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提出了利用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散射光谱进行疼痛测量的一种新方法。 首先, 基于修正的Beer-Lambert定律, 建立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探头所采集的散射光谱强度变化的关系式, 通过悬乳液血液混合液体模型实验, 将公式计算结果与组织血氧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其次, 分别对7只大鼠的后肢注射福尔马林溶液以制造疼痛刺激, 用光源-探测器小距离光谱系统采集注射前、 后大鼠前扣带回的散射光谱, 同时, 用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获取注射前、 后大鼠前扣带回的局部放电信号。 最后, 计算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和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获取β波频段(13~30 Hz)每10 s的功率强度, 分析这些参数在注射前、 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值与仪器测量值在液体模型实验中吻合较好, 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与标准偏差为14%±5%, 因此, 利用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散射光谱进行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分析的准确度高。 在大鼠疼痛刺激实验中, 前扣带回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在注射后的5 min内出现短期增大, 随后单调减少。 反之, 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在注射后的5 min内出现短期减小, 随后单调增大。 总血红蛋白浓度在注射后没有显著性变化。 前扣带回局部电信号功率在注射后逐渐增大, 约20 min到峰值, 之后保持在峰值附近, 与注射前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确认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与前扣带回功能激活高度相关的。 由此可见, 基于光源-探测器小距离探头的散射光谱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标记与疼痛处理相关的核团的功能激活和分析核团的神经-血管耦合机制, 为利用小动物模型增进对疼痛相关的脑血管功能的了解和疼痛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式。
散射光谱 疼痛 血流动力学参数 光源-探测器小距离 Scattering spectrum Pai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mall source-detector separ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2): 374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考虑到激光间质热疗时激光从内置在组织中的光纤输出且光束为有限宽光束,建立了内插光纤的双层球体组织模型;基于蒙特卡罗法获得无限窄光束在组织内的吸收值,利用入射光强与格林函数进行卷积计算,获得有限宽光束的光传输方程;以高斯光束和平圆光束为例,分别对比分析了考虑与不考虑内插光纤时组织对有限宽光束吸收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组织对平圆光束的吸收值较小、对高斯光束的吸收值较大,内插光纤对组织吸收平圆光束的影响较小,而对光子出射中心附近组织吸收高斯光束的影响较大。因此,采用高斯光束进行激光间质热疗时应考虑内插光纤对组织吸收光能的影响。所提模型更加接近激光间质热疗的实际情况,对准确预估激光间质热疗的热毁损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用光学 光传输 激光组织相互作用 蒙特卡罗法 卷积 
光学学报
2020, 40(24): 2417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考虑到肿瘤的形状特征以及激光间质热疗时激光的传输方式为内置光源,首先建立了内插光纤的双层球体生物组织模型,然后假设光子从球体中心发射,建立了光子在组织内、球体边界及内插光纤表面的传输方式,最后采用Visual Studio软件编程,基于蒙特卡罗法对光在该组织模型中的传输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光纤主要对光子出射端面附近的光子的运动产生影响;位于光子出射面下方的组织对光子能量的吸收大于出射面上方组织对光子能量的吸收;内层球体的半径越小,内边界的吸收值越大。与传统的蒙特卡罗方法相比,所建模型更接近于激光间质热疗的实际情况,对后续准确预估激光间质热疗的热毁损范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医用光学 生物组织 蒙特卡罗法 球体模型 激光间质热疗 
中国激光
2020, 47(2): 020704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16
以波长为720 nm处的散射光强I720为评估光学参数,探讨了激光热毁损过程中用远中心处双点光学参数实时评估近中心处热毁损效果的可行性。首先,对离体猪肝进行激光热毁损实验,实时采集距离毁损中心4,8,12 mm处的I720,当8 mm处的I720上升至初值的6倍时停止加热,共进行20组实验(A组),构建加热时间、8 mm和12 mm处I720上升倍数与4 mm处I720上升倍数的数学模型;然后,分别以4 mm处I720上升至初值的3、4、5、6倍为停止加热的条件,重复上述热毁损实验和实时数据采集,每种条件下各进行10组实验,共40组(B组);最后,对B组实验的样本进行切片分析,建立I720上升倍数与毁损效果的对应关系。实验表明,利用加热时间、8 mm和12 mm处I720上升倍数估算4 mm处I720上升倍数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可用远离加热中心的双点光学参数实时评估近中心处激光热毁损效果。
医用光学 光谱分析 激光生物学 热毁损 实时评估 
中国激光
2018, 45(2): 020702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19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16
提出了利用近红外散射光谱对生物组织热毁损程度进行实时鉴别的一种新方法。 实验首先分别用功率3.5, 5, 6.5和8 W的808 nm脉冲激光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热毁损, 在距离毁损中心10 mm处实时采集近红外散射光谱和温度, 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波长830~900 nm处的光谱斜率(S830~900), 将其不同上升幅度为条件结束加热。 其次, 对光谱采集点附近的组织作病理切片, 根据组织学特征进行评分, 采用3级评分制(3分为完全毁损, 2分为部分毁损, 1分为无效毁损)评估毁损程度。 最后, 分析加热期S830~900最大上升幅度、 降温后S830~900最终稳定值与病理分析的毁损程度之间的关联。 结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 若加热期S830~900上升至初值的4倍以上、 降温后最终稳定于3.5倍以上, 对应组织为完全毁损; 若S830~900加热期上升2~5倍, 降温后最终稳定于1~1.5倍, 对应组织为无效毁损; 其余为部分毁损。 根据分析结果, 首次建立了光谱因子与热毁损程度的关联, 利用加热期S830~900的最大上升幅度与降温后的最终稳定值来鉴别组织毁损程度, 可以很好的降低实验对象个体差异性对判断结果的影响, 具有很好的鉴别效果, 其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实现了组织热毁损程度实时、 准确的鉴别, 为组织热毁损实时监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激光热毁损 离体猪肝 散射光谱 实时监控 Laser thermal damage In vitro porcine liver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Real-time monito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0): 308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16
