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社

《光学学报》“AI光学”系列专题:“AI光学:智能成像”专题征稿启事

阅读:530时间:2025-5-29 16:08:48

       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但是在涉水光学、光学成像、激光光学等前沿领域,传统光学面临散射衰减难补偿、复杂模型难求解、装置调参难适配等瓶颈,难以支撑对高分辨、高通量、实时性的需求。人工智能的引入为光学研究开辟了颠覆性路径,其在复杂参数空间中的寻优能力,正在重构光学系统的设计范式与应用边界;光学为人工智能(AI)提供了超高速、低能耗的光子计算架构与高带宽光互联技术,突破了传统电子系统的算力与能效瓶颈,推动人工智能向全光智能演进。

 

      光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催生了“AI光学”这一交叉学科前沿,并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方向和产业布局重点。《光学学报》顺势推出“AI光学”系列专题,连续报道AI与光学各领域交叉融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李学龙教授、刘旭教授为该专题的执行主编。

 

       智能成像作为目前AI光学领域研究较为成熟的方向,正朝着自适应、实时化、高分辨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为生命科学、集成电路、工业检测等领域提供了极具前景的新技术平台,推动相关领域迈向智能、快速和准确的新高度。“AI光学”专题首推智能成像方向,张大伟教授担任该方向特邀组稿专家。

 

       “AI光学:智能成像”专题计划于《光学学报》2025年10月(第45卷第19期)推出,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该方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暂不接受自由来稿综述),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支持!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成像系统的智能设计与优化

 

       基于人工智能的成像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包括端到端设计、逆向设计、自适应光学成像设计、系统级协同优化等。

 

2、智能成像算法与图像重建技术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AI算法在全息成像、AR成像、三维测量和等光学成像中的数据处理、图像重建、图像增强、目标识别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

 

3、极端环境下的智能成像技术

 

       水下、雨雾、全黑等极端环境下强散射、低照度条件下的智能成像技术。

 

4、智能光学器件与成像仪器

 

       基于AI设计和优化的微纳光学新器件、可编程光学元件、超分辨显微成像等新型成像仪器与集成化系统。

 

5、智能光学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AI赋能的光学成像在生命科学、临床诊断与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6、智能光学成像在工业与安全领域的应用

 

       集成电路缺陷检测、智能辅助驾驶、制造业自动化检测、智能安防监控、低空经济等场景下的成像与目标识别等应用。

 

专题截稿时间

 

2025年7月15日

 

投稿方式

 

       通过《光学学报》官网——“作者中心”——注册——在线投稿——上传稿件(留言标明“AI光学:智能成像”专题投稿),投稿模板及要求详见官网“下载中心”

 

联系人:朱恩旭/李瑞娟

电话:021-69916837

邮箱:zhuenxu@clp.ac.cn/ruijuanli@siom.ac.cn

 

专题执行主编

 

 

       李学龙,中国电信集团CTO、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 (TeleAI) 院长。长期从事光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关注涉水光学的基础理论,在深海相机与智能处理方面做出原创性工作,应用于我国深海探测领域多项型号任务。入选SPIE Fellow (2010)、OSA Fellow (2012)、IEEE Fellow (2012)、AAAI Fellow、AAAS Fellow、ACM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光学学报》编委。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创立陕西省海洋光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智能光电与交互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曾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王大珩光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科学探索奖,及省、部、学会一等奖13项。

 

 

       刘旭,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1984年7月浙江大学光仪系光学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马赛国立高等物理工程师学校信息传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光学学报》执行主编。长期从事光学薄膜技术与投影与三维显示、超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中国光学科技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专题特邀组稿专家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人才,IEEE高级会员,SPIE高级会员。在精密光学元件及智能光电仪器领域,承担国家科学仪器研发专项课题多项,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6项省部级科技奖项。担任第三届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期刊简介

 

       《光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的学术类半月刊,中国光学学会会刊,创刊于1981年,反映中国光学科技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

 

       《光学学报》被EI、ESCI、CA、AJ、INSPEC、Scopus等数据库收录,多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全国百强报刊,是光学领域唯一入选的中文期刊;2022年入选光学工程和光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2019年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项目——梯队期刊、2024年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领军期刊,202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mJ5JYsBQ-jyFO2_eup4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