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前往《光学学报》进行投稿,如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这里

损耗均匀且平顶的蚀刻衍射光栅波长路由器

 穆鸽, 何建军

[第一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学及电磁波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2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弧形齿面蚀刻衍射光栅波长路由器,通过合理设计齿面形状,可以同时提高器件的损耗均匀特性和频谱通带带宽。设计了基于InP平台,中心波长1550 nm,通道间隔400 GHz的4×4波长路由器。仿真结果显示,各通道之间的损耗差异可由8.1 dB减小到0.8...

 摘要 | PDF全文 | 本期目录光学学报, 2016年第36卷第6期, p.0606001 

正色散光学微腔中光场演化过程研究

 徐昕, 胡晓鸿, 冯野, 刘元山, 王屹山, 魏儒义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 以微腔内光场演化的理论模型Lugiato-Lefeve方程为基础,分别讨论了连续光(CW)抽运和连续光与脉冲光混合抽运两种情况下,正色散微腔中光场的演化过程,以及各参数对光场分布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CW抽运的情况下,微腔中有稳定的暗孤子存在,并且随着色...

 摘要 | PDF全文 | 本期目录光学学报, 2016年第36卷第6期, p.0619001 

聚束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实验演示

 吴曙东, 黄建余, 赵志龙, 王鲲鹏, 戴泽, 吴谨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要] 采用线性调波长的1.55 μm光纤激光和一个控制照明光束方向的旋转平面镜,建立了聚束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成像演示实验室装置。该装置运转稳定,能够产生与其成像理论预期完全相符的高分辨率成像。给出了典型的聚束模式SAL高分辨率成像结果,包括合作目标成像、...

 摘要 | PDF全文 | 本期目录光学学报, 2016年第36卷第6期, p.0628001 

无调制四棱锥波前传感器的光瞳像标定方法

 颜召军, 杨朋千, 陈欣扬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 上海 200030

[摘要] 四棱锥波前传感器具有空间采样率高和光能利用率高等优点。要准确地从光瞳像中提取待测波前的斜率信息,需要事先对光瞳像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标定。分析了光瞳像尺寸标定误差和位置标定误差对自适应光学系统闭环校正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对无调制四棱锥波前传感器光瞳像进行标定的方...

 摘要 | PDF全文 | 本期目录光学学报, 2016年第36卷第6期, p.0601002 

基于矩阵光学的猫眼效应回波特性模型

 武东生, 刘秉琦, 胡文刚, 刘杰, 应家驹

[第一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03

[摘要] 以基于猫眼效应的激光主动探测为应用背景,针对以往几何光学分析方法研究猫眼效应回波特性中存在的不足,从矩阵光学入手,提出了光学窗口映射的光束传输分析方法,建立了光学系统离焦和光束斜入射条件下猫眼效应回波的形状和能量模型,解决了传统公式中发散角物理意义不正确和无法...

 摘要 | PDF全文 | 本期目录光学学报, 2016年第36卷第6期, p.0608001 

光场调控、传输及其应用征稿启事

光场调控、传输及应用是当前国际光学与光子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光场调控泛指调控光场的振幅、相位、偏振、相干结构等的空间(广义上讲也包括时间域)分布。近年来,光场调控引发了大量新颖的光学效应,被广泛应用在微纳操控、超分辨成像、电子加速、经典及量子通信、光子弹、激光导引电火花、光学数据存储、光学传感、激光加工等领域,国内外科学家都取得了大量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为此,《光学学报》计划于2016年第10期上推出光场调控、传输及其应用专题栏目,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光场调控、传输及其应用方面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及综述,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征稿范围:

光场调控原理和技术(振幅、相位、偏振、相干结构等调控) 

光场传输机理和特性(经过各类光学系统、湍流大气、随机介质、微纳结构等传输)

光场调控技术应用(微纳操控、光学成像、光通信、微粒散射、激光加工等)

特邀组稿专家:

赵建林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蔡阳健教授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截稿日期:

2016年5月31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中国光学期刊网“投稿专题”直接进入投稿系统,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主题标明“光场调控、传输及其应用”专题投稿)。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投稿系统作者中心首页。


联系人: 何卓铭
电 话:021-69916837
邮 箱:hzm@siom.ac.cn


特邀组稿专家个人简介:

赵建林,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和物理学学科带头人,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光学学会、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子学与信息光学。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等近40项。编著光学教材3部,参编学术专著3部。在Scientifit ReprotsSmall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Optica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Applied Optic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陕西省科技奖二等奖、第7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及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奖励。

蔡阳健,男,197712月出生,博士,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瑞典皇家工程学院,获电磁场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德国爱尔兰根马普光学研究所(原爱尔兰根马普光学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德国洪堡基金。2009年加入苏州大学,被聘为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激光光场调控、光束传输、大气光学等研究,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30多篇,他引2900多次,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作为第二参与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霍英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入选“2010 年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物理学和天文学)“2015年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物理学和天文学)。曾担任国际刊物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副主编 (2012-2014)

具体详细专题信息见光学学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