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上海 200000
2 辽宁鼎汉奇辉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3 中车青岛四方所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4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针对目前轨道交通市场上的一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地铁车辆列检产品在车辆变速时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铁测速方法。首先,通过图像透视变换获取校正后的地铁图像,在校正后的图像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定位车身区域。其次,对相邻两帧图像定位到的车身区域进行特征点检测,并采用区域最强特征点匹配方法获取匹配点对。然后,根据匹配点对计算出地铁移动的平均像素距离,结合像素尺寸换算出实际移动距离,再通过已知的相邻两帧图像时间差即可获取当前地铁实时速度。最后,根据实时检测的速度信息实时调整线扫相机行频,尽可能减少地铁车辆变速或者停车时产生的图像畸变,进一步提高地铁列检产品在车辆变速时的检测精度。在上海地铁17号线朱家角站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由该技术获取的地铁车辆线扫图像不会因车速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畸变,而且测速频率高,测试误差在1.2 km/h以内。
人工智能 实时测速 目标检测 特征点匹配 透视变换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22): 221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四川大学 化学学院,成都 610064
针对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流动吸附法测定多孔材料比表面积”数据重现性差、实验内容单一和可视化实验现象少的不足,从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三方面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气体流量控制和显示系统,并设计可自动封闭的吸附仪,显著提高了实验数据的重现性。改进后的装置在实际教学中的试用表明其具有可推广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双碳”战略,拓展实验内容,引入多孔材料的典型应用——CO2捕集,并增加可视化实验现象,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吸附终点。改进后实验将前沿科技与经典实验结合,体现了科教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增强专业认同感,有益于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实验改进 气固吸附 多孔材料 比表面积 CO2捕集 improved experiment gas-solid adsorption porous materials specific surface area CO2 capture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 21(4): 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研发中心,北京 100094
2 大连海事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连 116026
基于宏观反射式傅里叶叠层成像理论,提出一种主动相干光学合成孔径超分辨成像空间目标探测系统。采用主动相干光源配合单个小孔径相机,采集目标低分辨图像序列,通过傅里叶叠层拼接算法重构接近等效合成孔径倍率的超分辨图像。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和详细设计,并通过搭建的宏观反射式近红外主动相干光学合成孔径超分辨成像地面实验装置验证了系统的超分辨成像能力。该系统有望通过小孔径实现等效合成孔径全天时高分辨成像效果,大幅缩减载荷口径需求。弥补传统空间目标探测系统夜间成像能力的不足,提升空间目标夜间探测能力。
空间目标探测 宏观反射式 傅里叶叠层技术 主动相干成像 光学合成孔径 超分辨成像 光学相控阵 Space object detection Macro reflection Fourier ptychographic Active coherent imaging Optical synthetic aperture Super resolution imaging Optical phased array 
光子学报
2023, 52(5): 0552219
李路 1,2邢昆明 2,*赵明 2邓迁 2[ ... ]施云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皖西学院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设计和构建了发射波长为355 nm和532 nm的户外型全天时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探测大气气溶胶和水汽。运用355 nm和532 nm的米散射、532 nm的偏振、氮气和水汽分子的拉曼激光雷达技术,用于对边界层结构、对流层气溶胶和云光学特性及其形态、水汽混合比进行连续探测研究。该系统结构紧凑,运输方便,具备远程操作、数据传输、一键式启动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对大气气溶胶和水汽进行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在大气气溶胶的探测过程中,在重污染条件下混合层高度较干净天低,在0.5 km以下,而干净天在1 km左右;通过对消光系数、Angstrom指数和退偏振比分析可知,重污染条件下,底层大气气溶胶以球形粗粒子污染物为主,干净天底层大气气溶胶以球形细粒子污染物为主;在云层中,Ang-strom指数明显减小,且出现负值,说明云粒子半径较大。在水汽探测过程中,采用自标定方法获得系统的标定常数为121,与已标定的激光雷达系统对比,误差在±0.3 g/kg以内;连续探测结果表明可对夜晚5 km及白天混合层以内进行探测。该系统满足产品化的需求,可广泛运用于大气环境的监测领域中。