探讨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生物组织激光热毁损实时监测的可行性。采用5 W、 808 nm激光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了热毁损实验,在距离毁损中心4、8、12 mm处实时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330~1100 nm), 选取波长720 nm的散射光强(R d 720)作为评判因子。结果表明:加热初期R d 720随组织温度升高而快速增强,光 谱测量点与毁损中心距离越小, R d 720上升越快;达到有效毁损后,若保持加热,则温度继续上升 而R d 720趋于平稳;停止加热后,组织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而R d 720微降后基本保持不变且远高于初始值。 由此可见,生物组织的可见-近红外散射光强可以作为激光热毁损实时监测的一项重要参数。
光谱学 激光热毁损 可见-近红外光谱 实时监测 spectroscopy laser thermal damag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spectrum real-time monitoring 
量子电子学报
2017, 34(4): 390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16
脊柱的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螺钉的准确植入是其内固定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由于椎骨外形差异较大, 很容易在螺钉植入过程中出现误植, 从而引起并发症。 因此, 需要寻找一种准确的椎弓根螺钉植入检测与监测方法。 提出了一种联合近红外参数和CT影像方法, 该方法可应用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过程中, 将计划植钉路径上椎骨组织的近红外参数和CT值进行研究, 提高术中植钉的准确率。 首先以猪椎骨为实验模型, 规划手术中的典型螺钉植入路径; 然后采用相关系统测量植入针道上的光谱, 计算光谱分析得到最佳近红外参数, 将其定义为特征因子; 进一步将规划路径上的CT值与特征因子进行关联, 建立三维空间CT值与近红外参数的转换模型。 结果表明CT值与特征因子具有线性关系, 为椎弓根螺钉植钉手术中的螺钉位置实时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模型可以用于螺钉植入术中监测和误植预警。 论文提出的联合近红外参数和CT影像的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监测方法, 为临床手术中植钉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近红外参数 椎弓根螺钉 CT影像 关联模型 导航 Near-infrared parameter Pedicle screw CT image Correlation model Navig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4): 972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江苏 南京21001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显微成像系统的发展历程、 系统构成、 成像原理和模式选择, 引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显微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开辟了骨病光谱成像这一特定研究方向, 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用于研究骨石化病、 成骨不全症、 骨质疏松症和骨软化症等骨病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相关局限性, 并展望了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显微成像 高分辨 骨病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S) Microimaging High resolution Bone diseas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2): 340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系,南京 210016
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脑电图仪采集10名志愿者观看4个3D影像的脑电信号, 提取各时段的重心频率(Gravity Frequency , GF), 对重心频率进行数据整合处理;测量志愿者观看3D片源各时段的视差, 并转换为对应的会聚角(Optical Angle), 重心频率与会聚角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曲线拟合处理。结果显示: 经过数据合并处理后, 脑电EEG(electroencephalogram)重心频率与观看3D影像时的会聚角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拟合优度最高的是三次曲线, 观看3D影像时的会聚角在1.778°~3.254°时重心频率呈现下降趋势, 这说明在此范围可能更容易使人感到不适。
三维影像 脑电信号 重心频率 会聚角 3D TV visual EEG gravity frequency optical angle 
光电子技术
2014, 34(2): 125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 210016
通过采集志愿者观看背景视差过大的3D影片前后的脑电数据, 来研究该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实验共选取20例有效样本,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FFT)提取特征波段, 计算出各频带的能量和功率, 并由此得到功率谱和重心频率。此外还设计问卷定性了解志愿者的疲劳程度。根据主观疲劳问卷和对比看前看后的脑电参数, 分析了观看背景视差过大的3D影片后人体脑电信号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志愿者看前看后的各项脑电参数出现了改变, 并全部主观反映出现疲劳。因此脑电参数结合主观问卷可成为3D影片疲劳评估的参考指标。
三维影片 背景视差 脑电参数 人体疲劳 3D film background parallax EEG parameters body fatigue 
光电子技术
2014, 34(2): 9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