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这里

“微纳光学”专题征稿倒计时 5 天!

  

《光学学报》的“微纳光学”专题公开征稿活动推出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大量优秀稿件,目前,专题征稿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稿件征集将于9月15日截止,期待您的佳作!

随着材料科学与微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纳光学在近年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对光电子集成、量子计算、光场调控以及新型极端光场的研究与应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极小空间尺度光场产生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新物理与新应用的重要平台。利用材料的特征光学属性与微纳结构的尺寸效应,可以实现不同光场维度,如偏振、相位、时域响应、空域分布等的精确控制,进而获得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光学元器件。同时,研究微纳结构的本征光场以及光激子与电子、声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于光电转换、新材料、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另一方面,研究微纳结构与光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非线性效应、量子效应等动力学过程,也为微纳尺度新型极端光场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光学学报》计划于2021年第8期(4月下旬)推出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微纳光学”专题,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微纳光学”相关领域原创性学术论文(暂不接受综述性的自由来稿),旨在反映“微纳光学”领域最新学术成果与研究进展,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征稿范围

• 微纳结构与光场相互作用

• 微纳结构设计与光场调控

• 微纳极端光场生成

• 高品质因子微腔及应用

• 微纳光学加工制备技术

• 非线性微纳光学

• 微纳结构与超快光学

• 微纳量子光学体系

• 人工智能微纳光学设计

• 微纳拓扑光子体系

• 微纳结构光场与电子、声子等关联作用

特邀组稿专家

陈树琪

教授

南开大学

程亚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建林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截稿日期

2020年9月15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光学学报》期刊官网“作者中心”直接进入《光学学报》投稿系统,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作者留言中备注“微纳光学”专题投稿)。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官网作者服务或者投稿系统作者中心首页。

联系人:何卓铭

电 话:021-69916837

邮 箱:hzm@siom.ac.cn

专题客座编辑个人简介

陈树琪,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和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致力于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理论和实验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了少层人工微结构概念,系统地开展了少层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理论、实验和潜在应用研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Metamaterials - Devices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1部;受邀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撰写本领域综述论文10余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课题。目前任《光学学报》《Scientific Reports》《物理》编委、中国激光青年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超材料学会理事等。

 

程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先后担任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获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应邀在国际会议作大会与邀请报告150余次,数十次被邀担任在美、德、英、日等召开的该领域大型系列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或会议主席。发表SCI论文200余篇,Web of Science他引6000余次,h因子43;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美国专利授权5项;出版了本领域英文专著4本、中文专著1本。现任国际SCI刊物《Journal of Laser Micro Nanoengineering》与《Micromachines》编委,英国物理学会会士。程亚教授先后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第十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奖项。

 

赵建林,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光学工程及物理学学科博士生导师,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系统与集成分会副理事长,《光学学报》执行主编。主持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领域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4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光场调控及应用、数字全息术与计算光学成像、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和光纤传感技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40项,出版国家级光学教材3部。获陕西省科技奖、中船重工集团科技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材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