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青岛 266580
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原子核质量的预测中。基于连续型贝叶斯概率(Continuous Bayesian Probability,CBP)估计器,结合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改进了理论模型对核质量的描述。在CBP方法中,核质量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差异被视为连续变量,通过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生成其先验和似然概率密度函数,并以贝叶斯定理确定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在全局优化和外推分析中,CBP方法显著提升了理论模型预测的精确度。此外,BMA方法基于各模型对基准核的预测表现为每个模型分配权重,平衡了各模型在不同区域的优势。通过预测Ca同位素双中子滴线位置,评估了BMA方法修正结果的可靠性。CBP方法结合BMA方法为预测未知区域的核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并可应用于对其他核性质的研究。
机器学习 核质量 连续型贝叶斯估计器 贝叶斯模型平均 Machine learning Nuclear masses Continuous Bayesian probability estimator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核技术
2025, 48(5): 050010
AI Video Guide  
Jian Liu 1Qifeng Hou 2,3Yuan Zhou 2Qingya Dai 4[ ... ]Ya Cheng 1,2,4,5,6,7,8,9,****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Spectroscop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Field Laser Physics and CAS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Ultra-Intense Laser Scienc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 China
3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4 The Extreme Optoelectromechanics Laboratory (XXL),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5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Hefei 230088, China
6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Extreme Optics,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7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Light Manipulations and Application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358, China
8 Cente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9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Quantum Sciences, Shanghai 201315, China
On-chip microlasers and waveguide amplifiers offer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ensing, and photonic computing, presenting efficient, compact, and scalable light source solutions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 systems. We demonstrated a low-threshold on-chip microdisk resonator laser and a high-gain optical waveguide amplifier on thin-film erbium-doped tantalum pentoxide (Er:Ta2O5). The fabricated Er:Ta2O5 microdisk microlaser achieved a low threshold of 225 µW, and the fabricated Er:Ta2O5 waveguide amplifier achieved an on-chip gain of 8.8 dB/cm.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ctive functional high-performance integrated photonic devices can be realized on the thin-film Ta2O5 platform.
microlaser waveguide amplifier Er3+-doped tantalum pentoxide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5, 23(7): 071302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350007
2 福建开放大学理工学院, 福建 福州350003
3 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 贵溪335400
4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 福州350002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会引发“林退竹进”、 林权纠纷等生态与经济问题。 利用遥感有效反演毛竹演替过程对于科学管控森林资源意义重大。 为了揭示地面高光谱在毛竹扩张不同阶段叶面积指数(LAI)反演的有效性,以毛竹在杉木林中扩张为研究对象,沿毛竹扩张方向设置四类杉竹比例样方,模拟扩张Ⅰ、 Ⅱ、 Ⅲ、 Ⅳ阶段,根据原始光谱及开方、 对数、 倒数、 一阶微分、 二阶微分等10种光谱变换数据与不同扩张阶段LAI相关性选取特征波段,构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黄光波段指数(YI)等7个LAI显著相关植被指数,分别建立光谱信息与植被指数的五类单因素回归模型,基于植被指数利用神经网络、 决策森林回归、 贝叶斯线性回归和线性回归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多因素回归模型,探讨毛竹向杉木林不同扩张阶段LAI高光谱反演模型适用性。 结果表明: 原始光谱的一阶微分、 二阶微分、 对数一阶微分和倒数一阶微分四类微分变换能够丰富光谱信息,更好表征毛竹向杉木林的扩张过程; 植被指数中,YI与毛竹LAI相关系数最大,表现出毛竹扩张过程的高敏感性,NDVI反演效果最佳,但基于传统植被指数建模的总体反演效果不佳; 基于微分变换光谱的二次多项式和幂指数回归模型在各扩张阶段表现更佳,神经网络算法在LAI反演方面优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总体来看,基于光谱变换的传统回归算法优于机器学习建模方法。 扩张第Ⅲ阶段基于对数倒数一阶微分变换光谱构建的模型(y=5.291 4e183.76x)拟合效果最佳,建模集和验证集R2分别为0.735和0.742,RMSE分别为0.733和0.468,nRMSE分别为14.0%和9.9%,建议毛竹扩张管控选在竹林各半的混交林中。 系统开展毛竹不同扩张阶段LAI高光谱反演模型的创新分析,将为科学营林造林管理奠定基础。
