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工业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为解决仿生复眼系统目前普遍存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子眼孔径较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六边形环带排布的大孔径复眼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填充因子理论,以传统曲面圆周式排布为对照组,论证了六边形环带排布模型可有效提高大孔径复眼系统的空间利用率。针对单波段复眼系统获取目标信息量有限的问题,设计采用红外双波段共光路的成像结构形式,辅以红外双色探测器接收,增强了复眼系统获取目标信息的多维度能力,同时建立了六边形环带排布方式的子孔径定位数学模型。仿生复眼系统共由91个子孔径组成,子孔径入瞳为16 mm,焦距为48 mm,视场角为9°,子孔径合成总视场为96°×85°,中继转像系统焦距为6.14 mm,子眼系统和中继转像系统在−40 °C~+60 °C温度变化范围内无热差影响,探测器冷反射效应可忽略。对复眼系统进行组合,仿真结果表明:各个光学子通道均方根(RMS)半径均小于艾里斑,光学畸变值均小于0.1%,边缘子通道红外中波/长波波段调制传递函数(MTF)在17 lp/mm处均达到0.5以上。该系统结构紧凑、探测能力强,可用于复杂环境中多目标的探测与识别。
仿生复眼系统 填充因子 六边形环带排布 红外双波段共光路 子孔径定位模型 bionic compound eye system fill factor hexagonal band arrangement infrared dual-band common optical path sub-aperture positioning model 
中国光学
2023, 16(1): 158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为满足光电成像装备多元、广域、远距离探测的需求,提出了双波段复合孔径光学系统的概念。采用主副孔径配合探测搜索的方式,其中主孔径用于远距离探测,副孔径用于大视场搜索,并分析主副孔径与中继系统拼接函数以推导复合孔径共焦面方程,从而保证不同波段图像采集的同步性和一致性。设计的红外双波段复合孔径光学系统成像波段为3.7~4.8 μm和7.7~9.5 μm,复合孔径系统由5个子眼(1个主子眼和4个副子眼)构成,主孔径焦距为200 mm、视场角均为±6°,副孔径焦距为50 mm、视场角均为±12°,主副孔径光轴夹角为6°,合并后的总视场为24°。相对于均一型复合孔径系统而言,该系统兼具了远距离探测与大视场搜索功能,主副孔径系统与中继接收系统成像质量良好,在-40~60 ℃温度范围内无热差影响。
光学设计 红外双波段 复合孔径 共焦 
光学学报
2023, 43(8): 0822019
余俊 1,2刘晓天 1,2钮信尚 1,2姜斌斌 1,2[ ... ]王占山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同济大学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92
为解决传统双波段红外成像系统构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自由曲面棱镜引入双波段成像系统的一体式构型。基于设计中约束追迹光线角度的低灵敏度优化方法,实现了F数为1、焦距为20 mm、视场角为21.8°×16.4°的双波段(3.7~4.8 μm和8.0~12.0 μm)红外光学系统。在20 lp/mm空间频率处,系统中波红外波段和长波红外波段内所有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分别高于0.79和0.67。经公差分析可知,该自由曲面棱镜的制造可采用单点车削机床实现。同时,完成了长波红外自由曲面棱镜的试制。
光学设计 自由曲面棱镜 红外双波段 公差分析 
光学学报
2023, 43(8): 0822016
田晓航 1,2薛常喜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先进光学设计与制造技术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
衍射光学元件(DOE)在红外双波段甚至多波段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基于双层DOE的多色光积分衍射效率(PIDE)最大化的设计思想,在工作波段范围内设计最佳工作波长,从而计算双层DOE的最佳微结构高度,并给出了适用于多波段光学系统的PIDE权重分配的数学分析模型。基于此双层DOE,设计了F数为1.1、焦距为75 mm的双波段(3.7~4.8 μm和8.0~12.0 μm)红外光学系统。在29.4 lp/mm空间频率处,系统中、长波红外所有视场调制传递函数(MTF)分别高于0.60和0.45,在-40~60 ℃范围内实现了无热化设计。该系统在改善成像质量、小型化、轻量化,以及红外双波段消热差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光学设计 衍射光学 双层衍射光学元件 红外双波段 
光学学报
2022, 42(14): 1422002
作者单位
摘要
昆明物理研究所夜视技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当前主流的中长波彩色融合算法中,除少数色彩映射算法以源图像差异特征为切入点,其他如色彩传递等融合算法往往损失较多差异及细节特征。主流色彩映射算法还存在偏色、色域较窄和难以适应各类应用场景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以色调饱和度色彩平面为基础的色彩空间中,建立了基于差异特征的螺旋线映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提出融合算法。对实际采集到的中长波双波段图像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大多数复杂场景且能充分突出红外中波图像差异成分,具有更广的色域分布、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较好的客观指标评价,且计算复杂度低、实时性好。最终在嵌入式平台上完成算法嵌入,结果表明算法已具备工程应用前提。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红外双波段 色彩映射 色彩空间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8): 0810009
刘芳芳 1,2赵健 1,2丛强 3李妥妥 1,2[ ... ]吴俊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 100076
2 先进光学遥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76
3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4
