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姝 1,2,*王华 1,2刘慧慧 1,2杜晓刚 1,2[ ... ]周禾丰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3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采用结构为LiF/Al/F4-TCNQ/NPB的电荷产生层,制备出了双发光单元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当F4TCNQ层的厚度为8 nm、Al层的厚度为5 nm时,电荷产生层产生电荷的能力较强且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基于此,本文制备了发光层为CBP:6%Ir(ppy)3的叠层OLED,通过与单发光单元OLED的性能比较发现: 采用LiF/Al/F4TCNQ/NPB作为电荷产生层制备的叠层OLED的最大电流效率与功率效率分别为516 cd/A、284 lm/W,为单发光单元OLED的216倍、18倍,此外采用这种结构的电荷产生层有效解决了叠层OLED由于工作电压高而导致功率效率并未得到提升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有机材料F4TCNQ代替传统无机金属氧化物作为电荷产生层中的电荷产生部分,能够避免无机金属氧化物高温升华对Al层薄膜的破坏,提升了器件的效率并且降低了器件的roll-off现象。
电荷生成层 叠层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tandem OLEDs OLEDs 
液晶与显示
2014, 29(6): 886
周禾丰 1,2,*张树全 1,2王华 1,2李洁 1,3[ ... ]刘红利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030024
3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03005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lF3-YbF3∶Er3+上转换荧光粉, 分析了Er3+掺杂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 通过X-ray diffraction (XRD)对样品物相分析。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该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 进而提出其上转换能量传递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 以AlF3-YbF3为基质, 当Er3+的掺杂浓度为0.7 mol%时, 该荧光粉的红光发射强度最强; 通过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电流关系曲线的拟合, 表明AlF3-YbF3∶Er3+上转换荧光粉的红光上转换过程为双光子过程。
上转换发光 高温固相法 Upconversion Er3+ Er3+ High-temperature solid-phase metho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1): 23
王莉 1,2,*李洁 1,2,3王华 1,2周禾丰 1,2[ ... ]许并社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4
3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了Sr2CeO4∶Dy3+荧光粉, 并表征其结构、 颗粒形貌及发光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Sr2CeO4∶Dy3+无其他杂相存在且粉末颗粒大小均匀。 其紫外-可见吸收带集中在480 nm附近; 在370 nm紫外光激发下, 其发射图谱为一多峰发射; 监测470 nm的发射峰, 所得样品的激发谱为一双峰宽谱, 峰位为292和338 nm。 同时研究了Dy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 结果显示, 随着Dy3+浓度的增大, 其黄、 蓝发射峰强度比值逐渐增大, 但发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Dy3+掺杂浓度为0.4 mol%时达到最大值。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发光性能 镝离子掺杂 Polymer network gel metho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Dy3+dope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9): 249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24
2 中国科学院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江苏 苏州 215123
3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4
基于新型聚合物白光材料PF-DTFO制备了一种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PWOLED),通过在聚合物发光层中掺杂蓝光磷光染料FIrpic,利用磷光敏化发光原理,改善器件电致发光性能。在敏化PWOLED中,掺杂的FIrpic染料作为给体将产生的三重态能量传递给白光聚合物的长波发射基团,进一步提高了长波基团的发光强度,改善了白光光谱,使基色更平衡并且光谱更稳定。驱动电压从8 V增加到16 V时,器件电致发光光谱基本不变,色坐标仅从(0.33,0.38)移动至(0.32,0.38)。敏化后的器件发光效率相对于未掺杂器件提高了38%。
聚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磷光敏化 polymer OLED phosphorescence sensitizer 
发光学报
2012, 33(4): 440
周禾丰 1,2,*张存 1,2郝玉英 1,3高志翔 1,2[ ... ]许并社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030024
3 太原理工大学理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系, 山西 太原030024
以传统有机电致磷光器件ITO/NPB/CBP∶Ir(ppy)3/BAlq/Alq3/LiF/Al为研究对象, 在NPB/CBP∶Ir(ppy)3、CBP∶Ir(ppy)3/BAlq及BAlq/Alq3界面处构造交互穿插结构。器件的光电性能测试表明: 交互穿插结构一方面能够降低电流密度, 减少高电流密度下磷光猝灭中心的形成; 另一方面能增加载流子复合界面面积, 从而分散界面三线态激子, 降低三线态-三线态激子的猝灭。此外, 界面凸起的存在还有利于器件的光耦合输出。实验结果表明: 当穿插厚度为10 nm, 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34.0 cd/A, 与传统器件的电流效率18.7 cd/A相比, 提高了5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 界面结构 发光效率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phosphorescence interface luminous efficiency 
发光学报
2011, 32(8): 839
宋春丽 1,2,*徐阳 1,2周禾丰 1,2王华 1,2[ ... ]许并社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030024
采用Suzuki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线性双偶极小分子红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即2,7-二噻吩基-9-芴酮(2,7-di(2-thienyl)fluoren-9-one, DTFO), 对其结构及电子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 通过各种测试方法表征了其化学结构, 并对其光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进行了详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DTFO为线性近平面交替共轭结构;在光致发光谱中, 溶液中DTFO发射的峰值波长为616 nm, 固态DTFO为 618 nm;电致发光光谱显示其发光为峰值波长为570 nm的红光发射。此外, DTFO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
红光材料 芴酮 噻吩 给体-受体 OLED OLED red-light material fluorenone thiophene donor-acceptor 
发光学报
2011, 32(3): 28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新材料界面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2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030051
采用杂化前驱体的湿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偏钒酸铷(RbVO3)发光材料. 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 红外光谱仪(IR)等对RbVO3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等研究了该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 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ASTEP程序计算了RbVO3的能带. 结果表明, 在357 nm紫外光的激发下, RbVO3产生发光峰在525 nm附近、 色坐标为(0.318 0, 0.430 9)的绿白光发射, 发光亮度高; RbVO3计算的光学带隙为2.67 eV, 与实验值较为吻合.
偏钒酸铷 杂化前驱体 光致发光 能带结构 RbVO3 Hybrid precursor Photoluminescence Band gap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2): 3320
周禾丰 1,2,*张婷 1,2郝玉英 1,3许慧侠 1,2王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030024
3 太原理工大学理学院, 山西 太原030024
分别以1,10-邻菲咯啉、 三苯基氧磷、 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 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 合成了3种铕(Ⅲ)配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 初步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的第二配体对铕(Ⅲ)配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并建立了分子内能量传递模型。 结果表明: 配体和配合物对紫外光都有强烈吸收, 所有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能发射Eu3+的特征荧光; 第二配体与Eu3+间的能级差以及第一配体与第二配体间的能级差都会影响铕(Ⅲ)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
铕(Ⅲ)配合物 能量传递 第二配体 Europium complexes Energy transfer Second ligan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9): 2326
作者单位
摘要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采用Suzuki偶联反应,将9,9-二辛基芴(DOF)和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共聚,通过调节聚合物中DBT基团的含量来改变其发光颜色,合成了近白光发射的聚合物PDOF-DBTx。通过测试聚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发现:不同配比下的聚合物的红光和蓝光发射峰的位置都没有变化,只是两个发射峰的相对强度发生了变化,随着DBT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红光峰强度增强;当PDOF-DBTx中x的值为0.05%时,聚合物的发射最接近白光,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40, y=0.32);通过热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得出,PDOF-DBTx这类聚合物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
 白光 聚合物 fluorene white polymer 
发光学报
2010, 31(2): 27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