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捕捉星际暗云的诞生、辅助FAST科学规划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963时间:2019-5-21 16:40:05

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团组的博士研究生左沛及其导师李菂研究员综合利用Arecibo 300米射电望远镜,美国FCRAO望远镜,以及Herschel空间红外望远镜,首次观测到正在诞生的分子暗云。他们题为“Catching the Birth of a Dark Molecular Cloud for the First Time”的文章近日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发表,并被《自然》杂志选为研究亮点予以介绍(《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

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是物质的主要组分。氢原子(HI)发出波长为21cm的超精细结构谱线辐射,是现代射电天文学的开创性发现之一。 恒星形成于星际分子云中。因此氢原子HI转化为氢分子H2的过程是宇宙可视结构形成的关键起始步骤。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氢原子和氢分子。但是由于氢原子弥漫在整个银河系,以及氢分子缺乏永久偶极矩,难以在银河系内的同一区域同时对二者进行准确测量。我们发展了并命名了一种名为中性氢窄线自吸收(HI Narrow Self-Absorption,HINSA)的观测方法,在适当条件下解决了这一问题。HINSA方法通过分离氢原子HI的吸收成分直接测量分子云中的氢原子柱密度,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得到分子氢气形成速率及分子云的化学年龄。

左沛及李菂等基于对孤立冷暗分子云的空间及地面望远镜的多波段观测,利用HINSA方法首次发现了围绕尘埃暗云的相对富含原子的环状结构,揭示了为正在形成的分子云。基于天体化学模型的计算表明氢原子的丰度分布为2%-0.2%,形成时标约为6百万年。这一结果约束了氢分子形成速率、辅助星系演化(特别是气体)的模拟,并确定了原行星盘化学演化的重要初始参数。这项工作展示了射电波段HINSA观测方法的重要功能,也为FAST科学规划提供了观测依据。FAST开展的高灵敏中性氢巡天,能够大规模测量银河系内的HINSA特征,为理解星际介质演化提供系统的观测基础。

文章链接: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ad571/meta

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280-6

来源:国家天文台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