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评论

三维激光扫描,助力探索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沉船遗址 | 激光快报

阅读:2083时间:2024-8-29 17:04:32

 

这里是聚焦于激光领域的“激光快报”专栏。

 

每一期都将分享全球最新、最重要、最热门的激光研发及应用领域的科研成果,同时助您迅速了解相关行业资讯、获奖情况及会议信息。简洁、高效、便捷,激光评论将陪伴您一起探索光芒四射的激光世界。

 

26期“激光快报”,欢迎您持续关注~

 

行业资讯

 

       三维激光扫描,助力探索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沉船遗址

 

       2024年8月23日,据新华社报道,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现场展览了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展品原件。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表示,本次探索的成功得益于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和潜水器柔性机械手等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在该遗址探索中的首次应用,本次探索也是我国首次对水下千米级深度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

http://www.news.cn/20240824/8f96b511ee05425092db8bfcaf150ae1/c.html

 

       上海光机所建所60周年主题报告,发布“激光科技前沿系列问题”

 

       8月12日,在上海光机所建所60周年主题报告会上,现场发布了20个“激光科技前沿系列问题”。该20个问题是由公众提出的认为在“激光”学科未来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与关键作用的问题和难题,涵盖了激光的极限、超强激光与应用、激光原理与技术、激光制造等方面。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iIy7VfMWOejU-eUIUEGUpg

 

       国内首套碳化硅晶锭激光剥离设备投产!

 

       2024年8月21日,江苏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的8英寸碳化硅晶锭激光全自动剥离设备正式交付碳化硅衬底生产领域的头部企业——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并投入生产。该设备可实现6英寸和8英寸碳化硅晶锭的全自动分片,包含晶锭上料、晶锭研磨、激光切割、晶片分离和晶片收集,一举填补了国内碳化硅晶锭激光剥离设备领域研发、制造的市场空白,并且年可剥离碳化硅衬底20000片,实现良率95%以上,与传统的线切割工艺相比,大幅降低了产品损耗,而设备售价仅仅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3。

 

来源:

http://tech.jschina.com.cn/gdxw/202408/t20240823_3450145.shtml

 

       Vector Photonics面耦合激光(SCL)技术获166.7万英镑的股权投资和127万英镑的研究经费

 

       近日,Vector Photonics有限公司宣布,已获得166.7万英镑的股权投资和127万英镑的额外研究资金,用于持续商业化其独特的面耦合激光(SCL)技术,该技术将用于提高下一代数据中心、人工智能(AI)、金属和塑料印刷、激光雷达、光学传感等各种应用的性能。

 

来源:

https://www.vectorphotonics.co.uk/news/vector-photonics-has-received-1-667m-of-equity-investment-and-1-27m-of-research-funding-for-commercialising-surface-coupling-lasers/ 

 

       我国对锑、超硬材料等激光器应用相关材料实行出口管制

 

       2024年8月15日,我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由于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中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并根据自身需要,对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该政策旨在更好维护****、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并将自9月15日起正式实施。相关政策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

 

来源: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24314687129918.html  

 

科研成果

 

       垂直腔面激光器中的光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基于量子力学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理论,许多玻色子可以无限制地占据一个量子态,并允许在低温和高粒子密度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尽管研究者们已在有机染料填充的光学微腔中发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但该现象是否也常见于其他激光系统仍是未解之谜。针对该问题,波兰弗罗茨瓦夫科技大学的Tomasz Czyszanowski教授团队通过改变激光器中的腔模与量子阱之间的能量偏移,使光子在较低的相空间密度下表现出热平衡特性,并最终在基本横向光学模式下形成并观察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这种凝聚态的光子气体表现出了低于器件温度的谱温度,体现出了该系统所具有的驱动-耗散特性。研究结果为高功率激光器的单模发射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光子之间通过半导体光学非线性介导的超流物理现象提供了可能,并且还有望推动包括相互作用光子的超流体物理学、拓扑激光器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相关成果以“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of photons in a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为题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

 

(图片来源:Nature Photonics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4-01478-z 

 

       半导体量子阱微腔中的光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当具有整数自旋的粒子在低温和高密度下积累时,将会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BEC),而当原子、磁振子、固态激子、表面等离子激元和激子与光子耦合产生BEC时,由于大量的上述粒子分别占据了各自系统的基态,还将产生非常高的相干性,因此对于量子技术应用中的光子调控非常重要。此外,由于光子所具有的较小的质量,因此最近研究者们还在有机染料填充的光学微腔中发现了BEC现象,而由于传统半导体激光器中通常无法实现热平衡,传统观点还认为其中无法实现光子BEC。

 

       近日,帝国理工学院Rupert F. Oulton教授团队利用一个特殊设计的无机半导体微腔,通过持续的激光激发,使得光子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热平衡,并最终达到了BEC的临界状态。这一成就标志着在传统认为不可能实现热平衡的半导体激光器中成功实现了光子BEC。这种光子凝聚态不仅展现出与激光相似的高空间和时间相干性,还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展示出低于激光阈值的临界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光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过程奠定了基础,并以“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of light in a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 microcavity”为题发表在了Nature Photonics期刊。

 

(图片来源:Nature Photonics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4-01491-2 

 

       室温下实现高效光子-极化子凝聚态与边缘激光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非常卓越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激光和波导能力,因此被视为是集成光子电路领域的未来希望。然而,在室温下实现强耦合条件下的极化子凝聚,一直是该领域的挑战之一。

 

       近日,波兰华沙大学和意大利国家纳米技术研究所联合团队通过使用模板辅助的微流体技术,实现了钙钛矿晶体生长的精确控制,并制造出了具有特定形状的高质量微线波导,这些波导不仅展示了出色的光学性能,还能够在室温下实现极化子的凝聚和激光发射,此外,研究中观察到的极化子凝聚态的长距离传播能力,以及它们能够通过空气间隙耦合到邻近波导的特性,进一步证明了钙钛矿基极化子电路在集成光子学中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实现更紧凑、更高效的光子器件及量子计算、神经态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以“Predesigned perovskite crystal waveguides for room-temperature exciton–polariton condensation and edge lasing”为题发表在了Nature Materials期刊。

 

(图片来源:Nature Materials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1980-3 

 

专栏编辑 | 赖寿强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 | 邹晓旭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Y7mJA1I_XDNAolgsttF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