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 1,3刘紫千 1,2斯科 1,2,3,**龚薇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3 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神经环路动态功能的解析是当前脑科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微型化显微成像技术为其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相较于双光子荧光成像和光纤光度法,微型化显微系统能够在模式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长时程、单细胞分辨率、实时成像。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围绕可穿戴、高稳定性要求,先后研制了单光子、多光子成像系统,并从荧光探针、光电子元件、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提升系统性能,扩展应用范围。将从成像原理、基本结构、系统优化、应用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微型化显微成像系统进行分析和讨论,综述各方向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领域技术提升和神经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微型化显微成像 单光子微型化显微镜 多光子微型化显微镜 活体荧光成像 单细胞分辨精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2): 0211009
刘津京 1,2,3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张小玲 4[ ... ]程钊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4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毒性胁迫、光照胁迫和温度改变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活性,研究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荧光产量与光合活性参数Fv/Fm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随着Fv/Fm改变而发生较为明显变化,最大变化范围为235~668 (μg·L-1-1Fv/Fm与叶绿素荧光产量之间具有明显负线性相关性,线性优度R2超过0.91。该研究结果为发展更为准确的藻类叶绿素a质量浓度活体荧光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光谱学 浮游藻类 活体荧光 叶绿素荧光产量 光合活性 浓度检测 
光学学报
2023, 43(23): 2330001
冯哲 1,2,3钱骏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58
2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3 浙江大学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浙江 海宁314400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大深度、高分辨的光学活体成像手段。相较于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窗口,近红外二区(900~1880 nm,NIR-II)窗口内的组织光吸收明显提升,显著抑制了二维面阵成像中的散射背景,使得成像效果得到改善。围绕着NIR-II窗口,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发光探针、成像系统及诊疗手段,在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上展开实践,并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初步评估了其应用前景。将从生物组织对可见-近红外波段光子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入手,阐述NIR-II光学成像的理论机制,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类NIR-II光学探针,综述现有的几种多模态NIR-II成像方式,并对成像引导下的多功能诊疗平台进行讨论,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争取早日实现临床转化。

近红外二区 活体荧光成像 多模态光学成像 多功能诊疗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6): 0617001
张小玲 1,2,3殷高方 1,3赵南京 1,3,*杨瑞芳 1,3[ ... ]刘文清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针对活体荧光光谱不稳定引起的蓝藻门活体藻类定量误差问题,以实验室培养的4种类6个生长期的48个蓝藻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样品叶绿素a和藻蓝蛋白的含量,结合藻类活体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藻种种类、生长期和生长环境下蓝藻细胞色素组成和色素荧光效率的差异;定量分析不同条件对藻类活体荧光光谱不稳定性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光谱不稳定性权重谱;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加权平均方法的蓝藻门活体藻类加权荧光光谱;比较了加权荧光光谱与不同条件下归一化荧光光谱对样品集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加权荧光光谱能有效降低荧光测量法对藻种种类、生长期、生长环境的依赖性,提高蓝藻门叶绿素浓度的测量准确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1%~30.4%,平均相对误差为12.8%,相对误差最大可降低104.1%。
光谱学 三维荧光光谱 活体荧光 加权平均法 蓝藻 叶绿素a 
光学学报
2018, 38(7): 0730001
张小玲 1,2,3,*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覃志松 1,2,3[ ... ]刘文清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6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蓝藻生物量检测技术发展是应对目前频繁发生的水华事件的重要环节。 藻蓝蛋白作为蓝藻的特异性蛋白, 在一定程度上比叶绿素更能准确反应自然水体中的蓝藻生物量, 因而成为蓝藻生物量检测技术的重要指标。 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 以不同光照、 不同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活体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单点法和包络法两种光谱解析方法的可靠性, 探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藻蓝蛋白活体荧光光谱特性。 结果表明: (1)荧光光谱强度随生长期延长而增大; (2)采用包络法解析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光谱的方法比单点法更为可靠; (3)在不同生境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藻蓝蛋白活体荧光激发波长基本保持614 nm、 发射波长基本保持654 nm不变, 鱼腥藻藻蓝蛋白活体荧光激发波长随生长期在610和620 nm之间波动减小, 发射波长随生长期在650和660 nm之间波动增大。 这种波动与藻种样品颗粒度大小和光谱扫描模式有关。 该研究结果为发展蓝藻生物量活体荧光监测技术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
藻蓝蛋白 活体荧光 蓝藻 浮游植物 Phycocyanin In vivo fluorescence Cyanobacteria Phytoplankt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4): 1145
刘晶 1,2,*刘文清 2赵南京 2张玉钧 2[ ... ]方丽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与光电工程系, 安徽 合肥230023
2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 合肥230031
根据浮游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的荧光诱导特性, 研究了叶绿素荧光作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探针的特点, 提出了原位测量活体叶绿素荧光值Ft和Fm获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方法。 以淡水湖泊浮游植物中的普通小球藻、 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为实验对象, 将原位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和实验室水样荧光仪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普通小球藻、 梅尼小环藻和铜绿微囊藻的两组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8, 0.867 8和0.776 8, 研究为进一步实现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快速连续原位测量提供了方法。
原位分析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光合作用 活体荧光 In-situ analysis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a Photosynthesis activity Vivo fluorescenc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9): 244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采用5种不同中心激发波长的超高亮LED作为激发光源构建了一套水体浮游植物活体荧光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测量24种不同来源水样和同一水样10种不同比例稀释样品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强度,研究了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蓝光LED(最大发射波长442.7 nm)是用以测量浮游植物活体荧光的最适合光源,相应的检测限达到了0.0278 μg/l(叶绿素a);浮游植物种类、环境造成的荧光量子效率以及水体DOM背景荧光均对活体荧光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尤以浮游植物种类和荧光量子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蓝光超高亮LED将为浮游植物活体荧光测量提供廉价的替代光源,为利用该光源研发浮游植物浓度原位荧光检测仪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为克服浮游植物种类、荧光量子效率以及DOM背景荧光对浮游植物活体荧光测量结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因素的具体影响行为,发展相应方法进行校正。
浮游植物 活体荧光 LED LED phytoplankton in vivo fluorescence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8, 3(1): 003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