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南京 210029
2 南京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科,南京 210029
为研究敌草快(DQ)中毒病人的临床特点,评估中毒病人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收集DQ中毒病人56例,按住院期间病人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14例和未损伤组42例,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DQ中毒病人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以上相关因素单独或联合时对DQ中毒病人脑损伤状态的预测价值。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脑损伤组病人的体质量指数(BMI)、DQ阳离子中毒剂量、接受机械通气、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损伤组(P<0.05)。脑损伤组病人入院后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血清生化指标,以及中毒后24 h 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均显著高于未损伤组(P<0.05)。对分组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变量按先单因素后多因素方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中毒后24 h NLR对DQ中毒病人脑损伤状态有一定的独立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比较结果进一步表明,当中毒后24 h NLR联合BMI、DQ阳离子中毒剂量,或中毒后24 h NLR联合BMI、血液灌流前血液DQ质量浓度时,相比于单一指标可获得对DQ中毒病人脑损伤状态更高的预测价值。DQ中毒病人中毒后24 h NLR水平升高与脑损伤增加显著相关,可作为病人住院期间脑损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当中毒后24 h NLR联合BMI 及DQ阳离子中毒剂量、血液DQ质量浓度时可获得对脑损伤事件更高的预测价值。
敌草快 脑损伤 中毒剂量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 预测 diquat brain injury poisoning dose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prediction 
激光生物学报
2023, 32(5): 0473
王睿星 1,3王喆 4马特 1,3崔悦 1,3[ ... ]宋宏伟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 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4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9
为了明确高速气流对C/SiC复合材料激光烧蚀行为的影响机制,开展了不同环境下强激光对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对比实验研究。利用激光器与高速风洞联合实验平台,完成了静态以及Ma 1.8,Ma 3.0,Ma 6.0气流环境下2D与3DN C/SiC复合材料激光烧蚀实验。结果表明,与静态环境相比,高速气流对C/SiC复合材料的激光烧蚀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气流的冲刷使得烧蚀坑呈现出更宽、更深、更光滑的变化趋势。随着气流速度的增长,线烧蚀速率与质量烧蚀速率逐渐增大,主要原因为当地静压降低引起的升华速率增大,以及动压增大引起的剥蚀速率增大。此外,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构型对C/SiC激光烧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D C/SiC复合材料由于厚度方向更低的导热能力、更低的孔隙率等原因,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抗烧蚀能力均强于3DN C/SiC复合材料。
C/SiC复合材料 激光辐照 高速气流 烧蚀行为 C/SiC composite laser irradiation high-speed airflow ablation behavior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5): 051002
王翼昂 1胡洋 2,**朴明旭 1,*张博 1[ ... ]马德超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 洛阳 471000
为消除单层衍射元件在可见光宽波段中低的衍射效率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根据探测器的量子效率,提出了设计波长的选择方法,构建了可见光宽波段折衍混合系统受衍射效率影响的点扩散函数(PSF)模型。使用构建的PSF模型进行图像复原,提高了折衍射混合系统的图像质量。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将单层衍射光学元件引入目前已有的专利物镜系统中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系统中不仅光学元件的数量得到了减少,还将波段范围从486.1~656.3 nm扩展至400.0~800.0 nm。利用所提方法对波段范围扩展后的低衍射效率图像进行复原,复原后的图像质量不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有明显提升,这说明所提方法可用于含单层衍射元件的可见光宽波段系统设计。
光学设计 点扩散函数 衍射效率 计算成像 
光学学报
2023, 43(5): 0522001
刘怡婷 1,2王喆 3冯静 1,2高敏 1[ ... ]张允雷 1,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1100
2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南京 211100
3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南京 210029
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中心实验室,南京 211100
耐药的产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第三代分子靶向药物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对肺癌耐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间歇性大剂量冲击和梯度递增法,以HCC827为模型,在体外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利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耐药指数(RI)评估细胞对奥希替尼的敏感度; 利用荧光染色法比较耐药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的表达; 第二代测序(NGS)检测EGFR的基因突变; 细胞周期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试验结果显示,HCC827OR的RI为18.65,表明HCC827OR为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与野生型HCC827细胞相比,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核质比显著增大,关键蛋白p-EGFR表达显著下降,而细胞增殖相关的p-AKT显著增加,这表明其可能通过非EGFR依赖信号通路产生耐药。同时,流式细胞术和划痕试验结果表明,HCC827OR细胞株出现了明显的G2/M周期阻滞,但其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NSCLC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初步证明了其可通过非EGFR依赖的旁路产生耐药,为研究肿瘤细胞耐药提供了重要的体外模型。
奥希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细胞株 耐药机制 Osimertinib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drug resistance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激光生物学报
2022, 31(6): 51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三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0
