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0
针对圆迹合成孔径雷达(SAR)传统成像算法分辨率受限且旁瓣较高、成像质量较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和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相结合的圆迹SAR三维成像算法。首先,建立圆迹SAR的回波模型,在对成像算法进行优选后利用分数傅里叶域中线性调频(LFM)信号的能量集中特性,用FrFT进行脉冲压缩以提高距离向分辨率;之后,根据圆迹SAR信号的稀疏特点使用OMP算法对各距离单元信号进行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估计,做到以少数据量实现高分辨成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距离维峰值旁瓣比上相比迭代自适应估计(IAA)算法降低14%,相比OMP算法降低13%;在角度维上相比IAA算法降低4%。
圆迹合成孔径雷达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三维成像 circular SAR FrFT OMP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微波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49
比较了相干探测器和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性能,用二进制积累阐述了直接探测体制下的单光子探测器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激光雷达参数和实验数据,明确了相干探测器探测性能优于单光子探测器的结论,分析了模数转换器采样和偏振对相干探测的影响,给出了相干探测激光雷达设计中的相关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本振和二进制积累的线性模式InGaAs阵列探测器结构,其运算复杂度适中且探测性能优于单光子探测器。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环月激光雷达参数,该雷达可在远距离实现高精度三维成像,同时具有抗背景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阵列探测器 二进制积累 单光子探测 三维成像 光学学报(网络版)
2025, 2(12): 1205001
三维成像和全息显示技术能够获取并展示物体的三维光场信息,是当下工业和商业领域重要的传感和显示技术。三维成像和全息显示技术亟需实现宽视场、大数值孔径、高空间带宽积、高分辨率和小体积等性能指标。传统光学元件由于功能单一、体积庞大和难以集成等缺陷,难以同时达到这些要求。超构表面在亚波长尺度下,利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纳米天线阵列,实现对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偏振和频率等传播特性的任意操纵,为开发轻薄、多功能、平面化和易集成的光学元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本文针对基于超构表面的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三维成像技术可分为:主动式成像,包括结构光技术、光束扫描技术;被动式成像,包括双目视觉型、透镜阵列型、标准点扩散函数工程型成像技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课题组在超构表面全息显示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基于超构表面的三维成像和全息显示技术当前所面临的限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超构表面 三维成像 全息显示 光场调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0): 1000001
1 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004
2 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苏州15006
3 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林541001
远心成像具有稳定放大倍率、大景深、低畸变等优点,在三维精密测量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远心镜头的孔径光阑无法完美地置于焦平面上,导致偏离光轴微小角度的光线也能进入,从而引入测量误差。针对该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定参数修正的远心三维重构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远心光路非理想性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与成像深度相关的系统标定参数模型,补偿因光路非理想性引起的测量误差。以对焦平面的标定参数为基础,基于控制变量法和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建立径向畸变系数与成像深度之间的数学多项式表达式。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滤除相位噪声,并基于多项式模型建立相位-深度映射关系。三维重构时,根据绝对相位确定的深度信息修正径向畸变系数,继而实现高精度的横向尺寸重构。在标定板和标准球实验中,系统参数修正前后被测线段的测量误差由28.8 μm降为4.8 μm,标准球的直径测量误差由35.2 μm降为8.1 μm,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该方法为远心光路系统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数修正思路,丰富了远心三维测量技术。
远心成像 三维成像 精密测量 条纹投影轮廓术 telecentric imag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precision measurement strip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1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北京 100081
2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浙江 嘉兴 314003
3 北京理工大学近地面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72
4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三维信息获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激光雷达仿真技术在算法开发、设备性能评估、系统集成与验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三维成像仿真的应用背景,然后从系统性能提升和点云数据可视化及应用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在激光雷达三维成像仿真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激光雷达三维成像仿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三方面:高保真仿真模型的开发、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以及系统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增强与模拟技术的发展。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推进激光雷达三维成像仿真奠定基础。
激光雷达 三维成像 仿真技术 数据增强 智能驾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6): 0600002
1 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 110870
2 沈阳风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沈阳 110167
双目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通过投影结构光获取被测物体高度分布,进而获取物体三维信息,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研究等领域。目前应用较多的基于格雷相移法的三维成像技术由于环境光、镜头光学误差等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依然存在解码错误、匹配不准确等问题。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采用互斥互补格雷码的方式进行投影,利用双向均值化的解码方法解包裹相位,通过掩膜约束的立体匹配方式生成高质量点云数据。经过实验分析和验证,本算法较传统算法相比精度提升了11.49%.,平均点集数量提升了14.82%,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光学噪声干扰,提高三维成像的精度。
