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 100700
2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3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105
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700
寻找珊瑚药材与奶珊瑚饮片的差异性化学指标, 为奶珊瑚饮片的质量标准完善提供参考。 以奶水比例、 煎煮温度、 干燥时间、 干燥温度作为炮制工艺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一系列奶珊瑚饮片。 使用滴定分析法、 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分别检测珊瑚药材与奶珊瑚饮片中的碳酸钙含量、 碳酸钙晶型、 有机与无机成分组成。 珊瑚奶制前后的碳酸钙含量均约80%, 珊瑚药材按照规范工艺炮制后的碳酸钙含量可能略有增加。 珊瑚奶制备前后的碳酸钙晶型均以方解石为主, 珊瑚药材2θ=47.953°处X射线衍射特征峰可能在炮制后有所差异。 珊瑚奶制备前后的有机成分具有明显差异, 奶珊瑚饮片的红外光谱对应于脂肪、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等3 050~2 750、 1 770~1 720、 1 710~1 600 cm-1特征谱带峰面积显著高于珊瑚药材。 红外光谱特征谱带峰面积对于奶水比例、 煎煮温度、 干燥时间、 干燥温度等炮制工艺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 红外光谱可以客观、 量化地鉴别珊瑚药材与奶珊瑚饮片, 还有可能用于评价奶珊瑚饮片的炮制工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珊瑚 炮制 碳酸钙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Coral Processing Calcium carbonate X-ray diffrac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8): 249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大口径望远镜主次镜之间的相对位姿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由于主镜质量较大,因此常常将次镜系统设计为有多个自由度的可调整机构,其调整效果对望远镜成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望远镜的整体高度,对次镜桁架和次镜调整机构进行融合,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大口径望远镜的次镜桁架调整机构。首先对所设计的调整机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然后对试验样机进行运动学性能测试。所设计的机构在Z方向的移动行程可达±5 mm,绝对定位精度优于16 μm,在X/Y方向的偏转行程可达±0.574°,绝对定位精度优于6.4″。满足大口径望远镜对次镜调整精度和行程的要求。
大口径望远镜 次镜系统 调整机构 支撑结构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 secondary mirror system adjustment mechanism support structure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7): 1043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
α-熊果苷是一种能够止咳平喘的植物提取物, 有关它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报道较少。 应用光谱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α-熊果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α-熊果苷浓度的增大, HSA荧光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并且荧光光谱发生了蓝移。 利用荧光增敏的各种有关方程求得了α-熊果苷在不同温度下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 通过范特霍夫方程计算HSA与α-熊果苷相互作用过程中的ΔH=-23.29 kJ·mol-1和ΔS=40.96 J·mol-1·K-1, 说明α-熊果苷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等光谱学方法研究发现α-熊果苷使HSA的构象发生改变。 通过HSA与α-熊果苷作用前后圆二色二级结构的定量分析可得知, HSA与α-熊果苷复合物的形成使蛋白质螺旋稳定性降低。 最后应用分子对接实验, 验证了α-熊果苷与HSA间的相互作用位点在HSA的siteⅡ(亚域ⅢA), α-熊果苷能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多种作用力很好的结合在亚域ⅢA的疏水腔中。 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能够阐明α-熊果苷对HSA的作用机制, 同时能够有助于理解α-熊果苷在人体的储藏运输过程中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α-熊果苷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增强效应方程 分子对接 Alpha arbutin Human serum albumin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equations Molecular dock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11): 3489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
4-乙基-2-甲氧基苯酚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 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为了探究4-乙基-2-甲氧基苯酚对人体的影响, 将多种光谱技术与分子模拟等技术结合起来对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紫外吸收光谱的结果说明, 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形成了新的复合物。 荧光光谱的结果说明了4-乙基-2-甲氧基苯酚的存在, 可以增加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 通过15 nm的同步荧光光谱同时结合荧光增强效应方程可以计算出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 且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热力学参数表明, 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主要靠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在一起。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的结果说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会随着4-乙基-2-甲氧基苯酚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分子对接得到结果说明4-乙基-2-甲氧基苯酚键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IB区域。
