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超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OFS)在强噪声干扰和事件特征变化的情况下难以取得较高的事件识别率。采用多机理结合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多参量信号,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量和多参量信号融合输入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传感事件识别方法。与传统的仅采用特征量或单个参量的事件识别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同时处理特征量和多参量信号,从动静态两个方面提取多参量信号的特征,实现参量和特征量有效融合的传感信号处理。多参量信号及其特征量在时间尺度上具有差异,设计了一种多输入融合1d-CNN模型,通过提取动静态信号特征并进行特征间融合,实现准确事件识别。实验中对管道漏水相关的4类典型事件进行同时识别,结果表明特征量和多参量信号融合方法能够达到97%以上的准确率和0.95以上的F值,优于传统的仅依靠特征量或单个参量的方法。
分布式光纤传感 特征量和多参量融合 神经网络 事件识别 
光学学报
2025, 45(10): 1028003
AI超清视频导读  
高浩然 1,2郑永红 2,3李拥政 2,3郭林峰 1,2,4,*[ ... ]徐小敏 4,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2 江苏省大气光电智能感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
3 中铁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53
4 江苏省气象光子学与光电探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5 剑桥大学工程系,英国剑桥 CB2 1PZ
为提高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STFT-BOTDR)系统的解调数据信噪比(SNR),采取对经STFT处理后的时频数据中相同频率点序列所对应的时域数据组份去噪的模式,提出了一种三角拓扑聚合(TT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自适应去噪算法。该方法自适应寻找VMD模态分解参数与惩罚因子最优组合,将STFT时频数据中同频时域数据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并通过样本熵和方差贡献率的联合判据对信号重构范围进行客观量化。实验结果表明,解调系统SNR获得大于8 dB的提升,能够有效改善STFT-BOTDR系统的解调性能。
分布式光纤传感 短时傅里叶变换 三角拓扑聚合 变分模态分解 信噪比 
光学学报
2025, 45(9): 0928003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 信息光子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其具有长距离、高分辨、高精度、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可在连续时空上实现各类参量的测量和传感,在诸多应用领域展现出具有吸引力的潜力。该技术的核心与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在于高相干、低相噪、高线性、宽扫频范围的线性扫频光调频连续波的生成。当前,以直接调制或外部调制为主的线性扫频光调频连续波生成方法主要面临宽扫频范围和高相干性、低相频噪声难以兼得的难题。聚焦于线性扫频光调频连续波生成技术,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扫频范围、相频噪声和扫频非线性等因素对核心测量性能的影响。针对以上影响因素,以扫频范围拓展以及相频噪声抑制和相干性增强两方面为切入点,系统性地介绍了相关技术路线、原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其中,对光锁相环技术做了重点介绍,总结了各类技术路线和方法的特点,并对潜在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分布式光纤传感 光调频连续波 光频域反射 激光雷达 光锁相环 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nsing optical 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wave 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 lidar optical phase-locked loop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4): 20250046
AI高清视频导读  
李宗雷 1,2何海军 1,2周银 1,2邹喜华 1,2[ ... ]闫连山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南交通大学 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756
2 西南交通大学 光电融合集成与通信感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756
布里渊光纤传感器利用布里渊频移与光纤的温度及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分布式温度及应变传感。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通过布里渊频移与布里渊相移-增益比之间的线性关系直接映射布里渊频移,相比于常规的扫频拟合方法可大幅度降低扫频次数和原始数据量,进而提升传感器实时性。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的实施需要借助相干探测技术同时获得布里渊增益和相移,更高的增益及相移测量精度可以获得更高的传感精度。首先,回顾了过去十余年相干探测技术在实现高精度布里渊增益及相移测量方面的进展,包括光纤群速度色散抑制、光纤群时延波动消除、以及信号源幅度和相位噪声消除等。进一步,阐述了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的主要优势,这些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布里渊光纤传感的精度及可靠性,还大幅提升了测量速度。基于这些进展,布里渊相移-增益比技术为大型基础设施温度、应力应变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提供了新途径,有望推动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相移-增益比 边沿辅助技术 相干探测 distributed Brillouin fiber sensing Brillouin phase-gain ratio slope-assisted method coherent det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4): 20250114
AI高清视频导读  
胡鑫鑫 1,2,3刘琨 1,2,3井建迎 1,2,3薛康 1,2,3[ ... ]刘铁根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2 天津大学 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3 天津市光纤传感工程中心,天津 300072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振动监测在当前线性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非对称双Mach-Zehnder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Asymmetric Dual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ADMZI)有效延长了振动传感距离,然而系统固有的非对称性导致直接使用互相关算法定位失效。通过提取干涉信号的相位变化特征可消除传感系统的非对称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Wavelet-based 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 WSST)的高精度定位方法。首先,在功率谱分析获得干涉信号20 dB带宽的基础上,基于WSST对两路干涉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自适应提取有效的相位变化特征,消除传感系统的不对称性。与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相比,WSST的时频分辨率更高,抗噪性更强,从而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然后,基于相位变化特征进行互相关运算,获取干涉信号之间的时延并根据ADMZI传感原理解调出振动位置。为了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对传感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在128 km长传感光纤上对振动信号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精度约为35.43 m。
分布式光纤传感 非对称干涉仪 振动传感 同步压缩小波变换 distributed fiber sensing asymmetric interferometer vibration sensing wavelet-based 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4): 20250023
AI高清视频导读  
