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2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花椰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灰霉病而导致产量减少, 现有的分选方法难以在早期检测到感染灰霉病的花椰菜。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花椰菜灰霉病的早期判别检测, 对花椰菜病害防治意义重大。 以接种灰霉菌孢的花椰菜为研究对象, 首先, 采集对照组和处理组花椰菜的近红外光谱曲线并进行去噪处理, 获取4个批次共608个样本(接菌0.5, 1, 2和3 d每日的健康和染病花椰菜各76朵)在500~2 40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曲线。 同时测量花椰菜样本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活性值,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对单一批次的健康和染病花椰菜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 采用K-S算法(Kennard-Stone)将单天的样本划分为校正集(114个样本)与预测集(38个样本), 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进行4个批次的花椰菜样本的光谱数据特征波段提取, 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R)算法建立单一批次判别模型和组合批次判别模型。 结果表明: 在接菌早期, 用肉眼无法实现染病花椰菜样本的识别, 仅在染病第3 d后部分染病样本病害特征明显时可实现判别。 测定对照组和处理组花椰菜品质指标后发现: 染病2 d后, 对照组和染病组样本的所有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但在第0.5 d时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仅在第1 d时MDA值出现显著性差异, 说明从品质指标上无法判别早期染病花椰菜。 建立单一批次下的PLSR判别模型后表明: 第一批次样本(0.5 d)所建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到了94.74%, 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835, 第二至第四批次(接菌1~3 d)所建判别模型准确率达到100%, 表明PLSR模型可以实现单一批次下早期染病花椰菜样本的检测; PLSR组合判别模型在第0.5 d和第1 d判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2.11%与97.37%, 可以判别出大部分的患病花椰菜, 但是PLSR组合批次建模效果低于PLSR单一批次建模。 结果表明,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 通过CARS算法提取特征波段结合PLSR模型的建立, 可以在早期检测出感染灰霉病的花椰菜, 为花椰菜灰霉病的早期检测提供参考,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花椰菜 灰霉病 早期检测 近红外光谱 特征波段 Cauliflower Gray mold Early detectio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eature ban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8): 2543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高光谱图像技术在农产品检测及识别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野生黑枸杞经济效益显著, 经常被种植黑枸杞冒充。 提出一种利用高光谱图像对野生黑枸杞无损快速识别的方法。 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共采集256份(野生、 种植各128份)黑枸杞在900~1 700 nm范围的高光谱反射光谱, 每份平均光谱作为此样品的光谱; (2)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对采集的光谱预处理; 基于Kennard-Stone法, 按照校正集和预测集比例为2:1对样品划分, 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光谱进行降维处理, 提取特征波长30个; 分别将全光谱和SPA 提取的30个特征波长作为模型输入, 建立支持向量机(SVM)、 极限学习机(ELM)和随机森林(RF)识别模型。 (3)结果表明, 在识别野生黑枸杞模型中, 基于全光谱和SPA建立的SVM, ELM和RF模型校正集识别率均高于98.8%, 基于全光谱和SPA建立的SVM, ELM和RF模型预测集识别率均高于97.7%。 基于全光谱(FS)建立的三种识别模型略优于基于SPA建立的三种识别模型。 但从简化模型方面, SPA提取的特征波常数仅为全光谱的11.8%, 大大降低了模型运算量。 三种模型中,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无损识别野生黑枸杞效果最好, 均达到100%。 研究表明, 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分类模型可快速识别野生黑枸杞。
野生黑枸杞 高光谱图像 支持向量机 极限学习机 随机森林算法 Wild black Goji berry Hyperspectral image technolog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Random fores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1): 201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在水果的品质检测和分级分选中, 存在不同仪器所建检测模型难以共享的难题。 为此, 以壶瓶枣为研究对象,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仪器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模型的传递方法。 首先, 采用美国ASD(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公司生产的两台仪器采集样本的光谱信息, 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原始光谱、 Savitzky-Golay一阶导数处理、 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后的SSC检测模型, 预测不同仪器采集的光谱时3种方法的预测能力均较差。 预测同一台仪器的光谱时, 基于原始光谱的主仪器所建模型最优, 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p)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73和1.36%。 在此基础上, 采用Kennard/Stone算法选取标样, 利用专利算法(Shenk’s)、 直接标准化(DS)、 斜率/偏差算法(S/B)进行模型传递。 然后, 根据回归系数提取主仪器(24个)和从仪器(28个)的特征波长, 优选出单一变量(SV)24个、 共性变量(CV)23个、 融合变量(FV)29个, 均涵盖了SSC的主要吸收谱带。 利用优选的变量分别建立主仪器的LS-SVM检测模型, 采用主仪器的预测结果(R2p=0.78~0.80, RMSEP=1.07%~1.13%)明显好于全波段所建模型, 但预测从仪器时RMSEP为6.62%~7.88%, 模型失效。 最后, 基于波长位置偏移和分子振动的吸收特性提出了共性变量优选结合差值补正(CV-MC)、 单一变量优选结合差值补正、 融合变量优选结合差值补正、 共性变量优选结合波长补正算法(CV-WC)进行模型传递, 并与SV-Shenk’s, CV-Shenk’s, FV-Shenk’s, SV-DS, CV-DS, FV-DS, SV-S/B, CV-S/B和FV-S/B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基于全波段进行模型传递时, 预测结果均较差(R2p=0.03~0.34, RMSEP=2.44%~4.67%); 基于优选变量所建模型经SV-Shenk’s, CV-Shenk’s, FV-Shenk’s传递后的结果较差, 经其他算法传递后的结果(R2p=0.47~0.73, RMSEP=1.30%~1.90%)好于全波段; 基于共性变量传递后的结果好于单一变量和融合变量, CV-MC结果最佳(R2p=0.73, RMSEP=1.30%), CV-WC传递后的预测结果(RMSEP=1.62%)与CV-DS和CV-S/B相近。 研究表明, CV-MC和CV-WC均是一种有效模型传递算法, 对建立不同仪器间通用的鲜枣品质检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近红外光谱 模型传递 鲜枣 无损检测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alibration transfer Jujube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4): 1041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为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果蔬质量检测中。 