三维成像 格雷码 解包裹 立体匹配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gray code unwrapping stereo matching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荧光显微镜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标记特定的细胞或分子,使其在显微镜下发出荧光,从而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光片荧光显微镜是一种新兴的三维成像技术,通过快速扫描薄片样本实现高通量、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具有光漂白与光毒性低、光子利用效率高、成像速度快和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生物医学领域。相比于传统的二维病理切片,三维病理分析能够提供组织结构的完整空间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而三维病理分析领域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诊断的精确化,为疾病的早期发现、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首先介绍光片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病理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目前三维病理分析的主要工作和方法,并着重讨论新兴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病理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光片荧光显微镜 三维成像 生物医学 病理分析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光学学报(网络版)
2024, 1(5): 051600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陆表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天宫二号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TG2-InIRA)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小入射角、短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地球海洋和陆表水体的准镜面反射信息,克服了传统星载雷达高度计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不能获取宽刈幅水体高度的不足。然而在小入射角情况下水体散射易受观测角度变化的影响,且水体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容易导致雷达影像呈现较大差异,因此开展多角度、多时相TG2-InIRA水体图像融合对于全面了解陆表水体真实状态十分重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的TG2-InIRA雷达图像融合方法,DWT旨在将待融合雷达图像分解为低频子图像和高频子图像。陆表水体在形态学上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这些在频域表现为丰富的低频和高频特征,对其融合需采用不同的策略。具体地,低频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算子的融合规则,突出江河、湖泊等大型水体宏观特征;高频方面,发展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对比度的融合规则,突出细小水体及水体边缘等微观特征。在长江流域安庆地区多角度、多时相TG2-InIRA雷达图像上与加权平均以及基于Laplacian金字塔、Nonsubsampled Contourlet变换和DWT的几种常用经典融合方法所做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清晰度、交叉熵等评价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基于融合结果所开展的图像分割实验进一步展示了所提方法在提取水体的精细度和完整性方面的良好性能。
陆表水体 图像融合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 离散小波变换 雷达图像处理 Inland water Image fusion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radar altimeter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Radar image processing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干涉成像高度计是一种新体制雷达高度计,可以获得宽刈幅、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海面高程信息。但其在轨工作原始数据量巨大,无法全部下传,而且传统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数据压缩的块自适应量化算法(Block Adaptive Quantization, BAQ)会显著增加干涉成像高度计的测高误差,且数据压缩比较低。因此,在保证海面高程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压缩原始数据量的在轨处理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涉成像高度计海洋观测区域的工作时序和干涉处理方法,提出了两项改进算法:①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位置估计的图像配准和去平地效应方法,相比基于轨道参数的配准和去平地效应方法,大幅降低了运算量,同时可以去除由于小角度入射导致的快速变化的平地条纹;②针对干涉成像高度计在小入射角时地距分辨率变化剧烈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插值平均的多视方法,能够降低均匀窗口多视引入的测高误差。利用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获得的海面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轨分辨率为300 m×300 m时,该方法数据压缩比为46.99;当地面产品分辨率为5 km×5 km时,在轨处理算法引入的相位误差标准差小于0.004 9°,测高误差标准差小于0.26 cm,相对于BAQ算法,该方法具有数据压缩比高、测高误差小的优势,更适合于未来新一代宽刈幅干涉成像高度计在轨数据处理。
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 在轨处理 平地效应 多视处理 数据压缩比 Tiangong-2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Radar Altimeter On-orbit processing Flat earth Multi-look Data compression ratio
为了实现对景观和室内等公共空间的优化规划设计,降低空间冗余开销,提出基于光场重构的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成像方法。采用全局光照图像构建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的激光光场图像分析模型,根据光照条件、室内空间布局不同的表面材质属性,建立室内空间布局的三维光流场重构模型,通过主观感知和客观指标联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联合评价,采用镜面反射绘制网络结构模型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室内空间布局三维细节特征分解,通过光场重构结果获取更加丰富的物体信息,结合双光子关联成像的方法,构建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成像方法。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对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提高室内景观的整体规划水平,其空间冗余开销为4.173 m2,可有效降低空间冗余开销。
光场重构 室内空间布局 三维成像 园林景观 镜面反射绘制 light field reconstruction indoor spatial layout 3D imaging landscape specular pa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