张帆 1李健 1,2,*李璐磊 1曹康怡 1[ ... ]张明江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提出一种基于强自相关性脉冲编码的长距离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该技术将基于格雷互补序列调制的脉冲激光作为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探测信号,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对后向散射信号进行解析与重构,用于恢复格雷互补序列信号被掺铒光纤放大器所破坏的自相关性,最终实现对温度探测区域的精准识别和定位。该方案增强了格雷互补序列与探测信号的相关性,可以有效解调出传感光纤沿线的分布式温度信息,有效抑制系统噪声,将散射信号在传感光纤100 km位置处的信噪比提升了10.29 dB,从而解决传统单脉冲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散射信号信噪比较低导致传感距离较短的瓶颈。最终在数值模拟中实现了100 km传感距离、1 m空间分辨率和4.12 ℃温度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传感。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拉曼散射 温度解调 长传感距离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ology Raman scattering temperature demodulation long sensing distance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4): 20240582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江苏省大地感知与控灾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FOS)在地面塌陷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测地表沉降、裂隙发育及地下结构变形,为地质灾害预警和安全评估提供保障。文中通过系统阐述DFO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较于传统监测技术的性能优势,如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灵敏度高且可实现长距离连续监测,结合地面塌陷光纤监测技术研发、基于实测的塌陷灾变机理研究及地面塌陷光纤监测的工程应用研究,论证了该技术的适用性与创新价值。此外,文中还分析了DFOS技术在地面塌陷监测中的瓶颈问题,包括传感器适应性不足、解调稳定性与可靠性有限、智能化分析能力不足等,指出未来研究热点方向。
分布式光纤传感(DFOS) 地面塌陷 变形 预警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DFOS) ground collapse deformation early warning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4): 20250120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Analyzer, BOTDA)和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BOTDR)是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基于布里渊散射效应对外界物理量(如温度和应变)进行高精度的分布式监测,近年来在结构健康监测、环境监测、油气管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噪比是最终决定BOTDA/R系统综合传感性能的关键参数,对系统信噪比的全面分析是优化系统综合性能的基石。文中研究旨在系统性地综述BOTDA/R系统中的信噪比表现与优化方法,基于已有的信噪比模型,梳理并总结了影响系统信噪比性能的主要参数及其相应的优化极限,如泵浦脉冲峰值功率、探测光功率、本振光功率等,并探讨了对探测和采集的要求以及后处理方法的优化方案。通过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优化框架,为经典BOTDA/R系统的极限性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更先进的传感方案(如基于光脉冲编码的传感系统)的分析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光纤光学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散射 信噪比 fiber optics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Brillouin scattering signal-to-noise ratio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4): 20250097
AI高清视频导读  
陈奕 1,6高波 2付林林 3王笑微 4[ ... ]徐小敏 7,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南京 210044
2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南京 210019
3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廊坊 065200
4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6
5 中铁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南京 211153
6 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7 江苏省气象光子学与光电探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 210044
8 剑桥大学 工程系,英国 剑桥 CB2 1PZ
工程使用中的分布式传感光缆的长度、种类和状态,以及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中光源器件的线宽、功率等参数都会影响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大小,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受激阈值条件下,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检测性能,是紧凑型中低成本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自动识别光纤沿线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电路解调方案以及信号处理方法,以确定局部受激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最优传感距离。在实验中,对2 000 m的光纤进行测量,设置脉冲宽度为20 ns,使用20 kHz的脉冲频率,识别到受激布里渊散射位置为1 230.2 m,并通过布里渊频移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对不同脉冲宽度、频率和光纤长度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紧凑型低成本局部受激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中传感光纤的有效受激区域和最佳传感使用距离,增强了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的工程实用性。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 短时傅里叶变换 自发布里渊散射 受激布里渊反射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pontaneous Brillouin scattering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光子学报
2025, 54(3): 0306003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1 盐城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2 南京晓庄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来对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所采集到的扰动信号进行识别的方法已经非常常见。该方法借助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无需手动提取事件信号中的特征。但是神经网络避免不了调参的环节,于是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狼算法(GWO,Gray Wolf Optimizer)来实现对网络参数的自动调节。灰狼算法最重要的是目标函数的选取,本文以训练集上的准确率作为目标函数,将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的卷积核大小、批处理数量以及每一个卷积层和第一个全连接层的输出维度作为待优化的参数,这些参数不断迭代从而尽可能地找到目标函数取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参数组合。训练结果显示,卷积神经网络使用通过改进后的灰狼算法优化的参数在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6%,而优化前的准确率为94%,说明改进后的灰狼算法用于参数优化确实可以提高神经网络训练的准确性。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灰狼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扰动信号识别 distributed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Gray Wolf Optimiz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dentification of disturbance signals 
量子光学学报
2025, 31(1): 01020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