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省现代制造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430068
为了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距离测量,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AOM声光调制器线性扫频的测距方法。基于干涉理论, 建立了测距距离与位相、频率之间的数学理论模型。测距实验中, 采用AOM声光调制器双通扫频的方案, 搭建了测距光路实验系统, 产生双频成分的光。通过光电探测器, 把实验中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于产生的为非光学干涉信号, 实验中加相关的电子学器件, 进行了信号解调处理。最后, 实验数据经过FFT变换处理, 结果表明测距距离为24.17 m, 测距波动范围为±0.22 m。
线性扫频 干涉理论 测距光路 信号解调 FFT变换 Linear sweep interference theory ranging optical path signal demodulation FFT transform 
应用激光
2020, 40(6): 1132
作者单位
摘要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形镂空石墨烯的太赫兹宽带可调超表面反射线偏振转换器,通过模拟仿真和法布里-佩罗多重干涉理论进行了验证。设计的超表面模型类似三明治结构,分别由顶层各向异性的椭圆形镂空石墨烯结构、中间介质层和底层金属板组成。仿真结果表明:当给定的石墨烯弛豫时间和费米能级分别为τ =1.0 ps, μc=0.9 eV 时,设计的超表面结构偏振转换率(PCR)在0.98 THz~1.34 THz 的频率范围内超过90%,相对带宽为36.7%。另外,在谐振频点1.04 THz 和1.28 THz,PCR 分别高达99.8%和97.7%,这说明设计的超表面可以将入射的垂直(水平)线偏振波转换为反射的水平(垂直)线偏振波。通过法布里-佩罗多重干涉理论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理论预测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得比较好。此外,设计的超表面反射线偏振转换特性可以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和电子弛豫时间来动态的调节。因此,设计的基于石墨烯的可调超表面偏振转换器在太赫兹通信、传感以及太赫兹光谱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线偏振转换器 超表面 石墨烯 干涉理论 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ter metasurface graphene interference theory 
光电工程
2019, 46(8): 180519
作者单位
摘要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市太赫兹波谱与成像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48
超材料吸收器由金属谐振腔、电介质层和金属底层平面这3部分组成。利用阻抗匹配原理或多次反射干涉理论可以定性或定量地解释超材料结构对入射的电磁波在某一共振吸收峰出现完美吸收的原因。然而,当超材料的结构参数一旦确定,就只能在特定的共振频率产生完美吸收。因此,如何调制超材料吸收器的吸收频率以及吸收强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本课题组研究了如何实现超材料吸收器的动态调制。在此基础之上,综述几种可以有效地调制太赫兹超材料吸收的方法,包括改变中间电介质层的厚度、调节金属底层平面的电导率或在金属谐振腔的开口处添加光敏半导体材料,并对太赫兹超材料的吸收调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材料 太赫兹光学 超材料吸收器 阻抗匹配原理 多次反射干涉理论 吸收调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 53(11): 110002
吴志伟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2 信息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 泉州 362000
提出一种产生近似无衍射栅型结构光的新型光学系统,该系统由若干块三角棱镜组合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产生近似无衍射栅型结构光的栅型条纹区域小,无法应用于全场测量的问题.采用干涉理论详细分析了产生近似无衍射栅型结构光的物理过程,给出了光束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应用光学分析软件Zemax 模拟了新型光学系统后不同位置处的光强分布,模拟结果与干涉理论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进而对几种系统误差对输出光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面波通过新型光学系统能够产生一种具有宽测量区域、参数调节灵活等特点,同时抗干扰性能较好的近似无衍射栅型结构光.