光谱法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 4-乙基-2-甲氧基苯酚 Spectrometry Molecular docking Interaction HSA 4-Ethyl-2-methoxypheno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6): 1869
马芳 1,*张方 1汤进 1陈平 1[ ... ]孙素琴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430023
2 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100084
采用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大别山地区和云南省两大道地主产区的茯苓皮进行鉴别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茯苓皮的红外光谱都有1 149, 1 079和1 036 cm-1等表征糖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 其中大别山产区(湖北省、 安徽省)的茯苓皮中1 619, 1 315和780 cm-1等表征草酸钙的特征吸收峰比较显著, 云南产区的茯苓皮中797, 779, 537和470 cm-1等表征硅酸盐的特征吸收峰更加明显。 比较450~1 650 cm-1波数范围内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可知, 两个产区茯苓皮所含糖类物质有所不同。 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 不同产地茯苓皮所含糖类物质的差异更加直观显著。 红外光谱法直观、 简单、 方便、 快速, 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茯苓皮, 诠释产地与药效之间关联性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新方法。
茯苓 产地鉴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三级鉴别 Poria Cocos peels Geographical region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i-step identific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2): 376
金哲雄 1,*王玥 1,2周群 2陈建波 2[ ... ]孙素琴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中药学,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2 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100084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杜鹃花科植物闹羊花与菊科植物野菊花两种花类中药材的主成分进行表征, 其中闹羊花出现在1 648和1 543 cm-1出现明显的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吸收峰, 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可能与其具有的免疫作用相关; 野菊花出现在1 734和1 515 cm-1等CO伸缩振动吸收峰, 证明其中含有挥发油等酯类成分。 由于二者的红外光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难以区分, 通过二级鉴别比较闹羊花与野菊花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可看出, 在1 656和1 515 cm-1附近的吸收峰, 表明二者均含有黄酮类成分; 野菊花的二阶导数谱图中出现在1 163, 1 077, 1 026, 986和869 cm-1的吸收峰与菊糖的特征吸收峰一致, 因此可以看出野菊花中含有菊糖。 选取不同波数范围的闹羊花与野菊花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进行对比, 发现在1 700~1 400 cm-1黄酮类成分区域闹羊花有3个明显的自动峰, 野菊花有10个明显的自动峰; 在1 250~900 cm-1糖苷类成分区域闹羊花有10个明显的自动峰, 野菊花有9个明显的自动峰。 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更快速、 准确、 方便的手段。
闹羊花 野菊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Flos rhododendri mollis Flos chrysanthemi indici FTIR secondary derivative of the FTIR 2D-I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9): 2434
杜娟 1,2,*彭惜媛 1,3马芳 3陈建波 3[ ... ]孙素琴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佳木斯大学药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
2 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150076
3 清华大学化学系,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种子类中药材黑豆和牵牛子都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蛋白质, 因此两种药材的一维红外光谱极其相似, 为了区别科属不同的两种药材, 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对黑豆和牵牛子进行分析鉴定。 经典红外光谱中, 黑豆和牵牛子均有1 745 cm-1表征油脂类的特征吸收峰, 以及1 656和1 547 cm-1表征蛋白质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的特征吸收峰。 其中油脂特征吸收峰与蛋白质特征吸收峰的相对高度不同, 说明二者的相对含量不同。 同时, 一维红外光谱对两种中药材主体成分的分析结果, 即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蛋白质, 与文献所报道的一致。 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 牵牛子中存在1 712 cm-1属于有机酸类的特征吸收峰, 然而黑豆中却没有此吸收峰的存在。 此外导数光谱中两种药材峰形和峰强度的差别更为明显。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 黑豆和牵牛子自动峰的峰位置和峰强度等均具有显著差异。 