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为满足红外探测系统对大视场、轻量化、低成本的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款用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自由曲面离轴四反全铝光机系统。光学设计采用具有实出瞳的离轴无遮拦全反射式光路形式,并利用7次XY多项式表征各反射镜面型。在紧凑包络约束下,实现了6.25°×5°的视场角,全视场RMS几何弥散斑半径<6.0 μm。各反射镜和支撑结构材料均选用6061-T651铝合金,各反射镜进行了柔性支撑设计,以降低装调时的刚性连接应力。采用激光干涉仪对光机系统波像差进行了测试,典型视场波像差<RMS 0.7λ@632.8 nm。相比传统的离轴反射系统,文中系统采用“全自由曲面+全铝光机”新构型,能够用更紧凑的包络实现更大视场,且整机具有轻量化、低成本以及无热化的特点,在红外探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红外探测系统 自由曲面 离轴四反 全铝光机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freeform surface off-axis four mirror all-aluminum optomechanic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7): 20230338
李宝库 1,2柳乐 1,2徐伟 1曾文彬 1[ ... ]蔡盛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探测距离是红外系统应用的重要评价指标,随着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红外系统自身热辐射已成为探测距离提升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冷光学设计是抑制自身热辐射的必然选择,因此对冷光学制冷温度指标进行评估和优化成为红外系统设计分析的新问题。文中从红外系统自身热辐射和经典探测距离理论出发,推导了包含系统噪声项的红外系统探测距离计算公式,提出了分布式探测距离的分析方法。以透射式光学系统为例,进行了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通过对探测器焦平面进行分区域数据处理,得到了对应探测距离的主要影响表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对主要影响表面进行低温处理前后(293.15 K制冷到173.15 K)探测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探测距离最大提升量达到43.32%,提升效果显著。该方法可为红外系统冷光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红外探测系统 自身热辐射 探测距离 主要影响表面 分布式变化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self-thermal radiation detection range main influence surface distributed chang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3): 20220417
郭广浩 1,2吴南健 1,2,*刘力源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超晶格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北京 100049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非制冷红外成像芯片存在非均匀校正、图像细节增强和条纹噪声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提出并设计一种面向非制冷红外成像的图像处理专用SoC芯片,芯片集成了一个CPU、两个DSP处理器和一个红外图像处理专用加速器,单芯片可实现非制冷低功耗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校正、图像滤波、直方图均衡、数字图像细节增强、条纹消除和目标检测跟踪等实时图像处理。同时,研究开发了面向芯片应用的非制冷低功耗红外图像处理算法。采用65-nm CMOS工艺实现了非制冷红外图像专用处理SoC芯片,实现了基于非制冷红外成像芯片和图像处理SoC芯片的小型低功耗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成像系统可以实现清晰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目标检测及目标跟踪等功能,系统功耗小于2 W,体积相比传统的系统减小了50%,满足对体积、功耗、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系统的应用需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前景。
红外图像处理 SoC芯片 非制冷红外探测系统 低功耗 infrared image processing SoC chip uncooled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low-power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3, 42(1): 122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现代物流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机载红外探测系统在近地背景下检测目标时, 地面将对弱小目标产生严重的干扰, 导致传统检测方法对弱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 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一种近地背景下的机载红外探测系统弱小目标检测方法。将深度自编码器作为生成对抗网络的网络框架, 引入inception机制对视觉信息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 并引入残差块来缓解梯度消失问题。在神经网络的对抗训练中, 生成器考虑了移动损失与对抗损失两个损失函数, 提高了生成器的训练效果。最终, 在公开的无人机机载红外探测数据集上完成了实验, 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近地背景下成功检测出红外弱小目标, 且检测的平均精度与速率均优于其它对比方法。
机载红外探测系统 户外探测 弱小目标检测 深度自编码器 生成对抗网络 airborne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outdoors detection weak an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deep auto-encode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光学技术
2022, 48(6): 755
作者单位
摘要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1
以无人机(UAV)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空天红外探测系统对UAV集群的探测能力进行分析。将UAV集群飞行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其红外辐射特性和成像特性进行建模分析;对于探测距离模型建模过程中对目标成像的弥散特性考虑较少的情况,建立了基于弥散系数的噪声等效通量密度(NEFD)点目标探测距离模型。为验证所提出的探测距离模型的有效性,采用不同建模方法、不同弥散系数对比的方法分析探测距离随目标的信噪比(SNR)和速度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探测距离优于其他建模方法,探测距离随着目标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弥散系数随着探测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建立的弥散系数求解方法得到的探测距离优于其他方法。
