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航空飞行器热管理与能量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6
经地面模型实验验证,数值仿真展示了一体化红外抑制器排气出流、模拟旋翼下洗气流和模拟前飞来流相互作用下的流动和换热特征,通过改变排气出流角度和模拟前飞来流速度,计算分析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引射、混合特性以及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模拟的前飞来流与排气出流相互作用后会造成局部排气不畅,前飞来流甚至倒灌入红外抑制器内,从而引起抑制器壁面局部高温,增加了抑制器整体红外辐射强度;改变排气角度可将之改善,且存在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兼顾的最佳角度。前飞来流速度从15 m/s提高到55 m/s,抑制器内部高温壁面温度降低,抑制器红外辐射强度峰值在3~5 μm波段降低约50%,在8~14 μm波段降低约20%。红外抑制器的下洗气流进口加装弯曲导流片可以对内部混合管高温壁面进行遮挡,有效降低顶部视角的红外辐射强度。最佳排气角度下,利用排气下游隔板的遮挡,正对抑制器排气出口方向(底部视角)上的3~5 μm和8~14 μm波段红外辐射峰值分别降低约50%和33%。
红外抑制器 波瓣喷管 总压恢复系数 红外辐射 引射系数 旋翼下洗 infrared suppressor lobed nozzl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infrared radiation ejecting coefficient rotor downwash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4, 53(1): 20230436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4
对具有不同尾缘形状的两种波瓣喷管红外抑制器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在流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 计算了不同探测方位角下, 两种红外抑制器在 3~5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亮度和点源探测功率, 对两种红外抑制器的红外隐身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交变波瓣喷管的引射掺混性能较普通波瓣喷管好, 明显降低了混合管壁面和尾焰气体的温度; 在相同探测条件下, 交变波瓣喷管红外抑制器在 3~5 μm波段的红外抑制效果优于普通波瓣喷管红外抑制器, 前者比于后者, 最大可分别降低固体壁面和尾焰气体探测功率 15.7%和 13.3%, 整体探测功率降低 14.5%, 有利于红外隐身性能的提高。结果还显示, 固体壁面辐射约占红外抑制器整体辐射的 80%。因此, 对红外抑制器进行优化时, 应能有效降低固体壁面辐射。
波瓣喷管 红外抑制器 红外辐射特性 尾焰辐射 红外辐射亮度 探测功率 lobed nozzle infrared suppressor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plume radiation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detection power 
红外技术
2017, 39(7): 61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