光谱和图像技术可分别获取果蔬的内部和外部信息, 成为质量检测的有效工具。 为跟踪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现况, 从果蔬外部品质(尺寸、 形状、 表面缺陷、 颜色、 纹理等)、 内部品质(内部缺陷、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水分、 类胡萝卜素等单一品质及综合品质)、 成熟度、 货架期/贮藏期、 产品溯源、 生长监测、 安全(农药残留、 病虫和细菌侵染、 转基因产品等)检测及光学系统设计等方面综述了光谱和成像技术的应用, 分析了存在的图谱库不完善、 解混处理算法复杂、 高精度和便携式的光学系统开发力度不够、 校正模型的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 然后, 归纳了发展趋势, 指出了各组分可视化分析及交互作用机理解析、 光与果蔬组织的交互作用机理分析和光学特性参数反演等光学特性分析、 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算法的应用和多种算法的联合使用、 不同算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稳定和普适模型的建立、 低成本和便携式等光学分析仪器的商品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等成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为基于光谱和成像技术的果蔬质量检测发展提供了参考。
光谱 图像 果蔬 质量 无损检测 研究进展 Spectrum Imag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Quality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Review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6): 1779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为了实现鲜枣常温贮藏期的硬度实时监测并对贮藏时间进行预测, 建立了室温下壶瓶枣贮藏期的近红外光谱硬度动力学模型。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技术, 分析综合浓度影响下的壶瓶枣敏感波段, 优选的敏感波段为904, 980, 1 072, 1 200, 1 630, 1 941和2 215 nm。 分析不同贮藏天数的壶瓶枣果肉平均硬度, 并拟合出零级反应方程, 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1 3, 标准误差为6.116×10-4。 鲜枣的贮藏过程中, 由于复杂的生理化学反应, 主要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 并通过宏观的信息光谱特征和硬度得以体现。 将敏感波段下的光谱信息和贮藏期的硬度指标进行信息耦合, 建立壶瓶枣果肉硬度的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模型的预测精度RP为0.942 7, RMSEP为0.021 0。 进而以敏感波段的吸光度为自变量, 壶瓶枣果肉硬度指标为应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定量分析, 建立近红外光谱硬度动力学模型, 模型的拟合优度即相关系数为0.983 9, 标准误差为0.024 9,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壶瓶枣贮藏时间与近红外光谱的线性回归关系。 研究表明,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的硬度动力学模型可以实现对壶瓶枣果肉硬度指标的快速、 无损检测并实现其贮藏时间的预测。
近红外光谱 壶瓶枣 硬度 动力学模型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Jujube Hardness Kinetic mode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3): 813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鲜枣品质检测模型, 利用光谱和水分补偿方法进行鲜枣内部品质的检测。 首先, 针对鲜枣各品质指标(水分含量、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维生素C含量、 蛋白质含量、 硬度值), 采用回归系数法(RC)提取特征波段并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检测模型, 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P)均在0.8261以上, 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在3.324 9以下。 在提取各项品质指标特征波段的基础上, 剔除其他四项单一品质特征波段中与水分特征波段(包含利用RC法所提取到的水分特征波长和鲜枣中具有明显水分特征的吸收峰)重叠或接近的波段, 并与鲜枣水分含量值进行数据融合建立了各项指标的水分补偿模型。 结果表明, 硬度值的水分补偿模型精度有一定提高, R2P和RMSEP分别为0.830 5和0.055 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维生素C含量、 蛋白质含量的水分补偿模型精度均有所下降, R2P分别为0.804 1, 0.878 2和0.837 8, RMSEP分别为1.347 3, 0.638 0和3.503 2。 然后, 分析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水分含量在0.05水平上与硬度值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在0.01的水平上与其余三项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关性强弱与水分补偿模型的建模结果相互支持。 研究表明, 水分补偿法所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鲜枣内部品质的检测, 水分含量与其他四项品质指标之间有相互作用并影响其他品质指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光谱检测中各内部品质指标间交互作用的解耦提供了新思路。
近红外光谱 水分补偿 内部品质 无损检测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oisture compensation Internal quality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8): 2513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外部缺陷以及内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对提升鲜枣的采后附加值和鲜枣后续生产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实现同时对鲜枣内外部品质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450-1,000 nm)对壶瓶枣的“自然损伤”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进行检测研究.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前7个主成分光谱值,对图像数据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提取到7项图像纹理指标(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同质性、方差、均值、熵).然后,分别使用光谱主成分值、图像纹理特征值、以及主成分与纹理特征融合值建立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壶瓶枣的外部缺陷(“自然损伤”)和内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主成分与纹理特征融合值建立的LS-SVM模型可作为通用模型同时对壶瓶枣内外部品质进行检测研究,其“自然损伤”判别正确率为92.5%,可溶性固形物预测集的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达到了0.944和0.495.表明,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建立通用模型同时对壶瓶枣的内外部品质进行检测,该研究为壶瓶枣的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高光谱成像技术 壶瓶枣 自然损伤 可溶性固形物 Hyperspectral imaging Huping jujube Natural defects Soluble solids conte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8): 229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