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 1,2叶梦琳 1,2周文理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光能转换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1
2 湖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Mn4+掺杂的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耐湿性差,严重影响了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s)的光色稳定性。本工作基于绿矾溶液的还原性,将K2SiF6∶Mn4+颗粒表面的Mn4+还原成可溶的低价态Mn2+,实现了氟化物粒子的表面钝化及高耐湿性。在水浸360 h后,表面钝化的K2SiF6∶Mn4+粒子的发光强度仍保持初始强度的95%,而未处理的K2SiF6∶Mn4+颗粒发光强度迅速降为初始值的46%。此外,采用绿矾溶液对表面已水解的氟化物荧光粉进行简单的浸泡,可使其完全恢复原来的发光强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谱、元素能谱等表征结果显示,经绿矾溶液处理的K2SiF6∶Mn4+粒子表面的Mn4+浓度显著减小,证实了惰性壳层K2SiF6的形成,揭示了氟化物粒子耐湿性显著提升的原因。此外,经高温(85℃)高湿(85%)的条件老化1 000 h后,WLEDs器件中表面钝化的K2SiF6∶Mn4+粒子仍保持着100%的红色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钝化的氟化物的59%,进一步证实了绿矾溶液钝化的K2SiF6∶Mn4+红色荧光粉具有非常优异的环境稳定性。
Mn4+掺杂 红色荧光粉 耐湿性 绿矾溶液 表面钝化 Mn4+ doping red phosphor moisture resistance green alum solution surface passivation 
发光学报
2024, 45(2): 2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河北 保定  071002
2 河北利福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河北省半导体照明与显示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  071000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2SiF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SFM表面形成氧化铝包覆层。X射线衍射、表面形貌分析表明,ALD处理过程不会影响KSFM荧光粉的晶相和形貌特征。发光光谱分析表明,由于氧化铝钝化特性还会增强KSFM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并且不改变其发光波长。相较于未经包覆的KSFM荧光粉,包覆层可以显著改善KSFM粉末的湿热环境稳定性,ALD包覆后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在85%湿度/85 ℃环境中老化处理24 h后仍能保持初始值的84%。
K2SiF6∶Mn4+ 红色荧光粉 表面改性 原子层沉积 湿热稳定性 K2SiF6∶Mn4+ red phosphor surface modification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damp-heat stability 
发光学报
2024, 45(3): 443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西理工大学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近年来,白光LED因其节能、环保、长寿命等优点已成为市场主流照明。高性能红色荧光粉是改善白光LED显色性的重要材料。Mn4+激活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兼具了氟化物的良好发光性能和氧化物的高稳定性,当前已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多种以Mn4+为激活剂的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从晶体场理论以及热猝灭机理的角度出发,分类详述了各荧光粉晶体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关系,以期为改善Mn4+激活氟氧化物荧光粉发光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总结了Mn4+激活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的优缺点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发光材料 Mn4+ 氟氧化物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luminescent material Mn4+ oxyfluoride red-emitting phosphor white LED 
发光学报
2023, 44(11): 1904
作者单位
摘要
伊犁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 新疆 伊宁 83500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橙红色发光的Y2-2xMgTiO6∶2xSm3+(YMT∶2xSm3+,0≤x≤0.11)荧光粉。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光致发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Sm3+样品为纯相,无任何杂质; 荧光粉颗粒尺寸为2~3μm,分散性较好且无明显团聚。在407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存在三个显著的发射峰,分别是603nm(4G5/2→6H7/2)和650nm(4G5/2→6H9/2)处较强的红光,以及566nm(4G5/2→6H5/2)处较弱的绿光。Sm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mol%,理论计算出Sm3+离子的临界转移距离为1.619nm。当Sm3+浓度超过5mol%时,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效应,该效应归因于Sm3+离子之间电四极子-电四极子(q-q)相互作用。YMT∶Sm3+荧光粉的CIE色度坐标位于橙红光区域,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近紫外激发 红色荧光粉 sol-gel method near-ultraviolet excitation Sm3+ Sm3+ orange-red phosphor 
半导体光电
2023, 44(5): 703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氟化物红色荧光粉BaTaF7∶Mn4+,确定了BaTaF7的组成与晶体结构,研究并讨论了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紫外(UV)和蓝光激发下,BaTaF7∶Mn4+荧光粉在630 nm表现出强烈的零声子线(ZPL)发射,其源于晶体结构中[MnF7]畸变八面体的C3v群对称环境。由YAG∶Ce3+和BaTaF7∶Mn4+荧光粉混合制备的暖白光LED表现出较优异的性能,表明BaTaF7∶Mn4+具有成为暖白色发光二极管红色荧光粉的应用潜力。
氟化物 Mn4+掺杂 红色荧光粉 零声子线 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fluoride Mn4+ doped red phosphor zero-phonon line warm WLEDs 
发光学报
2023, 44(6): 97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 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1
3 江西省稀土荧光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
荧光玻璃陶瓷是高功率白光照明器件的重要材料之一,然而,红色荧光粉易与玻璃粉在共烧结时发生反应,制约了荧光玻璃陶瓷的发展。本课题组将(Ca,Sr)AlSiN3∶Eu2+红色荧光粉与Y3Al5O12∶Ce3+黄色荧光粉复合,在高热导率的蓝宝石基质上以硼硅酸玻璃粉为黏结剂,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荧光玻璃陶瓷,研究了样品共烧结过程中材料结构、形貌、元素比等的变化,模拟了实验过程,分析了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制备玻璃陶瓷的共烧结过程中,两种荧光粉均未与粘结玻璃发生明显的反应;随着红粉掺杂量增加,玻璃陶瓷的发射光谱红移且强度逐渐降低,量子效率呈现下降趋势;玻璃陶瓷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150 ℃下的发光强度为室温下的89%;随着红粉掺杂量增加,样品表现为由冷白光向暖白光转变的光色可调性,最佳光电参数为流明效率147.70 lm/W、色温4915 K、显色指数73.3。
