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钙钛矿量子点(PQDs)由于具有高量子效率、可调节带隙、高色纯度及低成本等优点,在光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较差的稳定性阻碍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应用。本文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CsPbxSn1-xBr3/ a-ZrP PQDs,与传统CsPbBr3 PQDs对比,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及稳定性。由于a-ZrP对于Pb2+选择吸附性的固有特性以及与Cs+离子交换的能力,促进了量子点在a-ZrP表面的吸附锚定。因此,合成的CsPbxSn1-xBr3/a-ZrP PQDs具有更高的激子结合能和更强的环境稳定性。该复合材料为生产稳定高效的钙钛矿量子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并表明CsPbxSn1-xBr3/a-ZrP PQDs是一种高效的下转换荧光材料,可用于高效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钙钛矿 量子点 吸附 掺杂Sn2+ 荧光增强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adsorption Sn2+ doped photoluminescence enhanc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发光学报
2023, 44(8): 1413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为了实现深宽比大于6∶1的硅通孔的形貌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像差补偿的近红外显微干涉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近红外宽带光作为光源,能够穿透硅通孔,检测系统中内置变形镜自适应像差补偿模块,主动补偿硅通孔引入的调制像差。在检测硅通孔三维形貌时,依据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得到的三维硅通孔高深宽比结构对探测光的调制像差规律,指导设置需变形镜补偿的像差种类和量值,用基于频域的评价函数指标阈值,判定硅通孔底部图像的聚焦状态,获得待测硅通孔清晰的底部图像,本质上提升探测光的重聚焦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垂直扫描干涉法得到待测硅通孔的深度与其三维形貌分布。实验测量了直径为10 μm、深度为65 μm、深宽比为6.5∶1和直径为10 μm、深度为103 μm、深宽比为10.3∶1的硅通孔深孔,并与高精度SEM的测量结果对比,深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1%。与白光显微干涉测量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获得清晰的高深宽比硅通孔的底部图像,有效增强底部的宽谱干涉信号和对比度,能够准确测量更高深宽比硅通孔的三维形貌。
无损测量 光学显微干涉 自适应像差补偿 COMSOL仿真 硅通孔形貌 nondestructive measurement optical microscopic interference adaptive aberration compensation COMSOL simulation through silicon via morphology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3): 301
作者单位
摘要
微纳尺度的微结构可调制光场,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新一代功能器件或传感器件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结构特征。包含微细加工在内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多种型式微纳尺度微结构的无损测量技术提出了紧迫的需求。本文从多维视角论述了国内外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微结构种类、型式,围绕具有高精度无损检测特质的光学显微技术,阐述了国内外仍在继续发展的微结构无损检测四种主流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适用对象,给出了典型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部分结果是首次发表。结果表明,暗场显微机器视觉法,是振幅型颗粒、凹坑、划痕等有害微结构的有效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大尺度样品的快速检测;共焦显微成像和低相干显微干涉法是“相位”型微结构的最佳检测方法,可以得到微结构的三维形貌;光谱反演-过焦扫描法与近红外显微干涉法,是应高深宽比微结构无损检测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前者可以快速测得线宽和深度,后者可以测得物镜视场范围内高深宽比微结构的三维形貌,二者可以相互验证与补充。
光子学报
2022, 51(8): 08515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东南大学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6
2 江苏科技大学 数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3 江苏大学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中心, 江苏 镇江 212013
利用预处理的碳纤维为模板,在其表面磁控溅射氧化锌种子层,再通过水热法生长出氧化锌纳米棒,形成刷子状复合结构。轴心的碳纤维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同时该结构又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将单根氧化锌/碳纤维转移到间距为180 μm的金叉指电极上构建紫外光探测器,在325 nm激光照射下,该器件显示出约200倍的光电流增益,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光谱选择性。文中同时对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氧化锌 复合结构 紫外响应 ZnO hybrid structures ultraviolet photoresponse 
发光学报