几何光学 近似无衍射栅型结构光 干涉理论 三角棱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5, 52(4): 0426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 300071
针对近红外(800 nm)及其二倍频(400 nm)飞秒激光脉冲在金属钼表面诱导产生周期性条纹结构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入射激光能量、脉冲重叠数、激光中心波长和加工氛围等实验参数对金属表面自组织形成的条纹结构空间周期的影响,并利用中心波长为400 nm 的飞秒激光在水环境中于单晶钼表面制备出了空间周期仅约160 nm 的条纹结构。同时针对水中加工的情况,在理论上提出了入射激光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发生干涉和表面等离子体波形成驻波两种机制相互竞争的物理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对于深入理解飞秒激光在金属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加工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超快光学 飞秒激光 微纳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波 干涉理论 纳米制备技术 
中国激光
2015, 42(1): 010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21
利用干涉理论对无衍射贝塞尔光束经轴棱锥线聚焦后产生的周期局域空心光束进行描述。计算了产生的局域空心光束的最大无衍射距离。采用几何光学理论和干涉理论对轴棱锥聚焦无衍射光束进行分析,并利用MathCAD软件对沿传输距离变化的光强分布和一个周期内光强的演变情况及对应的光斑图进行数值模拟。实验中采用一个底角为1°的轴棱锥来产生无衍射贝塞尔光束,再经第二个底角为2°的轴棱锥对无衍射贝塞尔光束进行聚焦,通过显微镜和CCD照相机系统对光束进行观察和拍摄,实验和模拟结果相吻合。
几何光学 干涉理论 线聚焦 贝塞尔光束 周期局域空心光束 光强分布 
光学学报
2013, 33(9): 090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7
为了解释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缺陷模的产生机理,建立了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的多波束干涉模型\.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建立了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缺陷模的干涉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一维掺杂光子晶体中缺陷模的产生机理\.应用干涉理论和特征矩阵法对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缺陷模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材料 光子晶体 缺陷模 干涉理论 
中国激光
2013, 40(8): 080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建师范大学 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7
光学镜片需求量日趋增长,镜片的在线检测有助于提高产品生产率。结合球面镜片的生产特点,基于泰曼—格林干涉原理设计了一种球面在线检测系统,同时对其机构进行了设计。该系统组成简单、安装简易,可适用于凹、凸球面的检验。用普通的光学样板代替标准镜头产生参考波前,价格相对低廉;同时根据光学样板的外形特点设计了调节机构,调节方便。通过样机调试,获得干涉图样清晰、稳定,可以满足后续的图像处理要求。
球面检测系统 泰曼-格林原理 在线性 结构设计 sphericity testing system Taymans-Green′s interference theory on-line structure design 
光学仪器
2012, 34(1): 76
申劭萌 1,2,*马军 1何煦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为满足光学系统对高精度检测的要求,依据一种新型便携式干涉仪的设计方案,研究了装调方法。该型干涉仪基于改进的泰曼-格林光路结构,其设计测试精度达到λ/10(P-V,λ=630 nm),具有参考镜离轴、体积小巧、便携、精度较高、成本低及便于批量装备等新特点。针对该新型干涉仪的结构特点,研究了以两个互相垂直的光轴为基准对整体结构进行装调的新方法,并用装调完善的干涉仪进行了实测试验和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干涉仪器对已知面型精度为λ/10(P-V,λ=630 nm)的标准球面镜进行检测,其精度可达到0.09 λ;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进行比对实验时,该新型干涉仪对普通标准球面镜的检测结果为0.053 λ(RMS,λ=630 nm),ZYGO干涉仪的检测结果为0.051 λ(RMS,λ=632.8 nm),两者测量能力较为接近。采用新装调方法进行装调的该新型便携式干涉仪的实际检测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新装调方法可以满足该新型干涉仪的指标要求。
光学检测 泰曼-格林干涉原理 装调 比对实验 optical testing Tyman-Green interference theory alignment technology comparison experiment 
应用光学
2011, 32(6): 117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工业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2 西安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在现代激光技术的应用发展中,光学元件在其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亚表层损伤是导致激光损伤的主要根源之一。光学元件亚表层的检测方法已成为光学加工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利用非接触式白光干涉原理对K9基片进行亚表层损伤检测,获得基片表面至亚表面200μm深的三维立体图和纵向截切图,并精确地确定其亚表层损伤深度,以及在不同深度范围内的损伤密度。该方法与现阶段国内常用的亚表层损伤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非破坏性、纵向检测结果精确、检测过程简单快捷等特点。
K9基片 亚表层损伤 非破坏性检测 白光干涉原理 optical component subsurface damage (SS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white light interference theory 
应用光学
2007, 28(6): 077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