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Matter报道二维MOFs材料导电机制研究新进展

发布:opticseditor阅读:233时间:2020-2-21 13:44:12

近日,南京大学左景林教授课题组、丁梦宁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师范大学兰亚乾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导电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具氧化还原活性和高质子导电性的新型二维MOFs材料,并在该材料中发现了一种基于“面内质子导电/界面赝电容耦合”的新导电机制。相关工作以题为“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a 2D MOF with Intrinsic Superprotonic Conduction and Interfacial Pseudo-Capacitance”的论文于2020年01月22日在Matter上在线发表(DOI: 10.1016/j.matt.2019.12.018)。Matter杂志是Cell Press出版社材料学科的旗舰期刊。

兼具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的多孔MOFs材料可能为新型燃料电池的设计、绿色能源技术以及半导体相关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该联合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在拓扑指导合成的基础上,通过羧基基团的空间安置,利用四硫富瓦烯苯八羧酸配体(H8TTFOC)定向制备了一个具有高质子导电性的二维MOFs材料In-TTFOC(1.30 × 10?2 S cm?1,303 K, 98% RH)(图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变温质子导电研究等手段,证明In-TTFOC中更高的质子导电性来源于孔道中大量水分子、二甲铵阳离子和未配位羧基基团之间的协同作用,其质子导电机理为Grotthuss机理。他们在进一步研究In-TTFOC的电子导电行为时发现,该材料的质子导电可以完全转化为总电路的电子导电。通常情况下离子导电材料(如PEDOT等)与金属电极的接触界面会限制质子的进一步传导,因此单纯离子导电性需通过特殊机制实现进一步的界面电荷传递,最终转化成为总电路导电行为。

通过固体电化学研究以及非线性I-V曲线的潜在关联,该研究团队指出In-TTFOC结构中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TTF配体在界面电荷传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具有电化学活性的TTF构筑基元在金电极与样品接触的界面可通过其自身氧化还原提供法拉第电流(即配体诱导赝电容)(图2)。基于此,他们在本文中提出了新颖的“离子导电/赝电容耦合”机理,解释了二维MOFs材料与金属电极界面上的电荷转移过程,这一机理为后续导电配合物多孔材料和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意义。


图1. 二维MOFs材料 In-m-TTFTB和In-TTFOC的晶体结构图

图2 二维MOFs材料In-TTFOC的导电测试结果和“离子导电/赝电容耦合”电子导电机理示意图

来源:南京大学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