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芯片级的单光子量子光源

发布:Photonicseditor阅读:4373时间:2018-7-20 20:35:57

最近,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物理与天文系Maurice S. Skolnick 教授和A. Mark Fox教授合作,在单光子发射上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利用珀塞尔效应(Purcell effect)将波导耦合光子晶体腔系统的辐射寿命(radiative lifetime)缩短至22.7 ps,保证系统可以同时发射20个寿命有限的光子,并且在时间尺度上能够保持高达93.9%的不可区分性(indistinguishablility)。相关工作以“High Purcell factor generation of indistinguishable on-chip single photons”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

背 景 介 绍

光量子

中国道家,用“道”与“气”来解释万物,认为万物起源于“道”的流转与“气”的聚散。类似地,现代物理学上,用“波粒二象性”来解释微观世界里的万物,认为一切物质在微观世界均为高频率的振动波状态,不同的共振频率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量子是光子、质子、中子、电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统称,是目前物理世界已知的最小基本微粒。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光就由大量光量子组成。

光量子,简称光子,它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携带能量与动量,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光子是电磁辐射的载体,而在量子技术(Quantum technology)的相关理论中,它又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量子技术是一项最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在人工智能算法、通信卫星的高度安全加密、量子计算、量子医学等领域都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美国军方已经将量子技术视为新一代信息战和太空战的有力**,而量子网络的成功搭建与否直接关系到新一轮游戏的洗牌。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使用光通过光纤来传输数据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每个脉冲包含了数百万个光子。这就意味着,原则上其中一部分光子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被截获或者窃听。虽然数据经过加密处理会变得相对安全,但如果“窃听者”能够拦截这些包含代码细节的信号,那么理论上他们就可以访问并破译其余的信息。而如果传递信息的光子是“一个一个地”发射的,那么任何窃听行为都会对单个的光子产生干扰,从而使得窃听者无处遁形。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使用单光子源的量子通信是绝对安全的,并且具有极高的处理效率。由此可见,理想的单光子源是量子通信的基础,可靠、稳定的单光子源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单光子源

单光子源(Single photon source ,SPS),即一次给定时间内辐射一个、且仅辐射一个光子的光源。

单光子是开发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技术设备的关键一步;片上单光子源是集成光量子技术的关键组件。使用半导体微纳加工工艺可实现各种光量子器件在片上的集成,从而可对量子信息的载体即单光子进行处理、计算、传输和存储。集成光学量子芯片技术具有性能好、稳定性高、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实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等量子信息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量子信息的安全传输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集成量子光子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量子功能在玻色采样和干涉仪灵敏度的应用中不断地得到了证明。尽管光量子领域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片上单光子源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是量子技术应用的一大瓶颈。例如,尽管有研究者利用四波混频在片上实现了单光子源,但它的效率非常低;半导体量子点能够表现出近乎理想的单光子发射,但受附近蚀刻表面的影响,其发射效果往往无法达到理论要求。光源的集成也是一个主要的技术挑战,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利用Purcell效应来降低辐射寿命,尽管这种思路很好,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仅仅只能观察到一般程度的Purcell效应。

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是把导带电子、价带空穴及激子在三个空间方向上“束缚住”的半导体纳米结构。当外界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这种半导体纳米结构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且其频率会随着半导体尺寸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为地调节半导体的尺寸,就可以灵活地调控光发出的颜色。此外,这种纳米半导体还能够限制电子和电子-空穴的运动,与原子或分子的某些特性相似,因此被称为量子点。

量子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 新 及 结 论

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解决了一个量子物理学中的关键难题:在他们最新的研究中,采用Purcell效应,可以非常迅速地产生光子。他们利用π相位脉冲成功激发了几乎无背景噪音的脉冲共振荧光(resonance fluorescence),获得了极高重复频率的片上、按需单光子源。这种单光子源发射寿命有限的单光子,一次释放的数量多达20个光子,并且在时间尺度上仍保留了极高的不可分辨度(93.9%)。

他们把量子点纳米晶体放置在一个更大的“光子晶体微腔-半导体芯片”系统中,用激光轰击量子点使其吸收能量,这种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将纳米晶体放置在非常小的微腔内,使激光在其内部不断反射,从而加速了基于Purcell效应的光子的产生。但是携带数据信息的光子很容易与激光混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将光子从腔体和芯片内部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类型脉冲的分离。

通过这种方式,该研究团队成功地使光子发射速率比没有Purcell效应的速度快50倍。尽管这并不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最快的光子脉冲,但是它具有一个重要的优势:生成的所有光子都是相同的,这对于许多的量子计算应用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这项技术可用于光纤电信系统的安全通信,尤其是对信息传输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所,如政府和****部门。谢菲尔德大学光学物理系教授A.Mark Fox表示:“采用光子传输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基本的量子物理定律保证安全性,因为任何测量或者‘读取’的行为都会改变它的特性。光子一旦受到干扰,数据将会遭到破坏并发出警报。”他补充说:“我们的方法也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们约20年之久的问题,即如何采用Purcell效应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加速光子的生成。”

图 文 速 览

图一 波导耦合量子点-光子晶体腔系统

a,器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b,非共振激发下的高功率光致发光谱(λexc= 802nm)。

c,在非共振(蓝色)和共振(红色)激发下,在偏置 0.83V下测量的腔内QD的标准化光致发光衰变。

图二 双π脉冲共振荧光技术

a,测量原理;

b,量子点的共振荧光强度作为单脉冲的脉冲面积Θ的函数;

c,双π脉冲共振荧光测量:作为π脉冲之间的时间延迟Δt的函数的共振荧光强度。

图三 共振连续波激发

相干散射激光光子(IRRS)与总散射(Itotal = IRRS + ISE)的比率相对于Rabi频率和CW激发功率的函数曲线图。

图四 在共振π脉冲激励下波导耦合量子点发射的二阶相关性测量

a, 使用13 ps(灰色)或2.4 ps(蓝色)脉冲测量单光子纯度;

b,Hong-Ou-Mandel(HOM)干涉测量相隔2 ns发射的光子的干涉可见度。

文章链接

来源:两江科技评论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