材料 发光材料 玻璃陶瓷 红色荧光粉 蓝宝石 光色可调性 
中国激光
2023, 50(10): 100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21
2 西京学院,西安 710123
针对目前钙钛矿型红色荧光粉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带隙和结构可调变的双钙钛矿型Sr2GdNbO6为基质、Eu3+为激活离子,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双钙钛矿型Sr2Gd1-xNbO6: xEu3+(x=0.04~0.12)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荧光光谱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荧光粉具有单斜晶体结构,其空间群为P21/c。结构分析表明:掺杂的铕以Eu3+的化合态取代了基质Sr2GdNbO6中的Gd3+,形成了单一晶体结构的荧光粉。Sr2Gd1-xNbO6: xEu3+荧光粉在蓝光λex=468 nm和近紫外λex=395 nm双波长激发下均呈现红橙色发射光,主发射峰中心波长位于622 nm和593 nm处,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2和5D0→7F1能级跃迁。当Eu3+的掺杂量为x=8% (摩尔分数),其蓝光激发的发光量子效率达到最高值16%。对比分析了双波长激发下温度(295~568 K)对其荧光强度和发光量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λex=468 nm激发下该荧光粉不仅发光量子效率高,而且其耐热稳定性也更高。在蓝光激发下样品Sr2GdNbO6: 0.08Eu3+的荧光衰减平均寿命为0.841 ms,色坐标为(0.648、0.368),发光色纯度达到93%,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在前景的双波长响应的新型红色荧光材料。
双波长激发 铌酸盐 荧光热稳定性 发光量子效率 红色荧光粉 dual-wavelength excitation niobate fluorescence thermal stability lumin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red phosphor 
硅酸盐学报
2022, 50(9): 2501
作者单位
摘要
伊犁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 伊宁 835000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系列Eu3+掺杂和Li+、Eu3+共掺杂Gd2ZnTiO6红色荧光粉, 并研究Li+、Eu3+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所制备的Gd2ZnTiO6∶Eu3+,Li+(GZT∶Eu3+,Li+) 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 P21/n), 大小为10 μm的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在395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 GZT∶Eu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典型的Eu3+线状特征光谱, 发射峰中心位于615 nm处, 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7(摩尔分数), 样品显示明显的浓度猝灭效应, 其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此外, 研究还发现, Li+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没有影响, 但是一定量的Li+掺杂可以显著增强样品的荧光强度。当Li+浓度为0.05时, 荧光粉发射主峰强度增强程度最大, 提高至原来的4.3倍, 说明通过Li+、Eu3+共掺杂可以获得高亮度的GZT红色荧光粉。GZT∶0.14Eu3+,0.05Li+荧光粉的CIE色坐标为(0.631 1,0.375 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 是一种潜在的LED用红色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Li+、Eu3+共掺杂 双钙钛矿 红色荧光粉 Gd2ZnTiO6 Gd2ZnTiO6 sol-gel method Li+, Eu3+ co-doping double perovskite red-emitting phosphor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2): 2269
作者单位
摘要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25
为了研究Na+掺杂对Ca2GdNbO6∶0.03Sm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a2GdNbO6∶0.03Sm3+,xNa+(x=0.01、0.03、0.05、0.07、0.10;x为摩尔分数)荧光粉。XRD图谱和精修结果表明, Na+成功掺入Ca2GdNbO6∶0.03Sm3+晶格。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Na+的掺入提高了Ca2GdNbO6∶0.03Sm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 其最佳掺杂浓度为5%。在406 nm波长激发下, 荧光粉在602 nm (4G5/2→6H7/2)处发射峰最强且发射出橙红光。浓度猝灭结果及热稳定性研究表明, Ca2GdNbO6∶0.03Sm3+,0.05Na+基质中能量传递主要发生在最近邻离子之间, 荧光粉的热猝灭激活能为0.119 eV。该荧光粉的色坐标位于橙红色区域(0.593 5,0.404 7), 与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色坐标(0.666,0.333)接近, 表明Ca2GdNbO6∶0.03Sm3+,xNa+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红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反应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白光LED orange-red phosphor Ca2GdNbO6∶0.03Sm3+, xNa+ Ca2GdNbO6∶0.03Sm3+,xN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luminescent property thermal stability white LED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2): 2262
作者单位
摘要
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厦门 361024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3Y2-xTeO9∶xEu3+新型红色荧光粉,研究了Sr3Y2-xTeO9∶xEu3+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衰减寿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红色荧光粉Sr3Y2-xTeO9∶xEu3+能在近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发出强烈的红光,并确定了Sr3Y2-xTeO9∶xEu3+的浓度猝灭机制是电偶极-电偶极之间相互作用。其色坐标结果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该荧光粉的色坐标均在红色区域。温度相关荧光发射光谱揭示了该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衰减曲线显示在Sr3Y2-xTeO9∶xEu3+荧光粉中当x=0.34时为最佳掺杂浓度,其平均荧光寿命为0.619 ms。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红色荧光粉Sr3Y2-xTeO9∶xEu3+在荧光转换近紫外激发白光二极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白光LED 碲酸盐 红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光致发光 光学性质 white LED Eu3+ Eu3+ tellurate Sr3Y2-xTeO9 Sr3Y2-xTeO9 red phosphor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method photoluminescence optical proper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9): 17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