毛竹扩张 遥感反演 光谱变换 植被指数 建模 Moso Bamboo expansion LAI LAI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Spectral transformation Vegetation index Model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8): 2365
AI高清视频导读  
严夏帆 1,2,*曹碧凤 3师吉红 1,2陆雪婷 1,2[ ... ]余坤勇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 3S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
3 永安市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0000
研究毛竹扩张机制可为推进森林资源科学经营和提升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提供依据,遥感难以直接探测毛竹地下茎的生长潜向,必须依赖毛竹扩张的表面特征变化,方可监测毛竹扩张过程的变化。为此研究以竹—杉混交林为对象,选择毛竹扩张杉木林过程中遥感可量化的表观因子(林分光谱特征、林分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构建表观特征综合监测模型,分析表观特征综合指数与扩张程度的内在关系,揭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的动态变化。其中各表观因子的获取方式为:①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植被指数获得林分光谱特征和林分叶面积指数;②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获取林分密度。结果表明:林分光谱特征中复合植被指数、林分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均随扩张程度的加深呈上升趋势,林分光谱特征中的黄色因子反之;表观特征综合指数为0.348×复合植被指数+0.054×黄色因子+0.041×林分密度+0.558×林分叶面积指数,表观特征综合指数与扩张程度呈较正相关(R2=0.574),利用表观特征综合指数指示毛竹扩张程度具有合理性,表观特征综合指数随扩张程度的加深而上升。
毛竹 杉木 扩张 表观特征 遥感 Moso bamboo Expansion Fir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mote sensing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4, 39(1): 77
AI高清视频导读  
宋凌寒 1,2,*刘小杰 1,2张仓皓 1,2钟霜雯 1,2[ ... ]王帆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 3S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南方集约经营广泛且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叶绿素含量(CCI,chlorophyll content index)是反映植物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实现毛竹林叶绿素含量遥感反演对监测毛竹林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毛竹为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影像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通过运用HSV(Hue-Saturation-Value)变换、GS(Gram-Schmidt Pan Sharpening)变换、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变换3种方式,实现Landsat 8多光谱影像与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高分辨率单波段影像数据融合;选取8种植被指数,利用K邻近(KNN,k-Nearest Neighbor)回归、随机森林(RF,Random Forest)回归和CatBoost回归3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毛竹林叶片叶绿素单位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①就融合效果而言,GS为最优模型,其变换均值、标准差、平均梯度联合熵、空间频率均最高,分别为73.407 8、80.672 9、29.699 2、9.765 5、74.876 9;②在基于融合多光谱数据、Landsat 8多光谱数据和无人机数据验证集上,最优算法均为RF算法(R2分别为0.687 6、0.576 1、0.425 4,RMSE分别为2.918 4 μg/cm2、3.559 5 μg/cm2、3.974 5 μg/cm2)。③基于融合数据的叶绿素含量反演效果优于仅使用Landsat 8数据和无人机数据的反演效果。本研究耦合多源遥感数据实现毛竹林叶绿素含量遥感反演,可为动态监测毛竹林健康情况提供科学参考。
多源遥感数据 图像融合 叶绿素 无人机 机器学习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Image fusion Chlorophy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chine learning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4, 39(1): 6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北京 100029
2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北京 100029
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低pH值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特殊水泥基材料主要应用于中低放射性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化以及高放废物处置库工程。本文对混合水泥、硅酸镁水泥和磷酸镁水泥3种不同类型的低pH值水泥基材料体系的孔溶液pH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低pH值水泥基材料流动性、抗压强度、耐久性和固化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低pH值水泥基材料在固化中低放射性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以及高放处置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低pH值水泥基材料 高放废物处置库 有害废物固化 材料性能 工程应用 
