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2 华南理工大学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以乙二胺和二苯乙二酮为原料合成了5,6-二苯基-2,3-二氢吡嗪(Dpdhpz), Dpdhpz在IrCl3·3H2O或三氟化硼乙醚等路易斯酸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偶联得到了5,5′,6,6′-四苯基-2,2′-联吡嗪(Dbppz)。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 Dbppz的光致发光(PL)为深蓝色, 最大发射峰位于400 nm, CIE坐标为(0.16, 0.03)。Dbppz在THF溶液中最大量子效率为89%, 在聚苯乙烯薄膜(Dbppz 质量分数5%)中的量子效率为78%。将Dbppz制备成器件结构为ITO/HAT-CN(5 nm)/NPB(40 nm)/Dbppz (20 nm)/TmPyPB (40 nm )/LiF(1 nm)/Al(100 nm) 的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实验发现, 该非掺杂器件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蓝色发光, 而是意外地得到了一个白光器件。我们推测产生白光发射的原因与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由于空穴传输层NPB的芳胺结构具有电子给体性质, 而Dbppz的吡嗪结构具有电子受体结构, 发光层与空穴传输层的界面发生了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激基复合物。在电致发光(EL)光谱中, 除了Dbppz发光材料在415 nm的发射外, 在550 nm还出现强的激基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的产生使得EL发射出现了长波长光谱, 同时减弱了发光层的“本征”发光。蓝色“本征”发光与激基复合物的黄色发光构成了一个CIE坐标值为(0.27, 0.33)(亮度100 cd/m2)的白光器件。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最大功率效率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44%、0.74 lm/W和1.04 cd/A。
6′-四苯基-2 2′-联吡嗪 氧化偶联 光致和电致发光 白色发光器件 5 5 5′ 5′ 6 6 6′-tetraphenyl-2 2′-bipyrazine oxidation coupling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发光学报
2016, 37(3): 25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