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清视频导读  
高彦泽 1,2,3陆俊杰 1,2李仁杰 1,2穆远 1,2李卓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北京 100081
2 近地面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72
3 北京理工大学 长三角研究院,浙江 嘉兴 314019
光学目标模拟器又称为光学场景模拟器,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生成逼近真实目标及背景光学特征的模拟目标及背景,具有模拟场景灵活可控的优势,支持构建各类极限、边缘测试场景,广泛应用于各类光学制导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以及各类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近年来,光学目标模拟器在自动驾驶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被用于各类车载光学传感器的性能测试,或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的硬件在环仿真试验。随着光学制导技术的发展,更多维度的目标光学特征被利用起来,光学目标模拟技术也向着多维度光学场景模拟方向发展。通过综述图像式光学目标模拟器、多光谱目标模拟器、激光雷达目标模拟器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模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核心器件、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现状,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本领域的相关知识,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标模拟器 红外场景 激光三维场景 多光谱场景 半实物仿真 scene projector infrared scene laser 3D scene multispectral scen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6): 20250037
AI高清视频导读  
潘春宁 1郝日娃 1王为民 1周子昕 1[ ... ]寇君龙 1,4,5,6,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大学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3 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4 南京大学 智能光传感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5 南京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6 瞬态冲击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7 江苏省半导体激光与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163
激光器在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传统半导体激光器尽管结构紧凑、效率高,却面临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简称Q值)有限、光束质量较差及难以实现特殊光场等瓶颈。连续域中束缚态(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BIC)是一种存在于辐射连续谱中的局域模态,因其与辐射通道完全解耦,可实现能量完全局域化,理论上具备无限大的Q值。基于BIC的激光器兼具高Q值与高局域化效应,能有效降低激光阈值,并显著抑制多模竞争从而输出高纯度单模激光。当前研究聚焦于通过结构设计提升 BIC 模式的稳定性与耦合效率,并探索其在集成光子学、拓扑激光器等前沿方向的应用。未来,BIC 激光器有望在片上集成、主动调控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高性能激光技术的发展。
物理光学 连续域中束缚态 激光器 品质因子 单模 physical optics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lasers quality factor single mod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 54(6): 20250207
AI超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光波导在波导激光器、频率转换器、超连续谱产生等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在各种制备技术中,飞秒激光加工是在透明介电材料中加工波导结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飞秒激光直接加工诱导折射率改变和飞秒激光增强湿法刻蚀两种。重点介绍了飞秒激光增强湿法刻蚀制备光波导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涉及选择性刻蚀产生的原理、波导加工的过程、工艺参数对于刻蚀的影响,以及波导的应用等,分析了目前飞秒激光增强湿法刻蚀制作基于中空通道的波导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这一加工方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飞秒激光加工 湿法刻蚀 光波导 选择性刻蚀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3): 1300011
AI超清视频导读  
温宇航 1郝天煦 1,2梅雪蕊 1黄龙 1[ ... ]张诚 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2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3 苏州大学纺织行业智能纺织服装柔性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123
4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技术不断演进,其中荧光测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科研与工业应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聚焦于荧光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及其在测温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与启示。首先,深入剖析了荧光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综述了荧光测温探头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测温服装设计领域,荧光测温技术的引入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将荧光测温传感器巧妙地嵌入衣物面料,可以实现对人体体温的实时监测与记录。综上所述,荧光测温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的温度测量技术,在测温服装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荧光测温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可穿戴设备 荧光测温 光纤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可穿戴测温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3): 1300008
AI超清视频导读  
张钊荣 1陈文娟 2智婷 3,**许非凡 1[ ... ]刘斌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罗化芯显示科技开发(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3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长时间使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显示造成的晕动症是一种由非稳态刺激引发的短期功能紊乱,特别是在目前AR设备的分辨率和图像响应速率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严重的晕动症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晕动症的发生机制与表现,分析不同延迟造成的图像刺激紊乱,及其造成晕动症的现象;通过总结AR设备的组成、分类及其延迟来源与管理方式,从多种不同技术角度讨论了改善晕动症的方案;并对未来AR/VR显示系统的发展做出展望。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晕动症 图像显示 近眼显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2): 1200002
AI超清视频导读  
崔小虎 1,2卢建珍 1胡向阳 1,2吴风 1,2闫平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2 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湖北 武汉 430073
指纹具有形态和生化信息,是犯罪现场用于人身识别的重要物证之一。传统的显现方法只能显现潜指纹的形态学特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子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以及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在指纹显现及生化成分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过去十几年中SERS技术在指纹显现及外源性和内源性成分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ERS技术在指纹成分检测方面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工作和侦查办案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潜指纹 显现 内源性成分检测 外源性成分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3): 1300012
AI超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1400
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NIR-OPD)在柔性可穿戴设备、环境检测、医疗健康监测、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性能的NIR-OPD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在推动近红外有机材料和光电器件结构创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阐述了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光导型、晶体管型、二极管型的器件结构和光谱响应范围、响应度、外量子效率、比探测率等性能参数的基础上,总结了窄带隙聚合物、小分子受体、非富勒烯受体等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介绍了结构优化、表面钝化处理、界面工程等优化器件性能的各种策略,以及窄带、全色、颜色选择NIR-OPD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近红外 有机光电探测器 有机光电二极管 有机半导体材料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3): 1300002
AI超清视频导读  
李学龙 1,2,*孙哲 1,2,**吴国俊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2
2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上海 200232
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是“进入海洋、探测海洋、利用海洋”的重要工具,AUV水下回收光学导引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总结分析国内外AUV水下回收单目视觉、双目视觉、位置探测器导引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各类AUV水下回收光学导引技术的实现原理、方法、发展现状与趋势,详细介绍了基于图像传感器和位置探测器的光学导引技术。未来AUV水下回收光学导引技术将从单一功能模块向智能系统生态演进,为构建涉水智能光电技术与装备体系提供核心技术基础,以满足海洋科考、资源勘探、水下安防等领域的重大应用需求。
光学导引 自主水下航行器 图像信号处理 位置信号处理 涉水视觉 涉水光学 
光学学报
2025, 45(12): 1200001
AI超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
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4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大气湍流引起的折射率起伏会导致光束波前畸变、光强闪烁及空间相干性退化等,直接制约着高能激光系统效能、深空光通信链路稳定性以及地基天文望远镜分辨能力。系统梳理了大气光学湍流垂直分布特性探测及预测的理论体系与技术路径。在湍流探测方面,梳理了微温传感器、声雷达等温度脉动法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差分像移探测器、多口径闪烁仪等光学观测法的探测原理及适用场景,并重点论述了差分像移、差分光柱、光强闪烁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的代表性进展。在湍流预测方面,着重探讨了基于廓线模式、天气预报模型、神经网络等技术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特点。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大气湍流廓线 光学湍流 激光雷达 湍流模式 天气预报模型 
光学学报
2025, 45(12): 1200002
作者单位
摘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5, 62(11): 110000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