2 电磁防护材料及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06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磁屏蔽薄膜,不仅可以精确控制沉积膜的化学成分和厚度,而且可以在复杂几何形状的表面上形成薄膜。通过电沉积装置制备了铁镍-铜-铁镍多层复合磁屏蔽薄膜,并探究了磁场强度、厚度、高温环境对磁屏蔽薄膜屏蔽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0 μm和100 μm样品的屏蔽效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00 μm的屏蔽效能则是先增大后降低;在4~16 Oe磁场中,厚度越大,薄膜屏蔽效果越好;100 ℃的温度会降低所有厚度的磁屏蔽薄膜的屏蔽效能。
磁屏蔽 铁镍合金 电沉积 屏蔽效能 微结构 magnetic shielding iron-nickel alloy electrodeposition shielding efficiency microstructure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0, 18(2): 259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理工大学 理学院, 天津 300384
以传统的干涉法全息技术为基础, 本文提出了一种纯光学的三维显示全息技术。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真实物体的物光波前重现, 在不同平面上呈现物体的层析像。首先, 利用波前传感器采集真实物体的波前信息。接着, 运用单次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对光路中成像透镜的传递函数进行模拟, 制成含有该物光经透镜后的波前信息, 分别得到了实验所需的强度和相位灰度图片。然后, 通过两台空间光调制器对入射平行光场进行调制, 从而实现对物光经透镜后的光场进行波前重现。最后, 根据透镜的成像原理, 把CCD分别放置在物体前后两个成像面上即可得到层析的成像图。实验中分别在距离空间光调制器后2985 mm和3376 mm处观察所探测到的物体前后两个成像面的立体层析像。实验结果表明: 在模拟透镜的焦距为150 mm、计算衍射距离为150 mm的情况下, 前后两个成像面在x、y轴方向上的横向放大率分别为(11, 108)和(134, 109), 与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得到的横向放大率(1, 12)相比, 相对误差分别为(106%, 8%)和(117%, 8%)。角扩散度分别为295°和261°, 其相对误差分别为26%和07%, 低于5%, 基本符合实验原理。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为后续开展的三维显示与新的全息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全息技术 空间光调制器 波前重现 层析成像 傅立叶变换算法 holographic technolog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avefront reproduction tomography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 
中国光学
2019, 12(6): 1338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理工大学 理学院,天津 300384
针对单次傅里叶变换算法(S-FFT算法)受到采样定理的约束,衍射面画幅尺寸和有效内容像素数无法灵活控制,很容易出现衍射面画幅尺寸大小与衍射距离不匹配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段衍射算法。首先,在采样数、光的波长、初始衍射面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拆分的衍射距离比控制最终衍射面画幅尺寸。然后,对单次衍射计算结果与分段衍射计算结果进行了图像相似度对比。实验表明,分段衍射算法可在画面强度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效像素数目,数据量增加了2~3个数量级。此外,文章分析了造成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有效数据分辨率提高后,细节分布与低分辨率像素值之间的差别。在图像细节较丰富时,其差别较大。因此这种差别应视为优于直接计算的一种结果。本算法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细节,灵活调整衍射面画幅尺寸,使得S-FFT算法在大衍射距离问题计算中能发挥其算法优势。
菲涅尔衍射积分 S-FFT算法 成像 衍射距离 计算全息 Fresnel diffraction integral S-FFT algorithm imaging diffraction distance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 
中国光学
2018, 11(4): 568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理工大学理学院, 天津 300384
反斯托克斯散射是频率上转换的四波混频效应, 通常反斯托克斯激光器的转换效率较低。因此, 通过理论优化指导实验对提高激光器的性能尤为重要。对平面波近似下的内腔式反斯托克斯激光器的速率方程进行归一化处理, 通过数值求解归一化速率方程组, 得到描述内腔式反斯托克斯激光器运行的一组普适理论曲线, 分析了复合归一化变量对内腔式反斯托克斯激光器性能的影响。并用实验数据对归一化理论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从归一化理论出发所估计出的内腔式反斯托克斯激光器的单脉冲能量、脉冲峰值功率和脉冲宽度与实际测量数据相符, 证明了所提的归一化速率方程组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激光器 反斯托克斯激光器 速率方程组 归一化理论 内腔式激光器 
中国激光
2018, 45(1): 01010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2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热处理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木材改性方法, 可提高木材的耐腐性和尺寸稳定性。 研究以落叶松木材为试验材料, 在处理温度200 ℃的条件下, 对其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真空热处理。 利用动态水蒸气吸附(DVS)对热处理前后木材吸湿性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木材化学组分和结构变化, 通过化学变化分析阐明了热处理木材吸湿性变化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真空热处理落叶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降低, 热处理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结合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发现, 热处理后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发生降解, 木质素发生交联缩合反应, 使得吸湿性基团含量减少, 碳元素与氧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氧碳比降低, 从C原子的结合形式来看, 热处理材的C1含量增加, C2和C3含量降低, 这些化学变化使得热处理材的吸湿性降低。 此外, 真空热处理未破坏木材的结晶结构, 木材的相对结晶度随真空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结晶度的增大减少了纤维素分子链上吸水性基团的数量, 从而降低了木材的吸湿性。
落叶松 热处理 动态水蒸气吸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衍射 Larch wood Heat treatment Dynamic water vapour sorp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0): 316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激光技术研究部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5
非稳腔在大菲涅耳数条件下可实现光的高效提取效率, 也可保持高光束质量。设计了一款用于Nd∶YAG板条增益介质的传导冷却端面抽运结构的望远镜型离轴介稳-非稳混合谐振腔, 输出耦合镜为变反镜。该混合腔的宽度方向(板条增益介质的x方向)为非稳腔, 厚度方向(板条增益介质的y方向)为介稳腔。通过理论分析得出, 当抽运功率为10 kW时, 该介稳-非稳混合腔结构的输出功率为4428.7 W, 光-光转换效率为0.4429。
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谐振腔 传导冷却端面抽运结构 变反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10): 10140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