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社

聚焦“高端光电仪器与装备” | 专题征稿

阅读:290时间:2025-5-28 16:01:34

       高端光电仪器与装备作为现代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是突破复杂装备制造理论瓶颈、实现多物理场耦合场景下多尺度信息精确获取的关键支撑,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实施能力、高端产业竞争力与**安全战略主动权。近年来,随着装备制造向复合化、智能化方向深度演进,光电仪器技术持续突破时空分辨率与极端环境适应性的极限,推动科学研究向极宏观(如深空探测)、极微观(如单分子观测)和极端条件(如超强辐射场)方向拓展。从13.5 nm极紫外光刻机驱动3 nm芯片量产,到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实现亚微伽级重力测量精度;从单分子定位显微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宇宙早期星系演化——这些标志性成果彰显了光电仪器在芯片制造、量子科技、生命科学、深空探测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当前,光电仪器技术正面临智能化升级与自主化攻坚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复杂装备制造对仪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需融合光-机-电-算协同设计理念,突破亚纳米级光学加工、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极端环境可靠性调控等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核心器件与材料(如高功率激光光源、超精密光学镀膜设备)的自主化亟待破局,以应对国际技术壁垒与供应链风险。与此同时,超表面光学、片上光电集成、光子芯片计量等新兴方向为仪器范式革新提供了全新路径,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校准、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正加速光电系统向智能化跃迁。

 

       为集中展示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推动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将于20263月(第63卷第5期)推出“高端光电仪器与装备”专题,现公开征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诚邀国内外专家投稿,共同助力高端光电仪器与装备的深入发展。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精密光电仪器

2.显微成像检测仪器

3.光学测量器件制造装备

 

专题执行主编

 

 

向上滑动阅览

 

       谭久彬,1955年3月生于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家计量发展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和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常务委员。谭久彬院士长期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提出超精密仪器与装备精度调控方法与理论,创建了仪器装备精度与性能调控技术体系及平台体系,突破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0余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形成整体测量能力,精度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地位;解决了30余个型号高精尖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与精度调控难题,推动该类装备精度与性能显著提升;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006年),二等奖2项(2013、2016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研究生)(2022年)1项;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23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0余项;制定标准26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6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向上滑动阅览

 

       谈宜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主任,先后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项目资助,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激光技术和光电精密测量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 余项。发表 SCI 论文 13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1 项,国际会议eynote/Plenary/Invited 报告60 余次。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激光杂志社主编推荐奖,国内省部级科技奖励6 项(一等奖2 项)。担任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光电产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集成电路测量与仪器分会副主任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常务理事。担任《中国激光》《红外与激光工程》《应用光学》《计测技术》《激光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青年)编委。

 

 

向上滑动阅览

 

       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等。主要从事微纳制造及测量、超精密加工与测量、光学测量技术及仪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2部和论文集5部;授权/公开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0余件,包括授权欧洲、英国和PCT发明专利15件;立项国家标准2项;获得科技奖励10余项。被遴选为国际纳米制造学会(ISNM)会士、亚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ASPEN)理事;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米测量与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光器件与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集成电路测量与仪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几何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应邀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100余次,担任JMS、IJPEM-GT、IJRAT、FME、NMME、IJEM、MST、PE、IJAMT、Photonics 等国际期刊编委和客座编委以及多个国内期刊编委等。

 

 

向上滑动阅览

 

       胡鹏程,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光电传感技术、精密仪器、激光干涉测量方面的科研工作。围绕超精密激光干涉测量研究,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行业龙头企业委托项目等5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出版编著2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5项,中国发明专利120余项。牵头获黑龙江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金奖、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等,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电测量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集成电路测量与仪器分会副主任。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官网——作者中心——注册——在线投稿——上传稿件(作者留言请标明“高端光电仪器与装备”专题投稿)。投稿模板及要求详见官网“下载中心”。

 

邮箱:lop@siom.ac.cn

电话:021-69918427

 

截稿日期

 

2025930

 

期刊简介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是国内激光领域的第一本期刊。2019年出版我国光学界第一本半月刊,继而又出版“先进成像”专题子刊。始终以反映我国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为己任。《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目前被EIESCIScopusINSPECCSCD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收录。入选《光学工程和光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获得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择优支持项目”等荣誉。2024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支持期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8lxHqvv_cWL6ZpqCZTE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