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华中科技大学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为进一步优化传统反光杯在匀光、防眩光等方面的问题,基于Zemax仿真软件设计出了一种匀光性能优越的鳞甲反光杯。仿真结果表明,在杯前25 m处的配光屏幕上,最大光照强度为234 lx,中心HV点的光照强度大于0.80 Emax,各指标均符合国标GB 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的要求。将鳞甲反光杯与微透镜阵列相结合,使配光屏幕上的最大光照强度减小至59.51 lx,在各项指标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该系统的光斑能量更加均匀,且中心区域的光强进一步降低,光斑边缘过渡更加柔和,防止汽车远光灯产生眩光的效果更好,可以大量应用于汽车前照远光灯。
光学设计 Zemax 汽车前照远光灯 鳞甲反光杯 微透镜阵列 optical design Zemax automotive headlamp squamous reflector micro-lens array 
光学仪器
2023, 45(3): 58
张辉 1,2刘登飞 1,2魏滢湾 1,2王洪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光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物理与光电学院, 广东 广州510640
2 广东省宽禁带半导体芯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广东 中山 528437
提出了一体化LED汽车前照灯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并设计出同时用于前照车灯远、近光配光的非对称双自由曲面透镜。采用变焦距椭球面反射器、非对称双自由曲面透镜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配光,可使近光的照明宽度达到16 m。仿真结果表明,该前照灯的远光和近光各点所要求的照度值和光型均满足国标,并且光斑的色温稳定。所设计的光学系统体积为传统前照灯光学系统的一半,符合紧凑化车灯设计要求。
一体化汽车前照灯 非成像光学 非对称双自由曲面透镜 照度值 色温 integrated headlamp non-imaging optics asymmetric double freeform surface lens illuminance value colour temperature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1, 19(6): 64
赖军 1,2刘登飞 2张辉 1,2王洪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光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物理与光电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2 广东省宽禁带半导体芯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广东 中山 528437
提出了一种采用反射式远程激发荧光粉结构的前照灯激光白光光源。反射式激发荧光粉的结构使得在大功率照明情况下荧光粉可以被及时散热。由于激光二极管的光束集中,能量密度高,在荧光粉片中添加了二氧化硅(SiO2)微粒,增强了散射作用,通过仿真分析了荧光粉和SiO2微粒对光源光色参数的影响,并验证了散热结构的有效性。根据所设计的结构制作了激光白光光源,测试结果表明该光源的光色参数满足汽车前照灯光源的标准要求。
汽车前照灯 激光二极管 白光光源 远程激发荧光粉 automotive headlamp laser diode white light source remote-activated phosphor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 18(6): 74
作者单位
摘要
南通大学 理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针对旋转抛物面反射器头灯近距离存在中心暗斑的现象, 提出平面大角度光源、平面大尺寸光源以及立体光源三种基于LED光源封装方式的解决方案, 并对其分别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显示, 立体光源对头灯近距离中心暗斑现象有明显改善作用。研究立体光源不同的凸起中心高度对头灯近距离光强分布的影响, 并制作出4种不同凸起中心高度的立体光源实物。结果表明, 凸起中心高度为0.9mm的立体光源安装在旋转抛物面反射器头灯内时, 其在25cm目标面上的照度均匀度由之前的9.6%提高至93.2%, 改善效果显著。
应用光学 照明设计 LED封装 LED头灯 抛物面反射器 环形光斑 applied optics illumination design LED packaging LED headlamp parabolic reflector annular spot 
光学技术
2019, 45(2): 14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在密闭狭小空间,散热问题是制约大功率LED在汽车大灯领域发展的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LED大灯的以铜粉为烧结芯的平板微热管组散热装置,针对车灯运行的不同工况,研究了热阻、环境温度及翅片组上的对流换热系数等参数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微热管车灯散热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工作环境下,当LED灯的功率为60 W时,LED结点温度为67 ℃,散热器的热阻稳定在0.61 K/W;复杂环境和高功率工况下,LED结点温度都低于120 ℃,在翅片上的对流换热系数大于80 W/(m 2·K)后,LED结点温度趋于平稳。同时,实验验证了散热器的性能,在输出功率为50 W的情况下,热管式散热器LED结点温度为58 ℃,说明该新型热管式散热器能满足汽车LED大灯散热的要求。
光学器件 LED大灯 热管 结点温度 对流换热系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11): 112301