硅酸盐学报
2023, 51(11): 299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67
2 南京理工大学 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江苏南京10094
3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两种结构对光电发射性能的影响,设计和生长了两种结构的光电阴极样品,对其光电发射性能进行比较,并利用薄膜光学的矩阵法推导的光学性能公式以及通过求解一维连续性方程推导的量子效率模型,对比研究了光电阴极发射层、缓冲层厚度变化以及AlxGa1-xAs缓冲层中Al组分变化对两种结构光电阴极光学性能和量子效率的影响。这两种结构对光电发射性能的影响机理并不相同,因此作用效果也大不一样。渐变带隙结构的光电阴极通过引入内建电场和减少界面复合从而提升光电发射性能,而DBR结构则通过形成法布里-罗伯共振腔,使得特定波长的入射光在共振腔内来回反射进而被多次吸收,从而加强光电发射。激活实验结果表明,DBR结构样品的发射效率与渐变带隙结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755,808和880 nm处有更高的发射效率峰值,可分别提升37.5%,38.9%和47.0%。最后利用模型拟合了量子效率曲线,验证了光学性能参量对复杂结构光电阴极的重要影响及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GaAs光电阴极 多层复杂结构 光学性能 量子效率 GaAs photocathode multilayer complicated 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ies quantum efficiency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7): 2483
刘江峰 1,2,*王锐 1孟庆彬 1陈亮 2,3[ ... ]刘健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州 221116
2 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 北京 100029
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超细水泥的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因普通水泥颗粒粒径较大无法有效注入微细裂缝的难题。超细水泥兼具普通水泥的耐久性好和化学浆材的流动性高的优点, 成为水泥基材料由传统材料转向高新技术材料发展的重要开端, 在工程中受到广泛使用。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超细水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对比分析了干磨法和湿磨法制作超细水泥的生产工艺及其优缺点; 比较了超细水泥区别于普通水泥的流动性、体积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总结了粉煤灰和矿粉等掺料的加入对超细水泥浆液的性能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 对超细水泥在加固和封堵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旨在为超细水泥的生产工艺、基本性能以及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超细水泥 生产工艺 工程性能 掺料改性 加固技术 封堵技术 superfine cem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performance admixture modifica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plugging technology 
硅酸盐通报
2023, 42(5): 151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西安 710000
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 洛阳 471000
温度变化时, 光学镜片参数的变化使得光学系统产生离焦, 无热化设计就是为了补偿温度变化的影响, 使得像面与探测器位置相匹配。常规的无热化设计主要考虑了温度对折射率的影响, 而对于光机结构变形对光学元件位置、角偏、面型造成的影响考虑不足。完整分析了温度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光学、结构的热效应, 研究了基于光机热集成仿真技术的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以一个卡式光学系统的被动无热化设计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光机热集成仿真 无热化设计 光机热效应 structural-thermal-optical integration simulation athermalization design structural-thermal-optical effect 
电光与控制
2023, 30(2): 106
卢杰 1常乐 2,*陈益新 3姜云龙 2[ ... ]刘健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2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3 南京美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94
荧光屏时间特性是评价像增强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微光像增强器纳秒级荧光屏余辉时间目前尚缺乏测试手段,基于传统像增强器余辉时间的测试方案,研制了纳秒级荧光屏余辉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采样速率250 MHz的高速信号发生器完成对激光二极管光脉冲的激励,经由下降时间为0.57 ns的光电倍增管完成对荧光屏光信号的光电转换,μA量级的微弱光电流信号经放大及单端转差分电路,在AD9684中完成AD转换,随后荧光屏数字亮度信息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后存储至DDR(double data rate)单元内,经上位机发出指令实现DDR内存的读取,通过USB3.0高速传输协议至上位机中。在数据处理中采用卡尔曼滤波及快速寻找下降沿算法,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噪声滤波和余辉时间的准确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秒级荧光屏余辉时间测试系统可对具有超快光学特性的像增强器进行有效测试,P47型荧光粉的余辉测试结果达到118. 094 4 ns,重复度为2.08%。
像增强器 快速余辉 自动测试系统 卡尔曼滤波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image intensifier fast afterglow automatic test system Kalman filter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应用光学
2022, 43(6): 113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