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能兵 1,2,*何克勤 1,2张子学 1,2林平 1,2[ ... ]崔广荣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2 安徽省甜叶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 蚌埠 233000
以甜叶菊为试材, 对影响其RAPD反应体系的7个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20 μL的优化体系包括: 双蒸水13.6 μL, 10×Buffer(含15 mmol/L MgCl2)溶液3 μL, 2.5 mmol/L的dNTPS 1.2 μL, 10 μmol/L的引物1 μL, 20 ng的模板DNA 1 μL, 1 U Taq聚合酶; 热循环程序为: 94 ℃ 预变性4 min, 94 ℃变性30 s, 35 ℃退火30 s, 72 ℃延伸1 min, 40个循环, 最后72 ℃延伸7 min。
甜叶菊 优化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RAPD RAPD optimization 
激光生物学报
2011, 20(4): 56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蛋白质化学和鱼类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1
2 湖南省宁远县第三中学, 湖南 宁远 425600
湘云金鳙是本实验室经过近十年的工作选育出来的, 该种鱼通体金红色, 肉质鲜嫩, 生长速度快, 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养殖鱼种和实验材料。随机选取12尾湘云金鳙(RBC)和12尾来自湘江流域的普通鳙鱼BC(作为对照)进行RAPD和微卫星分析。在优化RAPD检测条件基础上, 从2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来的45个扩增较好且多态性强的引物对这两个群体的DNA 多态性及分子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4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中找到了2 个引物(S20、S46)的特异扩增谱带,可以作为RBC和BC间的分子遗传标记。普通鳙鱼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从0.04-0.13, 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75, 而湘云金鳙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从0.02-0.35, 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9。这表明湘云金鳙群体遗传多样性明显强于普通鳙鱼群体。从32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9对微卫星标记用于两个群体24个个体的扩增。平均每个微卫星位点在湘云金鳙群体和普通鳙鱼群体中检测到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44和1.89。普通鳙鱼群体的平均杂合度期望值(0.34)和平均杂合度观测值(0.39)要比湘云金鳙群体的平均杂合度期望值(0.51)和平均杂合度观测值(0.54)的小得多。由此可见, RAPD和微卫星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普通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湘云金鳙群体低。此外, 通过RAPD和微卫星对两种鳙鱼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分析, 为鳙鱼种质保护提供科学证据, 为鳙鱼良种选育提供了更多的遗传学背景资料。
湘云金鳙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Red bighead carp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icrosatellite genetic diversity 
激光生物学报
2011, 20(1): 5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合肥(国家)林业辐照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31
2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6
3 安徽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利用72个10 bp随机引物对蝴蝶兰(F141780)及其60Co-γ射线辐射的8个表现型花型突变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有30个引物能扩增出理想的带型,有4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带型显示其中的25-6、30-4、30-8-2等3个突变体与对照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即初定其为基因型花型突变体。
蝴蝶兰 花型突变体 60Co-γ射线 辐射 Phalaenopsis aphrodite flower type mutant 60Coγ-ray irradiation RAPD RAPD analysis 
激光生物学报
2011, 20(1): 2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2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102
利用6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 对辐照后的毛竹种子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检测和RAPD分子检测。结果表明,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30 Gy和120 Gy时明显增强, 其原因是毛竹在60Co-γ射线辐照胁迫下的保护效应和伤害效应。RAPD分析表明毛竹不同辐照剂量之间的DNA存在明显差异, 高剂量 γ 射线辐照对DNA分子的影响较大, 能引起碱基序列的改变; 对碱基序列差异片段测序并比对, 发现部分片段与已知序列有高达83 %的同源性, 部分差异片段与GeneBank中的已知序列没有较高的同源性, 应该属辐照引起的DNA序列变异。同工酶和RAPD分子检测为毛竹的诱变育种参数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60Co-γ射线 毛竹 过氧化物同工酶 60Co-γ ray Moso POD RAPD RAPD 
激光生物学报
2010, 19(6): 758
作者单位
摘要
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用EMS对离体培养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薄切片进行化学诱变, 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诱变处理对类原球茎薄切片生长、类原球茎再生及再生苗生长的影响, 并对再生苗DNA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 诱变剂EMS对类原球茎薄切片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部分薄切片褐化死亡, 再生类原球茎生长受到抑制, 再生苗数量减少, 表现出明显的伤害作用, 这种伤害作用随诱变剂浓度的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诱变剂EMS使部分再生苗畸变, 叶片皱缩、变厚。并产生2株叶形、叶色突变体。部分再生苗表现出RAPD图谱带型的多态性, 暗示DNA序列发生了一定的变异。EMS适合诱变剂量为浓度0.4 %处理2 d~4 d。