2016, 37(5): 54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中山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结晶质量和(002)择优取向的ZnO微米棒。在此基础上,选取单根ZnO微米棒,将其部分搁置于单层石墨烯表面。光致发光(PL)谱结果表明,石墨烯不仅增强了ZnO微米棒的紫外发光强度,同时也对光场在ZnO微米棒中的分布有很大的限域作用。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效应引起了ZnO微米棒与石墨烯之间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的。在拉曼(Raman)光谱中,石墨烯对ZnO微米棒的E2(L)声子振动模和E2(H)声子振动模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减弱效应,这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光子的传输和电荷的转移,从而导致其晶格振动受到抑制。
ZnO微米棒 单层石墨烯 光致发光 拉曼 ZnO microrods single layer grapheme photoluminescence Raman 
发光学报
2015, 36(12): 1370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获得了具有良好超疏水特性的微纳跨尺度结构ZnO表面,其表面接触角为150.7°。扫描电镜(SEM)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结构为ZnO微米柱阵列和在上面交织生长的高密度ZnO针状纳米线的复合结构。通过流变仪,采用分步流动模式对样品表面在不同的剪切速率和不同间距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得到了扭矩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选择覆盖硅烷的光滑Si表面作为对比样品,选用40%的甘油作为试验液体,当剪切速率接近20 s-1时,测试的表面滑移长度为46.8 μm。这表明微纳跨尺度结构的ZnO表面可有效增加流体减阻特性,有利于制备具有减阻效应的微器件。
微纳跨尺度结构 壁面减阻 滑移长度 micro-nano multi-scalestructures ZnO ZnO drag reduction slip length 
发光学报
2015, 36(11): 133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中心, 江苏 镇江 212013
2 东南大学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6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近似球状、分散性良好、尺寸均一的石墨烯量子点.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光学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在紫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发射峰强而窄,表现出激发波长不依赖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量子点可应用于Mn2+微量探测,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会随着所加入的Mn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0~400 μmol/L间的校准曲线呈线性相关.
石墨烯量子点 一步水热法 荧光 锰离子探测 GQDs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photoluminescence Mn2+ detection 
发光学报
2015, 36(4): 4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中心, 江苏 镇江212013
2 东南大学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210096
采用溶剂热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纯ZnO和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 通过SEM、TEM、拉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 对纳米复合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显示ZnO纳米颗粒成功地分散在少层石墨烯上。通过对比纯ZnO与复合物的形貌和光致发光谱, 发现在没有石墨烯时, ZnO能够择优取向生长成六方棱柱, 紫外发光峰弱且宽; 在有石墨烯时, ZnO聚集成表面不规则的球形颗粒, 紫外发光峰强且窄。上述结果表明ZnO形貌的变化和石墨烯的等离子体效应共同影响了ZnO的紫外发光, 但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起主导作用。
石墨烯 氧化锌 形貌 光致发光 graphene ZnO morphology photoluminescence 
发光学报
2014, 35(6): 7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光学平台的自由模态, 并以有限元结果作为参考, 完成了实际工况下的模态实验, 识别了平台整体结构的模态参数, 得到了平台在垂向和横向的一阶频率, 频率值分别为126.77 Hz和361.427 Hz。根据分析, 该平台的刚度满足光学试验的要求。
光学平台 动力特性 模态仿真 模态测试 锤击法 optical platform dynamic characteristic modal simulation modal testing impacting method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s): 71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大学光子制造中心, 江苏 镇江 212013
在常压环境下采用联合体驱使生长(Aggregation-driven growth)法在镀有ZnO纳米薄膜的医用盖玻片衬底和锌箔上制备了不同直径、高取向、密集生长的ZnO纳米棒阵列结构, 发现平均直径与生长时间呈线性关系。X射线衍射(XRD)谱图中出现了较强的(002)峰, 表明制备的纳米棒阵列具有高度c轴择优生长取向;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选区电子花样衍射图谱(SAED)结果表明我们得到的单根纳米棒为沿(002)生长的单晶结构。分析确定盖玻片上的纳米棒阵列是以ZnO纳米薄膜缓冲层上的ZnO种子颗粒为成核点生长形成的。
纳米棒 阵列 水热法 nanorod array ZnO ZnO hydrothermal method 
发光学报
2010, 31(4): 56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