测量 无人机集群 探测能力 红外探测系统 探测距离 弥散现象 噪声等效通量密度 
光学学报
2022, 42(18): 18120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隐身导弹应用红外隐身技术将降低导弹被红外探测系统的发现概率。 通过以AGM-158C导弹为参考,对迎头观测方向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包括目标蒙皮、目标蒙皮反射周围背景和目标尾焰的红外辐射强度进行估算,并与典型亚音速导弹红外辐射特性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红外隐身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导弹的中、长波红外辐射,尤其是中波波段的红外辐射;红外探测系统设计时尾焰探测通常选用中波红外探测器,弹体探测通常选用长波红外探测器;隐身导弹采用红外隐身技术将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隐身导弹 红外隐身 红外探测系统 红外辐射 stealth missile infrared stealth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infrared radiation 
应用光学
2022, 43(1): 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沈阳
2 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 建立了光学系统结构件的受辐照加热模型, 以及结构件和光学元件的红外辐射在焦平面上形成的照度分布模型。并据此编制了仿真计算软件。通过该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了激光照射在红外光学系统上所造成的温升分布情况, 以及由此产生的光学元件和结构件的二次辐射效应。对一种典型结构的光学系统温升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 并探讨了二次辐射对探测器工作的影响。发现即使入射激光波长与红外探测系统的工作波段不匹配, 仍然可能通过二次辐射对探测器的影响, 明显降低该系统的探测效能。
红外探测系统 二次辐射 温度分布 仿真模型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second radiation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simulation model 
光电技术应用
2021, 36(4): 3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 洛阳 471000
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河南 洛阳 471000
从杂散光抑制与体积压缩的需求出发, 设计出具备二次成像、实出瞳的紧凑型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给出了一种二次成像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搭建思路, 并运用自由曲面优化系统, 依据该方法设计出了焦距130 mm、F数1.3、线视场5°×0.1°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系统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 具有二次成像和实出瞳的杂光抑制特性, 理论上可以实现100%冷光阑效率, 具有超小F数1.3的紧凑型特点, 可用于航空航天探测等对杂光抑制要求较高的**领域。
红外探测系统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二次成像 实出瞳 自由曲面 杂散光抑制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off-axis three-mirror optical system secondary imaging real exit pupil freeform surface stray light suppressing 
电光与控制
2020, 27(1): 90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1
2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24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西安 710071
由于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 IRFPA)已成为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主流,用IRFPA的参数来评价红外探测系统的综合性能变得至关重要。推导了以噪声等效温差(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NETD)参数表示的红外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方程,考虑了背景辐射和目标成像弥散效应对探测的影响,计算了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系统对点源目标的作用距离。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越好,红外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就越远。分析了红外探测系统的探测能力随NETD值的变化。随着NETD值的增大,红外探测系统对目标的作用距离显著减小。研究结果能为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指标评价提供参考。
红外探测系统 作用距离 NETD 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operating range 
红外
2017, 38(5): 27
作者单位
摘要
装备学院 航天装备系,北京 101416
以X-51A为例,研究了飞艇红外探测系统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探测性能。首先,根据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和飞行高度建立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不同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模型,以及随高度变化的目标背景红外辐射强度模型; 其次,综合考虑飞行器与飞艇高度、地球曲率及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的波段选择性等因素,建立了红外辐射在临近空间大气中传播的透过率模型;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飞艇红外探测系统对高超声速目标的探测距离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在不同飞行状态下3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随目标飞行高度变化的曲线,以及飞艇红外探测系统对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3个红外辐射波段的探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飞艇红外探测系统对高超声速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可以达到百公里量级; 当飞行器飞行状态一定时,随着飞行器飞行高度的增加,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与长波波段相比,中短波波段的探测距离更大,并给出了临近空间飞艇应尽量布置在海拔高度大于18 km的高空中的部署建议。
飞艇红外探测系统 红外辐射特性 探测性能 airship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detectability 
中国光学
2016, 9(5): 59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