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到国家天文台作学术报告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640时间:2018-1-5 10:36:21

1月3日下午4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多功能厅气氛热烈,迎来了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科院院士、95岁高龄的杨振宁,这是国家天文台的2018年首场新年报告。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的贡献。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他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Yang-Mills规范场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

半个月前,得到杨振宁即将到国家天文台作报告的消息时,众多职工便翘首以盼,纷纷申请讲座入场券。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这次活动,主办方甚至在讲台上设置了20多个“蒲墩座席”。此次杨振宁为在场的200余名听众作了题为“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起源”的学术报告,回顾他提出规范场理论的缘由和理论被验证的历史。

杨振宁在提出规范场理论之初,他的这个理论并未被物理学界所接受,因为这个理论预言的场粒子的质量为0,但除了光子外,人们并未发现任何质量为0的粒子。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希格斯机制,无质量的规范场粒子可以通过自发对称破缺获得质量,这一难题得以解决,规范场理论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2012年,CERN实验找到了希格斯粒子,终于证实了杨振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而希格斯粒子在短短发现一年之后就获得诺奖。到目前为止,基于Yang-Mills方程,总共已经产生了6个不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因为此方程的重要性,许多的物理学家将此方程和爱因斯坦的场方程相提并论。

整个报告过程当中,杨振宁思维清晰,健谈风趣,他的报告引起国家天文台职工的强烈共鸣。杨振宁关注物理人才的培养,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当有观众提到高中物理在一些省份变成选修时,杨振宁认为,高中物理应该是每个年轻人当做常识来学习的知识,并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正常生活需求。

原本安排一小时的报告会延长了一倍。报告结束后,大家纷纷感叹,近距离倾听大师指点,领略大师风范,受益匪浅。

本次报告会由国家天文台学术交流委员会举办,中科院院士陈建生主持,国家天文台相关负责人以及200余名国家天文台职工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视频链接


来源:国家天文台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