作者单位
摘要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
为了使得汽车前照灯的色温和亮度可变, 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都能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色温可调式汽车RGB激光模组, 着重说明了其色温计算模型, 介绍了其驱动控制模块、散热模块和光学模块, 对比了RGB三色激光之间光效大小, 建立了光通量与电流的函数关系, 并对RGB激光模组进行色温控制实验验证和光分布扫描。结果表明, RGB激光模组的色温的控制误差小于5%, 且其光分布可满足GB-25991要求。
汽车前照灯 照明 RGB激光 色温控制 automotive headlamp lighting RGB laser color temperature control 
应用激光
2018, 38(4): 69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22
为了使车辆驾驶员在夜间能够得到充足的照明, 并且避免对面会车司机眩目, 设计了具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系统。根据GB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配光标准, 尝试使用大功率白光LED和结构简单、光学利用率高的自由曲面反射镜(FFR)来实现前照近光灯的设计。以非成像光学为理论基础, 建立了LED光源出射光角度和照明面上坐标的对应关系, 结合折反射定律计算自由曲面上点的坐标。合理划分基础面, 并优化调整各子面的面型数据, 实现配光要求。采用3颗LED共同实现近光功能, 每颗LED均有各自独立的光学系统。测试结果表明: 设计的光学系统效率达到54%, 且近光截止线清晰, 满足标准对各测试点照度的要求。
自由曲面 近光灯 配光标准 LED LED free form surface dipped headlamp light distribution standard 
应用光学
2016, 37(3): 435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电光源研究所,上海 200433
随着LED光源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其在汽车照明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逐年增大。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多个模组LED光源及其分别的结构设计汽车近光灯和远光灯,再由这些汽车LED近光灯和远光灯组合成不同车型的汽车LED前照灯,这种方法设计的汽车前照灯体积大、功耗大、成本高、适用车型少。提出了一种以单模组LED光源的一体式汽车前照灯系统的光学设计方法,使用一个LED光源模组和一组反射器的组合来满足远光和近光的照明的要求,仅仅通过光阑板的切换来达到近光和远光照明的目的,重点通过光学仿真软件模拟仿真的方式,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光学结构设计方式来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最终给出了一个效率较高、体积较小、应用范围广泛、照明效果好、适用于多种车型的一体式汽车前照灯的设计方法。
单模组 一体式 汽车前照灯 远近光 single module LED LED integrated headlamp high and low beam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9): 2710
作者单位
摘要
安徽师范大学光电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汽车前照灯主要是提供司机驾驶时前方的路面照明,保障行车的安全,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前照灯在结构上一般有光源、反射器、配光镜三部分。分别从这三部分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相关的法规和配光检测、前照灯的分类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几种新颖的LED前照灯设计,总结了前照灯设计的一般步骤,介绍了当前热门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应用光学 汽车前照灯 光源 反射器 配光镜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applied optics automobile headlamp light source reflector lens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 (AFS) 
光电技术应用
2013, 28(6): 2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针对大功率阵列LED车前灯的散热节能问题,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采用Ansys-icepak建模,仿真时以模型几何参数为变量、模型最高温度和质量为约束函数、模型热阻为目标函数,分别对LED汽车前照灯的插片式鳍片、圆柱式鳍片两种被动散热结构单模组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环境温度85 ℃的相同边界条件下,优化后的插片式鳍片模型重量0.2756 kg、最高温升12.52 ℃、热阻1.026 ℃/W,优于圆柱式鳍片模型,且符合LED车灯散热标准。整灯设计时,在车灯组前方底部设置进气格栅,在后上侧设置出气口,利用汽车向前行驶而产生的反方向风速加强内部对流,使车速在一档内的2 m/s时整体温升就低于10 ℃,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热学系统 优化设计 计算流体动力学 LED车前灯 
中国激光
2012, 39(s1): s11600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