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蕊 1,2杨永兴 1,2李启统 1,2曾昶宇 1,2[ ... ]赵金标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3 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42
4 上海师范大学 数理学院,上海 200234
为解决Φ2 m平面镜高精度面形检测问题,并提高瑞奇-康芒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研究了一种基于单位激励法与逆向复算的Φ2 m平面镜面形检测技术。分析了在气流扰动、球面镜面形等误差源对单位激励面形计算方法的影响;采用单位激励与光学软件逆向复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瑞奇康芒-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仿真分析2 m平面镜检测过程中气流变化对面形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流影响情况下,经过多次平均计算面形解算稳定性保持在0.003λ;在球面镜面形影响情况下,面形计算精度达到0.0079λ。采用这种方法,对实际Φ2 m平面镜进行面形加工过程控制,面形检测结果显示该平面镜的RMS达到0.0415λ,PV为0.2040λλ=632.8 nm)。该研究旨在解决误差影响情况下大口径平面镜面形检测问题,对于实际镜面加工、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2 m平面镜 瑞奇-康芒 影响矩阵 单位激励 逆向复算 Φ2 m plane mirror Ricky-Common influence matrix unit excitation reverse calcul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2): 2022015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针对煤矿井下近红外煤岩识别中所存在的粉尘问题, 采用无烟煤与抑爆剂9:1混合的混合物模拟煤矿井下粉尘环境, 构建了粉尘环境煤岩光谱识别实验装置。 为了研究粉尘环境对典型煤岩近红外光谱的影响, 从全国各地收集了页岩、 砂岩、 灰岩3类岩石样本及无烟煤、 烟煤、 褐煤3类煤类样本的原位典型煤岩试样23个, 采集无粉尘情况下的23个煤岩样本表面近红外波段1000-2500nm的反射光谱作为实验标准数据库, 分别从实验标准样本库中3类典型煤样本与3类典型岩样本中随机选择1个样本作为实验样本, 分别采集测试样本在600, 1 000, 1 500和3 000 mg·m-3粉尘浓度下的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数据, 结果显示: 粉尘的加入导致1 000~1 200 nm波段与2 400~2 500 nm波段的光谱图像信噪比降低; 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 粉尘中的无烟煤的不透明物质使得实验样本中的特征吸收谷减弱; 采用光谱角度匹配SAM以及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试样和标准样本库进行相关性分析, 无烟煤类样本、 烟煤类样本、 砂岩类样本、 灰岩类样本在光谱角度匹配SAM匹配模型下有着较高的匹配度, 匹配度在各个粉尘浓度下均处于0.9以上; 相关系数匹配模型匹配度受粉尘的影响剧烈, 平均相关系数为0.73; 实验标准数据库及实验样本经SG卷积和SNV标准正态预处理后, 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库与实验样本光谱角度匹配SAM匹配模型匹配度无明显变化, 相关系数匹配模型匹配度显著提升, 平均相关系数为0.78; 除褐煤2号外, 所有的样本光谱相关系数平均提升0.13, 无烟煤2号样本各个浓度平均相关系数提升76.3%, 而样本12褐煤2号的光谱相关系数经光谱预处理降低。 建立光谱角度匹配SAM以及皮尔逊相关系数煤岩识别模型, 二值化煤岩样本, 煤为“0”岩为“1”, 通过两种识别模型对不同浓度下的6个实验样本进行煤岩识别, 光谱角度匹配SAM的识别准确率P为100%, 识别时间为8 ms,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识别准确率P为87.5%, 识别时间为852 ms。
煤岩识别 典型煤岩 近红外光谱 粉尘环境 Coal and rock identification Typical coal rock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Dust environme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1): 343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测量较方便, 不需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同时也适用于在线分析。 为利用近红外光谱实现综放开采自动化放煤技术中的煤岩识别, 从某矿井的综放工作面收集了炭质泥岩、 砂质泥岩、 砂岩、 气煤4种典型的块状煤岩试样, 综合考虑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的堆煤情况, 在实验室利用光谱仪采集了常见探测距离(1.3, 1.4和1.5 m)与探测角度(10°, 20°, 30°, 40°和90°)下的4种典型煤岩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通过对4种典型煤岩光谱特征分析, 发现探测角度与距离对光谱曲线波形和吸收谷位置无明显影响, 但明显影响光谱曲线的反射率。 炭质泥岩、 砂质泥岩、 砂岩这3种岩样, 均在1 400, 1 900和2 200 nm波段附近出现较明显的吸收谷, 此外, 砂岩与炭质泥岩在2 200 nm波段附近出现双吸收谷, 气煤在近红外波段内的漫反射光谱曲线整体呈水平趋势, 无明显的吸收谷。 在 1.3 m探测距离下, 光谱曲线反射率随着探测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1.4和1.5 m探测距离下, 光谱曲线反射率随着探测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10°, 20°和30°探测角度下, 光谱曲线的反射率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在40°和90°探测角度下, 光谱曲线的反射率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使用一阶微分(FD)、 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卷积平滑)、 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这三种方法来增强光谱曲线吸收特征以及消除探测条件对煤岩漫反射光谱的影响, 发现S-G卷积平滑在增强光谱吸收特征的前提下, 还有效的消除了探测角度与高度对光谱曲线的影响。 利用余弦相似度与皮尔逊相关系数两种模型分别进行煤岩定性分析, 结果发现, 基于S-G卷积平滑预处理后的余弦相似度模型分类效果最优, 其正确分类率为100%。 最佳预处理方法与定性分析模型的获得可以为在不同探测距离与探测角度下直接利用反射光谱的波形进行快速、 定性地识别煤岩提供参考意义。
煤岩反射光谱 近红外 定性分析 探测距离 探测角度 Reflectance spectrum of coal-rock Near infrared Qualitative analysis Detection distance Detection angl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9): 273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