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7年慕尼黑光电展:激光雷达汽车的首次登场

发布:HPLSElaser阅读:988时间:2017-7-15 20:50:10

搭载了Luminar Technologies公司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在展览中大放异彩。


6月28日,梅赛德斯奔驰的维特斯(Metris)汽车停放在慕尼黑展览会场外,并在车顶搭载了由Luminar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激光雷达系统。虽然汽车本身不是Luminar公司自主生产的,但其提供的激光雷达系统已经展示了出色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能力。照片来源:Mike Hatcher / Matthew Peach。

只有少部分的参会代表可能注意到,本周展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激光雷达汽车出现在展会外的街道上。

搭载激光雷达的梅赛德斯奔驰维特斯汽车与美国创业公司Luminar Technologies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强强联合,这意味后者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ustin Russell和首席技术官Jason Eichenholz有机会向主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展示他们的最新技术。

高标准激光器

Luminar公司提供了定制的高标准1550 nm激光器和64通道传感的混合铟镓砷(InGaAs)光电探测器,远远超过其他厂商生产的类似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水平。由于1550nm波长的激光对人眼安全,意味着该激光器的功率能够提高到原有的40倍,并因此获得更优秀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

但是Luminar激光器的成本较高,Russell和Eichenholz称目前的汽车激光雷达市场主要在价格和性能上进行竞争,而不是以提供符合汽车行业要求的产品为目标。

Russell称,如果驾驶员驾驶普通汽车每100英里就能发现汽车的设计缺陷,那么发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所在就至少需要100万英里。

“解决办法就是提高车辆实验的数据质量。”说这话的是Russell,是一名22岁的硅谷新星,与慕尼黑展会上的绝大多数光子学领域的高管们形成鲜明对比。

拥有激光雷达系统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并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车辆。但在传统的驾驶模式下,它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出色分辨率和探测范围。

激光雷达

车内的激光雷达数据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由速率为每秒十帧的单个激光器生成的64条线数据被迅速识别为固定或移动的目标,同时对可见范围内的目标进行颜色编码。


由Luminar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系统捕获的慕尼黑周围街道的激光雷达数据。照片来源:Mike Hatcher。

当一辆卡车在大约二百米远的道路上转弯时,它的形状和运动轨迹被清楚地显示出来。

Russell和Eichenholz强调,汽车制造商认为Luminar系统在200米范围内发现低反射率物体的能力是安全自动驾驶所必需的。Russell说:“这是第一个达到汽车行业所需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标准的系统。”

虽然能力强大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成本高昂,但Russell认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商业模式会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而急剧变化,高成本并非是最重要的问题。

他认为,即使一般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最终将花费数十万美元,这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也能够接受。

他的想法是,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变得无处不在,人们将不会购买汽车,这些汽车将被广泛分享,或许能够成为类似Uber的商业模式,甚至能够使如今大多数空闲车辆被更有效率地利用。

如果自动驾驶仅仅用于人们安全地出行,那么车辆共享经济将在汽车品牌的意义方面影响显著。Russell称:“汽车公司将处于品牌质量的危机之中。”

自动驾驶的未来

当然,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距离上述情景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一天也将很快到来。

Luminar公司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高其下一代传感器的产量,预计在12月底之前与客户达成合作协议。

成本是否会成为一个主要问题还有待观察,同时还有很多其他挑战:Luminar系统的复杂性、对电力和冷却系统的要求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自动驾驶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激烈和日益拥挤的行业,而且一些汽车企业巨头也参与其中。

就在两周前,另一家硅谷创业公司AEye开发了1550nm激光雷达传感器,该公司已经获得了英特尔投资公司(Intel Capital)和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Ventures)的1600万美元风险投资。

在欣欣向荣的汽车激光雷达领域,Luminar公司在行业中还享有一些令人瞩目的支持。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的首席执行官Eugene Arthurs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该公司创立的前五年在知识产权和供应协议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

“我已经见识了很多激光雷达系统,但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创新性的系统。”在本周的慕尼黑光电展会上见识了奔驰车上搭载的激光雷达系统后,他宣布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信服Luminar公司的产品。

来源:http://optics.org/news/8/6/40

本文受译者委托,享有该文的专有出版权,其他出版单位或网站如需转载,请与本站联系,联系email:mail@opticsjournal.net。否则,本站将保留进一步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