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王多明:在平凡中闪光

发布:Photonicseditor阅读:3270时间:2017-9-13 09:41:54

只见一张小小的工作台前,焊花四溅,穿着工作服的王多明正如同做针线活一样在焊接。

焊工这个行当,王多明已经干了三十多年了。从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首席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守党的信念,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将自己的感情与汗水熔进我国的核工业发展。

勤学苦练做“专家”

“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的我来说,要掌握焊工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多明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坦言。

但年轻向上、聪明好学的他,1985年12月被分配到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师傅那样,成为“顶呱呱”的技术工人。

从焊接的姿势、焊丝的选择、焊缝的成型等基础知识入手,王多明开始苦练硬功,“打磨”技术。别的同事休息时,他却拿着焊枪、焊丝,找来废料,一遍遍焊接,一遍遍钻研……为了能尽快掌握操作本领,他几乎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硬是凭着刻苦的学习精神,练就了扎实的焊工技能功底。

“虽然基本功扎实,可遇到一些难度大的活儿,还是会感到棘手。”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焊工基本技能》《焊接方法》《焊工操作技术要领图解》等专业书籍,并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实践。

王多明的妻子告诉记者,除了睡觉,他基本上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业务知识和潜心钻研实际操作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不懈地钻研以及师傅、同事们的指点,王多明终于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知识型人才,成为全公司人人皆知的“能工巧匠”。

攻坚克难做“尖兵”

提起王多明,同事们都说,在他身上有着新时期共产党员善于不断创新、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钎焊技术是一直困扰着公司某生产线关键设备的瓶颈问题。该设备钎焊使用的材料非常特殊,且设备壁厚为0.1毫米,直径为2毫米,钎焊难度特别大。以往该项工作都是委托外单位进行钎焊,并且存在加工周期长、费用高、一次钎焊合格率低、使用周期短等缺点。

身为一名焊工,这一难题王多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

白天,他要完成日常的焊接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心中的“远大目标”。那段日子,他整个人就“钉”在了厂房里,常常试验至凌晨两三点。效果不理想,试验卡壳时,他就请教有关技术人员,查阅资料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他自行设计、制作出了钎焊装置系统,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最终摸索出了最佳的钎焊工艺参数,解决了该生产线这一技术难题,填补了中核集团钎焊技术的空白。

在国内蒙乃尔焊材贫乏的现状下,如何以更高的焊接技术达到设备制造加工的焊接要求和保障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是摆在公司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也成为王多明特别渴望突破的又一难题。

经过15年的不断摸索、钻研,他终于确定了满足设备焊接技术要求的填充材料,保证了生产、科研的顺利实施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

胸怀宽广做“典范”

作为一名党员,王多明有着宽广的胸怀,他从不把自己的焊接技术和经验当作“私有财产”,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年轻员工。

在接近万吨级铀纯化转化的生产线上,王多明的“导师带徒”是出了名的。每年都有一些新进厂大学生跟随他实习,在他的精心培养下,这些年轻人都成了焊接行业的后起之秀。

王多明不仅无私地传授自己技术和经验,更注重培养年轻人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了一批以李文强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在甘肃矿区、公司组织的技能运动会上,他所带领团队2次获得焊工组团体第一名,4次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1人连续四届蝉联焊工个人第一名。

同时,他还为中核集团铀纯化转化事业培养出高级技师4名、技师6名、高级工12名。他所负责的焊工岗位,被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多次授予“党员先进示范岗”和“青年安全示范岗”等称号。

谈到这些成绩,王多明淡淡地说:“这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来源:科学网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