激光雷达 气溶胶 水汽混合比 消光系数 Angstrom指数 退偏振比 lidar aerosol water vapor mixture ratio extinction coefficient Angstrom exponent depolarization ratio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4): 20220484
方志远 1,2,3赵明 1,3杨昊 1,2,3邢昆明 1,2[ ... ]谢晨波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安徽 合肥 230026
3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为了实现高精度连续探测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风场,搭建了一台直接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对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风场进行探测。该系统基于双边缘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原理,使用转台式探测结构,通过频率跟踪的手段对频率漂移进行跟踪,确保测风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风场探测效果良好,频率跟踪的范围为±50 MHz,可以大大减小频率漂移带来的风速误差。经过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时间的观测,在40 km处测得的径向风速随机误差为8 m/s。径向风速合成为水平风速后,随机误差在38 km处最大为10 m/s左右。该系统白天探测高度为25 km,夜晚探测高度为38 km。与探空数据对比,风速误差均小于10 m/s,其中风速误差在±5 m/s的范围内的数据量约占75.8%,探测的风向误差与探空气球的趋势基本一致,误差范围在10°~20°之间,在15°范围内的数据量约占58.6%。将实测数据与探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系统可以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风场的探测提供数据支撑。
直接测风激光雷达 大气风场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瑞利散射 direct wind lidar atmosphere wind field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Rayleigh scattering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2): 202204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北京 100039
2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徐州 221116
煤矸石浆液的流变性能影响注浆的可泵性, 可通过调节粒径和水矸比对流变性能进行调控。本文测试了新鲜煤矸石浆液的流变性能、流动度及流动时间, 研究了不同粒径(100目、150目、200目、250目、300目, 分别对应150 μm、106 μm、74 μm、58 μm和48 μm)及水矸比(1.0、1.5、2.0)对煤矸石浆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流变参数、流动度及流动时间的变化规律, 并提出了注浆建议。结果表明: 水矸比是煤矸石浆液流变性能的主控因素, 煤矸石浆液在水矸比为1.0时, 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 颗粒粒径会影响浆液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 屈服应力为2.5~3.6 Pa; 在水矸比为1.5、2.0时, 符合Bingham模型, 颗粒粒径只影响浆液的屈服应力, 屈服应力为0.1~0.7 Pa。不同粒径煤矸石浆液的流动度均不低于365 mm, 流动时间在27~31 s。为提高浆液的可泵性, 可考虑采用较大的水矸比(≥1.5)和较长的搅拌时间(>800 s)。
煤矸石 粒径 流变性能 屈服应力 流动度 流动时间 coal gangue particle size rheological property yield stress degree of fluidity flow time 
硅酸盐通报
2022, 41(12): 4324
作者单位
摘要
弓箭玻璃器皿(中国)有限公司,南京 210041
在定义玻璃熔窑单位吨玻璃液的天然气能耗参数时,将经典统计回归分析法与计量经济学的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有机组合,创建融合式的动态模型。该模型大幅度提升了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为科学化管理能源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最终成为标准化模板,指导职责部门高效运作能源绩效,该模型可为后续其他能源问题确立参数、监控能耗过程和持续改进指标提供参考。
能耗参数 经典回归分析 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 动态模型 能源绩效改进 energy indicators class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RCH dynamic model energ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玻璃搪瓷与眼镜
2022, 50(6): 38
程亮亮 1,2,3,4谢晨波 1,3,*杨昊 1,2,3方志远 1,2,3[ ... ]邢昆明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合肥 230026
