了以后也有了和同学们交流的话资。中学我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是,从初一到高一成绩一直在班里接近前五名,好像不在前五名之内。当时,我们的前途感极差,下放农村是唯一的出路。我生活在苏北阜宁县,当时很穷,农村更穷。在家尚能吃饱,到农村就不一定了。那时我们农村的一个男劳力一天的收入还买不起一只鸡蛋。当时有一句话:“堂堂男子汉不如鸡下蛋”。

高一暑假,凭着对数学的兴趣,我把以前的数学复习了一遍,没想到这成为我中学成绩起飞的转折点。开学后不久,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各种考试频繁。当时数理化自然是最重要的,数学首当其冲。1977年我们在校生高考选拔考试只考数学,凭借刚复习好的数学,我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高考。由于中学的课程还没有学完,自然落榜。此后的学习效率越来越高,尽管没有感到自己有什么变化,但确实不理解比我好的同学,为何成绩在不断退步。高考前后基本稳定在全校第三名,高考出来成绩也是如此。

大学四年相对沉闷,当时大家对学习机会都非常珍惜。那时高考的录取率是1%,能进大学真不容易。从江苏来到杭州浙江大学,要好的同学大多在南京念书。在大学交往的圈子很小,但是每年都能收获一句话。第一年,我刚进入大学,只有16岁,班里最大的是32岁,很容易被周围人当成孩子,我当时就对自己说,“你人我亦人,我们是平等的。”大学二年级,我对自己说:“宁天下负我,我不负天下。”我当时想的是,情愿多付出,不怕吃亏。和人打交道时总是先假设别人是善良的,值得信任的。大学三年级时,我对自己说:“只求问心无愧。”大学四年级时,我告诉自己:“向前看。”当时感觉只要自己走得正、努力勤奋,前途一定光明。这四句话也成了后来走上社会的做人原则,使我避免了很多烦恼。

不跟风

坐得住冷板凳 

所以有时觉得做专家很容易,只要你花功夫,你弄明白了,而其他人没花功夫就不明白,你就是专家。

1982年我走上工作岗位,被分到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工作,一起分去的有50人。很多年没有大学生补充,单位对我们这一年进院的大学生很重视,也寄予很大的希望。老同志的关心爱护、器重与尊重使我终身感怀。新进院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的兴奋,也延伸到日常生活。我们六人住一个房间,轮流买饭,轮流打扫。由于对科研的兴趣,我选择了科研岗位,而没有像更多的同事选择设计岗位。

我承担的第一项研究任务是通过一个缩小的模型,研究玻璃熔窑中玻璃液运动。模型中采用的模拟液是甘油和糖浆。这是一项院里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工作。当时我国物资非常短缺,玻璃发展的空间很大,大批玻璃厂需要上马,而我国玻璃设计水平和国外差距很大。能为提高设计水平,开展研究确实令人兴奋。早上吃饭也带着资料看,当时感到能够把国外先进的实验方法弄懂很满足。模拟理论比较苦涩,从偏微分方程出发建立相似准则,理解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花了功夫,弄明白了你也就是专家了。一个人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你就可以成为很多方面的专家,工作习惯很重要,是否聪明往往不是决定性因素。由于模型实验基本上只能满足定性的要求,我又开展了数学模拟研究工作。数学模拟利用计算机直接求解描述玻璃液运动的方程。这项工作后来多年一直成为我的爱好,因为只要有计算机就行,不需要求别人,任何地方都能进行。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我在念大学时的最大理想就是能够成为硅所的副研究员。现在的研究工作主要开始于我到硅所念博士以后。当时我国正开展载人飞船研制,博士研究生面试时,导师即明确要求我的博士论文围绕飞船的舷窗材料进行。当时我到硅所是想研究薄膜材料。过去搞数学模拟很有意思,但是争取科研经费很困难,大家都愿意对新材料研究投钱。我过去研究玻璃熔制液体流动,而现在研究玻璃的强度,确实相差很大。舷窗材料研究得很顺利,通过了各种考核,设计单位也在按照工程进度要求,采用我们的材料。但是,毕竟玻璃应用的部位事关人身安全,而玻璃是脆性材料,说破碎就破碎,如果破碎的规律没有掌握,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玻璃是一种古老的材料,玻璃强度检验也有很多人研究过。一般来说,再研究很难出成果。但是,我想如果不研究明白,我总是放不下心。我从断裂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深入分析和计算了玻璃的断裂特性,特别是存在非均匀内应力情况下的裂纹扩展和应力腐蚀。通过力所能及的深入研究,确实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设计人员对这项工作的评价是“体现了科学院基础研究的水平”。在我博士论文答辩时,一位老前辈(我老师的老师)说,没想到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么一个古老的领域还能取得这么多有价值的成果。我想搞研究一定要以弄明白为目的,不要相信权威,不要相信文献上的所有东西,除非你理解并同意了这些观点,否则必须自己研究和验证,只要这样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科研不要跟风,不要别人说什么有意义,就跟着搞。过去现在说超导会有突破,大家都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