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学期刊网
全站搜索
投稿
查询
RSS
首页
中国激光杂志社
爱光学
激光评论
科学文字社
学科刊群
新光学
热门栏目
邵晓鹏专栏
光学大家
五分钟光学
光学青年
封面文章
封底文章
激光周卡
亮点文章
精选论文
前沿进展
光学前沿会议/会议
导师有话说
杂志社报道
报告厅
招聘
活动策划
专题征稿
直播预告
学生有话说
光学笔记
光有好书
简讯
“一带一路”国家光学
微信专栏
周报/月报
访谈
热点/科普
海上有光
钩沉
栏目>海上有光
科学之外,激光聚变还有哪些贡献? | 海上有光
导读 在前两期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健强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沈百飞教授,并由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担任主持人,与中国激光杂志社英文部部长丁洁一起就核聚变进行深入交流。(核聚变三问:激光能否实现核聚变? | 海上有光、核聚变能否终极解决能源问题? | 海上有光)无论是国家战略安全、前沿科学探索还...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5/1/1 16:08:00
导读 在前两期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健强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沈百飞教授,并由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担任主持人,与中国激光杂志社英文部部长丁洁一起就核聚变进行深入交流。(核聚变三问:激光能否实现核聚变? | 海上有光、核聚变能否终极解决能源问题? | 海上有光)无论是国家战略安全、前沿科学探索还...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5/1/1 16:08:00
核聚变能否终极解决能源问题? | 海上有光
导读 能源,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古往今来,人类追寻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当科学家们的目光投向宇宙,发现太阳以及其他恒星通过内部核聚变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从那时起,人类开始探索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希望能找到更高能量效率和更环保的能源方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健强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沈百飞教授...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12/25 16:02:40
导读 能源,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古往今来,人类追寻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当科学家们的目光投向宇宙,发现太阳以及其他恒星通过内部核聚变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从那时起,人类开始探索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希望能找到更高能量效率和更环保的能源方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健强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沈百飞教授...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12/25 16:02:40
核聚变三问:激光能否实现核聚变? | 海上有光
导读 2年前的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传出好消息,人类在实用化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美国国家实验室:一场影响世界的新闻发布会)。此后,在激光聚变研究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2023年7月30日,NIF采用2.05 MJ激光驱动能量,获得了3.88 MJ的氘氚聚变放能;2023年10月8日,NIF采用1.9 MJ激光驱动能量...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12/24 16:34:34
导读 2年前的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传出好消息,人类在实用化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美国国家实验室:一场影响世界的新闻发布会)。此后,在激光聚变研究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2023年7月30日,NIF采用2.05 MJ激光驱动能量,获得了3.88 MJ的氘氚聚变放能;2023年10月8日,NIF采用1.9 MJ激光驱动能量...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12/24 16:34:34
张龙对话Philip Russell:光子晶体光纤——乘“光”破浪三十年 | 海上有光
1991年,Philip Russell教授在参加CLEO会议时灵感乍现:如果将自己所研究的光纤与感兴趣的光子带隙理论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他奋笔疾书将这一想法记录下来。当时间来到1995年,他与团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子晶体光纤。 30年来,Philip Russell与所领导的团队一直在国际上引领微结构光纤方向的发展,在Nat...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10/16 16:23:41
1991年,Philip Russell教授在参加CLEO会议时灵感乍现:如果将自己所研究的光纤与感兴趣的光子带隙理论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他奋笔疾书将这一想法记录下来。当时间来到1995年,他与团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子晶体光纤。 30年来,Philip Russell与所领导的团队一直在国际上引领微结构光纤方向的发展,在Nat...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10/16 16:23:41
陈卫标对话孙胜利:唯光不变,交叉学科发新芽 | 海上有光
在第二届“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学术会议(SAME 2024)中,一场题为“未来已来,唯光不变”的报告引发了广大参会学者的广泛讨论。光学作为一门发展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已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成为联系多门学科交叉的“纽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认识光学?如何看待“光”在学科...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6/5 16:18:45
在第二届“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学术会议(SAME 2024)中,一场题为“未来已来,唯光不变”的报告引发了广大参会学者的广泛讨论。光学作为一门发展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已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成为联系多门学科交叉的“纽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认识光学?如何看待“光”在学科...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4/6/5 16:18:45
朱健强对话盛云龙:答“钱学森之问”,论光学发展 | 海上有光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全息成像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开始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可以说,激光和以衍射光学器件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彻底改变了物体物质特征的记录方式。 盛云龙教授曾为衍射光学成像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备受国际光学同仁赞誉;身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盛教授以钱学森先生为榜...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3/12/29 16:06:07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全息成像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开始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可以说,激光和以衍射光学器件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彻底改变了物体物质特征的记录方式。 盛云龙教授曾为衍射光学成像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备受国际光学同仁赞誉;身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盛教授以钱学森先生为榜...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3/12/29 16:06:07
海上有光 | 陈卫标对话刘文清:光学技术如何改善环境质量?
今年9月22日,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三周年的日子。 在“蓝天保卫战”初见成效的背后,一支光学力量在环境监测领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我国环境光学监测领域的标杆性专家刘文清院士率领团队建立了包括400多种大气污染物、100多种水体污染物、20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光谱特征数据库,为大气环境“把脉”,...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3/12/1 16:01:36
今年9月22日,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三周年的日子。 在“蓝天保卫战”初见成效的背后,一支光学力量在环境监测领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我国环境光学监测领域的标杆性专家刘文清院士率领团队建立了包括400多种大气污染物、100多种水体污染物、20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光谱特征数据库,为大气环境“把脉”,...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3/12/1 16:01:36
胡以华教授:决胜光电对抗战场的探路先锋 | 海上有光
在信息化时代,各类光电遥感探测装备被广泛运用于战场态势感知之中,承担起精确侦察、制导、观瞄和防御来袭的重任。在新时代强军之路上,光电对抗这项尖端技术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将在未来战场上扮演“眼睛”、“盾牌”以及“**”的角色,其中,光电对抗侦察技术也逐渐成为军队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以激光探测与成...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3/11/3 21:10:13
在信息化时代,各类光电遥感探测装备被广泛运用于战场态势感知之中,承担起精确侦察、制导、观瞄和防御来袭的重任。在新时代强军之路上,光电对抗这项尖端技术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将在未来战场上扮演“眼睛”、“盾牌”以及“**”的角色,其中,光电对抗侦察技术也逐渐成为军队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以激光探测与成...
中国激光杂志社 | 2023/11/3 21:10:13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安全提示
即将离开中国光学期刊网
您即将离开中国光学期刊网,请注意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