蝴蝶兰 甲基磺酸乙酯 离体培养 化学诱变 Phalaenopsis EMS in vitro culture chemical induction RAPD RAPD 
激光生物学报
2010, 19(5): 603
作者单位
摘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及再生植株的诱变效应。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广藿香外植体, 考察辐照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 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 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诱变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广藿香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外植体再生芽的能力, 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降低; 部分再生植株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 RAPD分析表明, 4个辐照剂量的外植体再生植株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9.13 %、36.37 %、23.09 %及33.33 %。60Coγ射线辐射会造成外植体存活率和再生芽能力的下降, 辐照外植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 在表型性状及分子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的分离, 为将辐照诱变技术应用于广藿香育种提供了依据。
广藿香 60Coγ射线 离体再生 RAPD分析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60Coγ irradiation plants regeneration from explants RAPD analysis 
激光生物学报
2010, 19(2): 174
作者单位
摘要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引种, 栽培的依据。采用RAPD技术对32份不同秋眠性苜蓿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 13条引物共扩增出217个标记, 有214个多态位点, 多态频率达到98.6 %, 说明这些苜蓿品种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 安徽野生南苜蓿和其它栽培品种苜蓿有大的遗传差异, 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1个品种在相似系数为0.815的地方聚为4类, 并且, 相对秋眠性强的苜蓿品种的遗传基础更为丰富, 而秋眠级数低的苜蓿品种相对遗传基础较狭窄。本研究同时表明, 安徽野生苜蓿将能够为南方苜蓿育种丰富遗传基础, 应加大保护和研究。
苜蓿 秋眠性 遗传多样性 alfalfa RAPD RAPD fall dormancy genetic diversity 
激光生物学报
2010, 19(1): 1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2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应用RAPD技术对羊驼群体进行亲缘关系检测.在所采用的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优化了RAPD的反应条件,确立了适合于羊驼基因组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计算出个体间之间的带纹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指数,带纹相似系数位于0.3901~0.7851之间,平均为0.5374;彼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2149,最大为0.6099,平均为0.4626,并绘制出个体间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结果显示羊驼种群内遗传基础广泛,证明其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较远,这将有利于羊驼种群的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快速扩群.
羊驼 亲缘关系 RAPD 
激光生物学报
2007, 16(6): 7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安徽,淮北,235000
2 浙江林学院生命科学系,浙江,临安,311300
3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大别山山核桃3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20条10 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1 %.居群水平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介于0.2651~0.2801之间;居群水平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1789~0.1890之间.遗传变异计算显示大别山山核桃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间基因分化水平为0.4177,居群间基因流(Nm)为0.7306,说明大别山山核桃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基因交流相对较少.这一结果符合大别山山核桃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其居群间基因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异交植物的平均水平(Gst=0.1930).地理隔离、居群内近交及居群间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形成目前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大别山山核桃 居群 遗传结构 RAPD 
激光生物学报
2007, 16(5): 58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2 西南农业大学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四川,重庆,400716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凤阳和山东青岛地区花生根瘤菌的遗传距离比快生型和慢生型根瘤菌之间的遗传距离更远;安徽地区花生根瘤菌具有复杂的遗传基础,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来自宿州、合肥、贵池三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归为慢生型根瘤菌;而来自巢湖、宿州、淮北、芜湖地区的花生根瘤菌与快生型苜蓿根瘤菌的遗传地位更为接近,为快生型根瘤菌.
花生根瘤菌 遗传多样性 RAPD 
激光生物学报
2007, 16(5): 54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