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谭铁牛:向生物学习 开启模式识别新突破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593时间:2017-5-18 19:27:55

目前的模式识别技术会遇到局部形变、光照变化等干扰,这些瓶颈的突破口还要到自然界中去寻找。

人们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常常要把各个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事物或现象组成一类。例如一个数字有不同的写法,对一个人来说,某一种写法虽然没有见过,但大脑却能自动将这个字识别出来。

这种模式识别行为虽然已司空见惯,但它却是人类最重要的智能行为。而机器模式识别能力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器智能类人的程度,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

实际上在过去几十年中,机器的模式识别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特定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但是,现有模式识别方法与生物系统相比依旧存在显著不足。

当前,一些面向特定任务的模式识别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性能已可与人媲美。但通用模式识别系统仍然任重道远。机器模式识别的瓶颈主要集中在鲁棒性差、自适应性差、可泛化性差三个方面。

目前的模式识别技术还不够“皮实”。比如,遇到局部形变、光照变化、遮挡、凌乱背景等干扰,机器就容易出错;机器也不会像人类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是要进行大样本的训练。

这些瓶颈的突破口还要到自然界中去寻找。向生物学习,开展生物启发的模式识别,有望实现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的新突破,达到对不同任务无缝切换、对环境自主适应等目标。

这种生物启发的模式识别,就是要向生物模式识别系统学习,充分借鉴脑科学、认知科学乃至心理学的先进成果,突破现有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实现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譬如,在我们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受到人脑长短时记忆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多模态记忆网络,通过引入注意和记忆机制模块,对具有时间依赖关系的多种模态长序列进行建模,应用于诸如视频描述生成、智能对话等领域中。

又比如,人类能够将某种知识或者技能迁移到另一种相似的领域中。这种迁移学习的能力也受到了模式识别领域学者的关注,科学家试图模仿生物从熟悉领域到陌生领域的学习方法,构建跨领域跨模态迁移学习的模型,充分利用大量旧的已标注样本和当前少量标记数据训练新模型,解决新问题。

总之,模式识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关键使能技术。向生物系统学习,开展生物启发的模式识别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创新空间与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科学报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