在1 500~1 700 cm-1波数范围内, 黑豆有2个明显自动峰, 牵牛子有3个明显的自动峰。 在2 800~3 000 cm-1波数范围内, 黑豆和牵牛子均有2个强自动峰, 但最强自动峰的位置不同。 运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 可以更直接快速简便的分辨出主体成分相同的两种种子类中药材, 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黑豆 牵牛子 经典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三级鉴定 Semen Glycines Nigrae Semen Pharbitidis Convention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Second derivative spectra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a Tri-step infrared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9): 242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四川 成都611137
2 清华大学化学系,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剪口、 主根、 筋条、 绒根等不同部位以及表皮、 韧皮部、 形成层和木部等不同组织的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谱进行了研究。 三七不同部位及组织红外光谱的整体峰形相似; 在3 400, 2 930, 1 645, 1 155, 1 080和1 020 cm-1附近有淀粉的特征吸收峰, 其主体成分均为淀粉。 但各部位和组织的红外光谱及其特征性化学成分有差异。 剪口在1 077和1 152 cm-1处峰的强度比大于其他部位, 皂苷的含量最高。 剪口及其表皮在1 317和780 cm-1特征峰明显, 含草酸钙; 并且剪口表皮中草酸钙的含量比剪口中的含量高。 绒根在1 384和825 cm-1处有硝酸盐的特征峰, 说明绒根富含硝酸盐类成分。 主根表皮在2 926, 2 854和1 740 cm-1处的吸收峰较强, 酯类成分的含量较高。 形成层的红外光谱中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峰明显, 富含蛋白质。 由此可见, 三七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各有特征, 不仅揭示了整体化学成分, 还能提供有机大分子、 无机小分子等特征性成分信息。 红外光谱可用于三七及其不同部位和组织的准确、 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
三七 剪口 主根 绒根 红外光谱 Panax Notoginseng Rhizome Main root Fibrous root Infrared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3): 6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河北 承德067000
2 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100084
中药的采收季节与药物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不同季节采收药材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准确识别, 对中药药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 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法, 对春季和秋季采收的黄芩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春季与秋季采收的黄芩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较相似, 但是酯类化合物中羰基CO的1 740 cm-1特征吸收峰, 黄酮类成分1 614 cm-1附近特征吸收峰及糖类成分1 071 cm-1附近吸收峰的相对峰强度差别显著。 通过二者相对峰强度的不同发现春季采收的黄芩药材中黄酮类和酯类成分高于秋季采收的药材。 比较二者在1 300~400 cm-1波数范围内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得出其所含糖类物质有所不同。 二者的差异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上更加直观显著。 对16个批次的春季与秋季采收黄芩药材红外光谱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二者可以得到准确区分。 综上, 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 可以准确鉴别春季和秋季采收的黄芩, 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差异。
黄芩 采收季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三级鉴别 主成分分析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Harvest season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i-step identific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10): 266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顺学院化学与生物农学系, 贵州 安顺561000
2 清华大学化学系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技术对肉苁蓉的不同浓度醇提物药液和相应的药渣由表及里地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 用乙醇提取肉苁蓉活性成分的加工过程使苯乙醇苷类等活性物质在红外光谱上得以明显体现, 并发现70%乙醇提取物中苯乙醇苷类等物质均高于其他浓度提取物。 该技术从整体上揭示了乙醇萃取肉苁蓉活性物质的规律, 验证了传统醇提法的合理性。 它不仅可以用于跟踪肉苁蓉醇提取过程和药液药渣的成分分析, 分辨不同浓度提取液和药渣成分的细微差别, 还可以将不同浓度提取液和药渣成分相结合, 提供肉苁蓉药材的整体信息, 为更深入的肉苁蓉的成分分析和药效研究提供宏观整体上的指导。
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肉苁蓉 醇提物 鉴别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wo dimensional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Cistanche deserticola Alcoholic extract Identific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11): 292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