3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合肥 230037
4 合肥师范学院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设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601
以北京市2015年1月11-17日发生的连续灰霾污染过程为例,采用地基和星载激光雷达联合观测,反演得到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由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得出污染来源和传输路径,结合地面空气质量和气象观测数据揭示了本次污染的成因。结果发现,根据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的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与地面PM2.5浓度变化总体较为一致,而气溶胶边界层高度与PM2.5浓度呈相反变化趋势,且最低边界层高度为500 m。污染期间为小风高湿天气,地面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为1.35 m/s和66%,连续多日逆温层的出现抑制了污染物在垂向空间的扩散传输,逆温强度高达5℃,这两方面因素导致污染物的持续积累,最终,在16日凌晨,PM2.5浓度达到448 μg/m3。污染最后在16日偏南风的作用下得以解除,PM2.5浓度的下降速度达到82 μg/(m3·h)。观测期间,PM2.5与NO2、C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和0.901,呈显著正相关,可见NO2等气态前体污染物转化而来的二次气溶胶是霾的重要来源。综合分析表明,本次污染以灰霾为主,由区域传输和局地排放的气溶胶叠加、累积而成,河北南部及河南、山西等地的污染物随高空气团传输到北京地区,与本地排放的污染气溶胶混合在一起,导致污染加重。
污染 激光雷达 边界层 CALIPSO MODIS 后向轨迹 Pollution Lidar Aerosol boundary layer CALIPSO MODIS Backward trajectory 
光子学报
2022, 51(3): 0301001
李路 1,2,3,4谢晨波 1,3邢昆明 1,3王邦新 1,2,3[ ... ]程亮亮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安徽 合肥 230026
3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4 皖西学院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为了后期研制星载高重频激光雷达提供数据校正及仿真,设计研制了一套小视场高重频激光雷达验证系统。对该激光雷达进行详细的光机系统结构设计,利用Zemax软件模拟发射、接收与后继单元光路图。精确计算出出射光束发散角为0.106 mrad,设计新型的光束转向结构确保正入射到扩束器中。在0.4 mm小孔光阑下,接收单元视场角0.25 mrad,在系统焦平面上的小孔光阑偏心不得超过29 μm,选择高精度三维调整结构对小孔光阑精确定位。整机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方形框架为基准,不同单元模块安装在其不同位置,高度集成在尺寸为390 mm×390 mm×550 mm以内。对发射单元进行装校,并检测出发散角为0.11 mrad,与仿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为4.1%;对接收与后继单元进行装校,采用平行光管出射的平行光正入射到接收望远镜,获得系统焦点精确位置,完成高精度的装校。通过对系统增益比进行标定实验,得到系统增益比为1.15,并对系统进行探测实验,探测结果:系统在夜晚气溶胶探测距离可达22 km,退偏振比可达10 km。在白天探测距离可达10 km,退偏振比可达6 km,并与太阳光度计比较,光学厚度相对误差为7.1%。整机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为后期做飞行实验打好基础。
小视场高重频激光雷达 光机系统设计 装校 性能测试 lidar with small-field of view and high-repetition frequency opto-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calibration performance testing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2): 20210046
赵明 1,2张浩然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海事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由于红外图像本身缺乏纹理信息,多数目标检测网络针对红外图像难以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该方法提出了一种跨域融合网络结构,结合多个模态进行红外目标检测。首先,采用无需成对的图像转换网络,对已有的红外数据集进行模态转换,生成伪可见光数据集;然后,提出了红外域和伪可见光域双通道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采用特征金字塔网络获取每个模态的特征图,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双模态特征融合;最后,为了弥补融合过程中的纹理缺失,提出软权重分配模块,通过拼接参数化后的源域、目标域和融合域特征,自适应分配和优化网络权重,从而提高特征提取与目标检测的精度。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方法具有更好的红外目标检测性能。
红外图像 红外目标检测 模态转换网络 跨域融合 软权重分配 Infrared image Infrared target detection Modal transformation network Cross-domain fusion Soft weight distribution 
光子学报
2021, 50(11): 1110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