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莉 1,2黄华 1,2唐泽浩 1,2李国昌 1,2[ ... ]姚建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 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3
3 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407
为了突破单一激光淬火硬化层深度较浅的局限性,采用激光和电磁感应双热源耦合方法进行复合淬火,以提高重载工况下42CrMo钢的硬化层深度。设计了滚动体-圆盘线接触滚动疲劳试验装置,分析了硬化层深度对42CrMo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激光共聚焦等设备分析了不同深度硬化层在模拟风电主轴轴承套圈与滚动体配合使用下的滚动疲劳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疲劳试验条件下,当硬化层深度达到6.3 mm时,磨损表面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磨痕深度降低到23.61 μm,表层裂纹扩展角度下降到15°,裂纹长度减小到400 μm,同时扩展受到阻碍。硬化层深度为6.3 mm的试样沿XY方向的最大压应力分别达440.3 MPa和395.3 MPa,并且一定的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材料的接触疲劳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重载轴承的深层强化提供参考。
激光技术 复合淬火 42CrMo 滚动疲劳 硬化层深度 裂纹 
中国激光
2022, 49(8): 0802023
张群莉 1,2,3林坚 1,2,3陈智君 1,2,3,*唐泽浩 1,2,3[ ... ]姚建华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2 浙江省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23
3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4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河南 洛阳 471039
通过电磁感应器加热耦合,提高了42CrMo钢在激光淬火后淬硬层的深度和均匀性。利用MSC.Marc软件对42CrMo钢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火过程的温度场演变和相变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实测温度和淬火后淬硬层的深度,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准确度高。采用数值模型指导工艺实验,在优化工艺下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硬层深度达5.9 mm。通过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火,工件表层更深处的组织达到奥氏体化温度,扩大了马氏体相变区域,显著提高了淬硬层的深度和均匀性,突破了单一激光淬火淬硬层深度较浅的局限性。
激光技术 激光淬火 电磁感应 42CrMo 数值模拟 温度场 相变 
中国激光
2021, 48(11): 110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山东大学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061
采用同步送粉方式,在42CrMo轧辊基材上利用钛铁、钒铁和石墨等通过激光熔覆原位自生反应,制备了成型良好、致密无气孔、无裂纹、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TiVC2增强铁基熔覆层。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中碳化物为TiVC2,TiVC2大小约0.5~2.0 μm,呈多角块状均匀分布,碳化物对应两种不同的形核机制:以氧化铝异质形核和碳化物自发形核。随着熔覆合金粉末中TiC-VC数量的增加,熔覆层硬度并不呈简单的线性增加,熔覆层的耐蚀性逐渐变差。
激光熔覆 原位自生 耐蚀性 laser cladding in-situ synthesis TiC-VC TiC-VC 42CrMo 42CrMo corrosion resistan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11): 2856
庞铭 1,*谭建松 1王建平 1吴波 1[ ... ]虞钢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分所, 河北 廊坊 065000
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K418)涡轮盘与合金钢(42CrMo)轴异种金属的激光焊接。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焊缝区域组织。结果表明, 侧吹保护气流量大, 焊缝收尾处易形成鼓包缺陷; 由于K418与42CrMo热物性的差异, 焊缝易偏向K418且焊缝与K418交界易剥离; 焊缝与母材交界组织为具有一定方向的枝晶组织。在扫描电镜下焊缝区域观察到了颗粒状的Laves相。由于K418和42CrMo混合比例和冷却速度的差异导致焊缝不同区域颗粒状的Laves相的致密度不同。
激光技术 激光焊接 异种金属 
中国激光
2009, 36(s1): 14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