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黑暗中的半壁江山 “红外专家”褚君浩的科普情怀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456时间:2017-5-28 10:35:00

刚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是他人眼里的“科普院士”。

从事科研工作40余年,褚君浩有着痴迷科学的自小情怀。

在受访时,他拿出已发黄的厚厚一沓书,讲述他少年立下的“科学志”,这也是他“科学梦”开始的地方。

1958年,褚君浩进入上海徐汇中学读初三,学校图书馆是他最爱去的地方。“我在图书馆借过很多书,包括《天文学》、《原子物理学》等,特别是一些名人传记,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褚君浩说,尽管书中有些内容当时还琢磨不透,但都用笔记录了下来,这些书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

褚君浩记得,当时一些西方书籍中的言辞“很看不起中国人”,这对他的触动很大,“我把这些段落都拿本子抄下来,激励自己一定要奋发图强,为中国人争口气”。

1968年工作后,褚君浩又在中学当了10年物理老师。“我给五、六个班上课,语言逻辑变得很强,基本都不用写教案”,褚君浩认识到,把复杂的课本知识讲得简单,正是科研教学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这也为他长期从事科普宣传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褚君浩与刘普霖合著了《黑暗中的半壁江山 红外》一书,这本书2003年1月第1版,书中如此科普“红外”:红外线是一帖“良药”,寒冬季节,人一旦沐浴阳光或接近火源,立刻觉得温暖,接着感到浑身舒适,精神也随之振奋起来,这里面有红外的功劳;又言:红外使人们“望穿”银河,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和举世瞩目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都配备有红外照相装置和其他红外光谱仪器。

褚君浩发表了大量科普论文和科普作品,但他说自己2005年当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对科普也曾是“小气”的,“时间上很‘舍不得’”。

“做科普不算成绩,发表论文才算”,他指出,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的评价标准有待完善,“评价标准没有跟上,是科普事业相当受影响的原因之一”。

他呼吁把科普工作也纳入科研教学的考核中,高校也应加强对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褚君浩认为,当前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全民参与热情的激发,得益于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上海要建设科创中心,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最终落脚点还是科普实践。”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