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9
2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近百年来, 因为酞菁在信息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所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具有新功能的新式酞菁合成工作, 依旧是酞菁科技工作者的目标。 为此, 改变合成路线, 合成了新型的酞菁材料: 4,8,15,22-四[3,3-4(羟苯基)-3H-异苯并呋喃酮]酞菁镍(铜), 3-[3, 3-二(4-羟苯基)-3H-异苯并呋喃酮]邻苯二腈分别与铜和镍盐反应, 以正戊醇为溶剂, 用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为催化剂, 在一定温度下合成4,8,15,22-四[3,3-二(4-羟苯基)-3H-异苯并呋喃酮]酞菁。 通过对合成产物进行测定, 证明合成物质是目标产物, 并研究其相关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的谱学性质。
金属 酞菁 光谱 性质 Metal Phthalocyanines Spectroscopy Propert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2): 379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9
2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对新型取代基酞菁和酞菁晶体合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因为酞菁在信息、医疗、化工等众多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所以近百年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酞菁经过近百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合成了上万种酞菁衍生物,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具有新特性的新型酞菁的获得仍是相关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在本论文中,我们改进了合成方法,合成了新型的桥联酞菁材料: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表征其结构.并研究电化学性质.首先以丙二酸和3,6-二羟基邻苯二腈为起始原料,以水为溶剂,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先合成前体,即丙二酸3,3′-二(6–羟基邻苯二腈)脂.然后再用丙二酸3,3′-二(6-羟基邻苯二腈)脂与一水合乙酸铜,以正戊醇为溶剂,以DBU为催化剂,合成了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其分子式是C38H16N8O12Cu.对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进行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测定,证明合成产物是目标产物,并研究了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的电化学性质.
6-二羟基邻苯二腈 丙二酸 金属酞菁配合物 合成 3 3 6-dihydroxy phthalonitrile Malonate Metal phthalocyanine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8): 2292
夏道成 1,2,3,*李万程 4王洪富 1,3郑新星 1[ ... ]杨旭青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运城学院化学系, 山西 运城044000
2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 长春130021
3 山西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西 太原041000
4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130012
对1,4,8,11,15,18,22,25-八氧代正丁基酞菁铜、 1,4,8,11,15,18,22, 25-八氧代丁酸甲酯基酞菁锰、 1,4,8,11,15,18,22,25-八氧代正丁酸甲酯基酞菁铜、 1,4,8,11,15,18,22,25-八氧代正丁酸甲酯基酞菁锌这四种新型八取代酞菁的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与比较。 这四种酞菁在红外光谱中没有规律可循; 在紫外光谱中这四种酞菁的特征吸收带的大小顺序为: 酞菁铜(1)>酞菁锌(4)>于酞菁铜(3)>于酞菁锰(2); 在荧光光谱中酞菁铜(1)>酞菁锰(2)>酞菁铜(3)>酞菁锌(4)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峰。 原因主要是和配体的不同和中心配位为金属原子不同引起的。
酞菁 新型 八取代 性质 Phthalocyanine Novel Octa-substituted Pproperti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8): 2171
夏道成 1,2,*李万程 3韩双 1程传辉 4[ ... ]李珠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运城学院化学系, 山西 运城044000
2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 长春130012
3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130012
4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3
制作了以3种新型不对称酞菁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性质。 3种新型不对称酞菁铜为2(3)-(对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铜(1), 2(3),9(10),16(17)-三-(对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铜(2)和2(3),16(17)-二-(对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铜(3)。 其中以(1)和(3)为发光层的器件结构ITO/NPB (40 nm)/Phthalocynine(Pc)(30 nm)/AlQ(43.8 nm)/LiF(0.5 nm)/Al(120 nm)。 其中以(2)为发光层的器件结构为: ITO/NPB(30 nm)/Pc(30 nm)/BCP(20 nm)/AlQ(30 nm)/LiF(0.5 nm)/Al(120 nm)。 以(1),(2)和(3)为发光层与Q带相关联的发射波长分别出现在869和1 062 nm; 1 050和1110 nm; 和1 095和1 204 nm。 上述发射波长的不同是因为取代基的数目和真空镀膜的分子聚集态不同造成的, 所以3种不对称酞菁铜的发射峰值和半峰宽差别较大, 而且由此也引起斯托克司位移的不同。
新型 酞菁 电致发光 性质 Novel Phthalocyanine Electroluminescence Charac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9): 233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