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同济大学王占山团队以3800万转让“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专利

发布:HPLaser阅读:1121时间:2017-5-19 16:10:41

5月18日,在上海高校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指导下,同济大学、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技术专利转移协议》,将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6项发明专利授权转让,合同金额共计3800万元人民币,创下了同济大学历史上最大额度的技术转移现金合同。这成为“企业+高校+独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三位一体”专业化、规范化技术转移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也标志着同济大学近年来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已初显成效。

当天,同济大学发布《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对科技成果的形成、转化流程、收益分配、责任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此激励师生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开发、应用、推广,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

记者在该细则中看到,第七条这样写道:“学校鼓励成果完成人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学院或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及时发现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并加以培育。院系应对学院教师申请的专利或其他科技成果展开评估,及时发现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并对外进行重点推介。”

同济大学的学科群与产业、市场联系紧密,学校长期来积极推动各学科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落地。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是2015年10月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施行,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这一号召,在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转移过程服务、收益管理和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创新机制体制,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将原来传统的“科学技术研究院”,改制为“一部三院”,即“科学研究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将教师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表现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增列“社会服务”类等举措,以全面提升同济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些激励政策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2015年以来,学校实现了“技术入股”“现金转让”等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除此次王占山团队技术转让外,同济大学海洋科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正在推进中。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表示,同济大学在大力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同时,积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打通将“纸”变成“钱”的最后一公里,以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此次王占山教授系列技术发明和原始创新成果,以3800万元人民币转让,学校将所得收益的85%归科研团队,用于支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以此调动科研团队的积极性。

 高功率/高能激光技术及装置是**战略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之一,对****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支撑作用。我国聚变级激光驱动器、激光雷达、激光测距、激光切割等强激光装置一直存在突出的薄膜器件损伤问题,导致激光系统无法长时间满负荷运行,这已成为制约高功率/高能激光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瓶颈。而激光薄膜器件的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和高端器件长期受到国外封锁与禁运,因此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王占山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多年的持续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神光III原型”用Pick-off镜的损伤问题,将该器件的损伤阈值提高了近1个数量级,其使用寿命由几周提高至几年,有力支撑了我国神光III原型和主机装置的建设。同时,团队进一步深化基础科学的研究,揭示了薄膜器件损伤的科学规律,实现了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器件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批量制作。2013年至2015年间,王占山团队为我国激光雷达、引信、测距等型号装备提供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器件5300余件,总价值超过0.34亿元。用户单位使用项目组提供的激光薄膜器件或单元技术,已创造产值超过1.55亿元,节约资金逾1.21亿元。这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原始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器件禁运,有力支撑了我国强激光装置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型号装备的自主研发。课题组在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器件与装备方面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4项。

然而,由于“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技术及装备”系列技术的现实市场主要在国家需求方面,民营资本对这个市场缺乏了解,进入困难;受制于机制体制,以及高校教师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高校教师对于技术成果转化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企业对高校技术成果的认识不足,无法将技术创新成果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从而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缺乏主动性;还有技术专利的国有资产性质和技术转移收益分配机制的问题,都导致了技术专利转移进程慢、审批难。 为落实“****”政策,促进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技术及装备”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2016年4月23日,上海高校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润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关于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与装备的技术成果转化意向书》。为落实意向书的有关内容,同济大学与张江研究院随后签订了推进“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产业化制造平台”项目产业化服务的技术服务合同;润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拟采用“现金采购”的方式从同济大学获取专利技术;同济大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明确了科研人员在技术成果转化收益中的主体地位。三方共同形成了“企业+高校+独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三位一体”专业化、规范化技术转移模式,也使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首个集研发、中试、生产、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备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全链条”创新中心。

相关专家表示,高校积累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这次签约转让技术,探索了一条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规范化、持续化的新途径。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将政府、高校、企业相对分散的技术成果转化资源集成起来,形成合力,可以分担风险、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并确保技术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性。

 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表示,上海是我国高功率激光装备和微电子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聚集区,对我国高端光电子和微电子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产品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这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化,将大大增强上海张江创新示范区支撑涉及国家战略的工程任务的产业能力,有效提升我国高端激光和微电子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和关键器件的国产化率,使上海地区加速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高功率激光装备和微电子加工装备的创新产业聚集地。此外,此次技术转移项目也得到了上海张江产业化专项重大项目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企业在后期技术转化的风险,这也是此次技术转移能够成功实现的重要因素。

 当天,王占山教授学术团队还与上海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签署《捐赠意向书》,承诺将此次“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备”系列专利技术转让的团队奖励金按照10%的比例捐赠给该基金会,并设立“同济大学追远奖学金”,用于奖励同济大学物理学科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

来源:光明网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