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
2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近眼小孔因对入射瞳孔光束光斑尺寸的有效约束而被用于基于时序复用的超多视图显示,可以实现较大的景深,但小的尺寸也导致一个近眼小孔所能实现视角的严重受限。设计多组近眼小孔时序选通,通过同组不同近眼小孔各自对应显示区域的拼连,可以有效解决各时间点仅通过一个近眼小孔观察时所面临的视角受限问题;但各近眼小孔对应显示区域出射光通过非对应小孔出射,又引入串扰噪声这一新问题。针对头戴式显示,设计同组相邻近眼小孔具有相异正交特性的多组近眼小孔,利用各显示区域所出射正交特性光被其对应小孔的相邻小孔屏蔽的特性,解决同组相邻小孔间的串扰问题。搭建验证性头戴式超多视图显示系统,在由M个一维条状小孔构建的一个近眼小孔组中,设计相邻2个近眼小孔,分别仅允许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光通过;基于视觉滞留效应,利用T个近眼小孔组的时序选通,实现单眼T个视点的超多视图显示。相对于一个时间点仅一个近眼小孔选通的情况,近眼小孔组使视角得到M倍的扩展。受制于所使用的常规投影透镜,仅取M=3进行验证时,视角扩展为19.7°。
三维显示 超多视图 视角扩展 条状小孔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20): 20110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2 中山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3 中山大学 物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通过沿排列方向间距小于观察者瞳孔直径的4个近眼条状液晶光阀,时序投射各两个视图分别至观察者不同瞳孔,可以基于超多视图实现无聚焦-辐辏冲突的三维显示。但是,一方面,显示频率仅30 Hz,带来闪烁效应;另一方面,条状孔径沿排列方向的小尺寸,严重限制通过该孔径所能观察到场景的视角。本文设计了同时具有时序和偏光特性的近眼条状液晶光阀,并排列各眼对应条状液晶光阀沿观察者双目连线的垂直方向,利用相邻多个液晶光阀所观察到拼合图像相对于仅通过一个液晶光阀所观察场景的视角扩展,基于时序复用和偏光复用的结合进行显示视角的扩展。实验中,将该时序-偏光特性液晶光阀构建为双目眼镜,利用偏振分束器将两台240 Hz电脑显示屏构建形成一个等效正交偏振特性显示屏,两者对应同步刷新显示,实现了对角线视角达70°的超多视图三维显示,离焦模糊效应验证了显示场景的自然聚焦能力。
3D 聚焦-辐辏冲突 超多视图 3D vergence-accommodation conflict super multi-view 
液晶与显示
2022, 37(5): 647
作者单位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在偏振光条件下, 物体的表面反射受到折射率、 表面粗糙度、 入射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粗糙物体表面在不同波段光照下表现出不同的偏振反射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Kirchhof理论的偏振光谱BRDF模型。 利用已知材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复折射率, 对其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部分分别反演出的对应光谱模型, 进而得到复折射率的光谱模型; 同借鉴经典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结合菲涅耳反射公式, 推导出表面粗糙度的光谱模型, 将得到的复折射率和粗糙度光谱模型与BRDF模型相结合, 推导出偏振光谱BRDF建模。 模型分别在折射率随波长变化、 粗糙度为常量, 折射率、 粗糙度均随波长变化以及原模型三种情况下进行仿真对比实验,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与其他资料进行对比。 其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物体表面的偏振反射特性, 并且能够描述偏振度随波长变化趋势的光谱特征, 能够为偏振遥感、 物质分类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偏振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折射率 表面粗糙度 Spectral polarimetric BRDF Refraction index Surface roughnes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 42
作者单位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合肥 230009
针对传统热辐射偏振模型忽略物体表面微观分布的问题, 进行红外热辐射偏振特性建模仿真研究, 基于微面元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pBRDF), 结合微观结构分布情况建立红外热辐射偏振度模型。利用红外热辐射发射率的平行和垂直分量的和分之差来表示偏振度,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和微面元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BRDF)得到发射率与半球空间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最后将微面元 BRDF偏振化计算定向半球空间反射率, 继而得到定向发射率矩阵并计算偏振度。仿真结果表明, 模型仿真得到的红外热辐射偏振度与发射角的关系曲线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并且与传统红外热辐射偏振模型仿真结果相比较更符合实测值, 在表面粗糙度较大的情况下,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红外热辐射偏振特性。
热辐射 红外偏振 偏振度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thermal emission infrared polarization degree of polarization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光电工程
2015, 42(8): 4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