为避免透射式系统存在的色差问题, 采用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 在三镜后加分色片, 分别成像到中波探测器及长波探测器的焦面上, 实现对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两个谱段信息的同时成像。该一体化系统由 3个离轴反射镜和一个分色片构成, 为校正系统像差, 三镜采用 XY多项式曲面。采用二次成像结构形式, 具有 100%冷光阑效率。系统 F数为 2.67, 视场角 11.4°×1.8°, 工作波段为中波 3.55~3.93.m, 长波 10.3~12.5.m。中波红外系统 MTF平均值大于 0.5@25 lp/mm, 长波红外系统 MTF平均值大于 0.4@12.5 lp/mm, 采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法对光学系统进行温度补偿, 温度适应范围为-40℃~+60℃。
制冷型光学系统 红外双波段 离轴全反射式系统 被动式消热差 cooled optical system infrared dual-band off-axis total reflection system passive athermalization 
红外技术
2021, 43(12): 1166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22
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目标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与识别,基于红外双波段成像光谱仪的准确性高、虚警率低的优点,针对像元大小为25 μm、阵列尺寸为384 pixel×288 pixel的制冷型双色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设计了一款红外双波段共像面成像光谱仪。由于红外双波段系统的谱段较宽,色差难校正,所以前置望远物镜采用的是离轴两反系统。光谱分光系统采用谱线弯曲较小的Offner凸面光栅结构。为了获得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衍射效率,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探测器,对光栅的双衍射级次进行设计,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分别采用二级衍射和一级衍射进行分光。为了减小到达探测器的杂散光对成像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二次成像中继系统,用以保证系统实现100%的冷光阑效率。为了更好地进行光瞳衔接匹配,各部分系统均实现了远心性。最终系统的成像结果显示,点列斑均方根半径小于一个像元,调制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没有明显的冷反射现象,成像质量较好,符合红外双波段成像光谱仪的设计要求。
光学设计 成像光谱仪 红外双波段 Offner结构 光谱分辨率 
中国激光
2021, 48(23): 231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针对中长波红外双波段系统的元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等问题,分析了环形孔径超薄成像系统的结构特点,给出了系统初始结构遮拦比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中长波红外双波段的共光路环形孔径超薄成像系统,焦距为50 mm、全视场为14°、F数为1。系统仅由单一光学元件构成,结构简单且光路紧凑,其轴向尺寸与焦距的比值为0.48。在空间频率20 lp/mm处,中波红外3~5 μm波段的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45,长波红外8~10 μm波段的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30,同时实现了−40~80 ℃温度范围内的红外双波段无热化。通过公差分析可知该系统具备可加工性,且基底材料为红外硫系玻璃,可以通过精密模压的方法进行批量化生产。该研究为低成本、小型化红外双波段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学设计 红外双波段成像 环形孔径 小型化 非球面 optical design infrared dual-band imaging annular aperture miniaturization aspheric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3): 2020027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建立了不同类型衍射元件对衍射效率的影响模型,比较了单层衍射元件、谐衍射元件和双层衍射元件之间衍射效率的差异,重点分析在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中应用双层衍射元件的突出优势,计算不同材料组合情况下双层元件的平均衍射效率,以此为基础设计一款适合于高空机载平台的折衍混合红外双波段双视场光学系统。大视场对应的地物分辨率为1.5 m@16 km,长焦、短焦分别为960 mm和480 mm,通过切换反射镜改变光路来实现变焦功能,保证变焦过程中系统的光轴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40~60 ℃的大温差环境下,系统的MTF曲线平滑且接近衍射极限,RMS半径位于艾里斑半径以内,二元衍射面的最小特征尺寸为6.9 μm,设计结果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光学设计 衍射效率 红外双波段 变焦系统 optical design diffraction efficiency infrared double band zoom system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10): 20200036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传统单层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在入射波长偏离中心波长时急剧下降,因此在宽波段红外系统中应用时会导致成像模糊。通过分析视场对含衍射元件系统点扩散函数(PSF)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减小视场影响的光学-数字联合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优化的权重赋予不同的衍射级次,使系统的PSF不随视场变化,同时将单层衍射元件中心波长设计在中波,在长波波段利用所构建的PSF模型通过图像重建达到双波段成像的目的。采用该方法设计了红外双波段折衍混合系统,在中波波段,该系统在17 lp/mm处的MTF为0.7;长波重建图像在主观上明显清晰,多个图像质量评价函数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单层衍射元件在红外双波段上的应用。
光学设计 衍射效率 点扩散函数 联合设计 红外双波段 
光学学报
2020, 40(14): 1422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