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1汪夏 1徐灿 1李鹏 2[ ... ]冯飞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航天工程大学, 北京 101416
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0部队, 北京 100094
3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94
随着“2020 SO身份之谜”的落幕, 空间目标的光谱表征及识别技术在空间领域感知中的地位再次凸显。 光谱表征及识别技术的突出优点是能够通过空间目标表面反射的光谱识别出其材料, 进而确认空间目标的身份及类型。 该技术在图像不具备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 仍然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出材料, 因此通过低成本小口径望远镜进行空间目标材料表征的可行性得到验证。 在这一点上, 传统的观测手段很难做到的。 2000年, Jorgensen的博士论文在该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此开启了空间目标光谱表征的研究热潮。 然而,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 空间目标的光谱表征及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这与空间目标的光谱表征方式以及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和未知性有着较大的关系。 研究者们通常以地面实验室内的测量数据为依据对实际在轨目标进行表征和识别, 而空间环境的作用却导致了两种测量结果之间存在着无法被描述的差异。 光谱解混法是空间目标材料识别的主流方法, 对其原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指出实验室测量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解混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解混识别的准确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谱数据库的完善程度, 因此在建立光谱数据库时需要重点考虑空间环境和观测几何对空间目标光谱特性的影响。 同时, 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也将大大提高空间目标光谱表征及识别的能力。 从空间目标光谱特性及分类研究、 空间目标材料表征及识别研究、 空间目标光谱的红化现象、 光谱数据库的发展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及讨论, 分析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凝练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希望能够给广大研究者提供便利。
空间目标 光谱表征 材料识别 红化 解混 Space object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Reddening Unmix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5): 132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太原 030024
2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3 山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晋城 048026
本文利用低温拉曼与光致发光光谱对纯净金刚石晶片的结晶质量、晶体应力分布进行表征分析,并结合电子辐照和快速退火对晶片的杂质缺陷结构开展研究。通过拉曼光谱对金刚石特征峰的表征分析发现,由于金刚石生长机制以及晶片的切割、抛光等因素影响,晶片的边缘与表面应力分布较高。光致发光光谱中的零声子线具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根据Jahn-Teller效应与电子-声子耦合理论阐明了测试温度变化引起中性单空位缺陷零声子线分裂与红移的机理。对晶片做电子辐照与退火调控处理后,晶片中氮-空位(NV)缺陷显著增多,表明在纯净晶片中氮主要以替代位氮杂质的形式存在。
金刚石 光谱表征 晶体缺陷 色心 电子辐照 退火 diamond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crystal defect color center electron irradiation annealing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5): 926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光电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非对称纳米棒二聚体结构中不同端点局域等离激元(LSP)的近场响应。结果表明,长短棒中存在低频和高频两种模式,低频模式在处于两棒间隙端点处的场强显著强于外侧端点;高频模式在长棒间隙端点处的场强强于外侧端点,而短棒两端点的场强相同。借助不同纳米棒本征频率差异所对应的电荷库效应,很好地解释了不同位置的强度响应差异。对于不同端点的振荡频率,研究发现共振纳米棒两端点LSP振荡频率一致,非共振纳米棒两端点LSP振荡频率不同,并且在非共振棒中,位于两棒间隙位置处的端点的振荡频率,与共振纳米棒频率更接近。
表面光学 等离激元 局域等离激元 时域有限差分法 近场光谱表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7): 17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Key Laboratory of Polar Materials and Devices,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 China
2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Infrared Physics,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00083, China
利用吸收、光电流和光致发光等光谱表征并结合理论报道,分析了缺陷态丰富的铜锌锡硫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带尾态和深浅杂质能级,揭示了SnZn相关的缺陷态是影响铜锌锡硫带边电子结构的关键因素,其中高浓度的中性缺陷簇[2CuZn+SnZn]能导致带隙明显窄化,而离子性缺陷簇[CuZn+SnZn]是主要的深施主缺陷态,同时存在的大量带尾态引起带边相关的光致发光峰明显红移。贫铜富锌条件下,适当减少锡含量,可有效抑制与SnZn相关的缺陷簇,并避免带隙的窄化。
禁带宽度 半导体缺陷 光谱表征 铜锌锡硫 bandgap semiconductor defects spect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Cu2ZnSnS4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0, 39(1): 9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北京 100083
低成本、 环境友好的铜锌锡硫替代含贵金属和有毒金属的铜铟镓硒, 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佳选择。 电镀法是一种无需真空设备和靶材的低成本方法。 一种更简单的制膜方法是在水溶液中共电镀沉积Cu-Zn-Sn(CZT)合金于FTO衬底上。 采用氩气保护气氛下在550 ℃硫化电镀法制得的CZT合金前驱体, 成功制备了CZTS薄膜。 采用三电极体系将CZT合金前驱体电镀在FTO上, 其中FTO作为工作电极, 铂(Pt)网和Ag/AgCl分别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电解质由CuSO4, ZnSO4, SnSO4, 络合剂-三乙醇胺(TEA)和柠檬酸钠组成。 前驱体在氩气保护气氛下550℃硫化得到CZTS薄膜。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和光电化学测量(PEC)等方法, 表征了CZTS薄膜的结构、 形貌、 成分和光谱学性质。 XRD和拉曼光谱证明了550 ℃硫化后的CZTS薄膜具有锌黄锡矿结构。 一个Raman主峰位于342 cm-1, 两个Raman次强峰分别位于289和370 cm-1, 这些峰位与锌黄锡矿CZTS的峰位相吻合。 SEM结果证明优化后CZTS薄膜成分接近CZTS的理想化学计量比, CZTS薄膜中Cu/(Zn+Sn)和 S/(Zn+Sn+Cu)分别为052和101, 这表明CZTS薄膜中S的含量非常合适。 PEC结果证实, 采用前照射或后照射FTO/CZTS均产生光电流, 并且两种照射下产生的光电流方向一致。 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测量并由此计算出的CZTS能隙为145 eV。 通过上述分析证明制备的CZTS薄膜具有高品质, 可用于制备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
铜锌锡硫 薄膜 光谱表征 电镀法 硫化 Cu2ZnSnS4 Thin films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deposition Sulfuriz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9): 294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93
2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
研究多色打印机的光谱特征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的光谱特征化模型, 保证了多色打印机颜色转换的精度, 同时也提高了特征化的运行效率。 该模型结合颜色分区理论和LabPQR非线性降维方法, 首先将高维光谱数据降低至LabPQR六维空间中, 然后通过胞元搜索算法查找目标颜色所属的胞元空间, 最后利用反向四面体插值算法对目标的LabPQR值进行计算, 得到打印机最终的通道信号输出值。 检测颜色样本的实验数据表明, 正向模型和反向模型的平均色差达到0.714和1.016 NBS, 模型的运行时间为2.03和9.05 s。 新算法能够实现多色打印机光谱数据与通道信号值间的准确转换。
光谱表征 色域划分 查找表 LabPQR降维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Color gamut subdivision Lookup table LabPQ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6): 197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2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1800
3 重庆大学, 重庆市水处理混凝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 400045
采用光聚合技术成功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CSC)、 丙烯酰胺(AM)、 丙烯酸(AA)的三元接枝共聚物, 即壳聚糖基重金属捕集絮凝剂CSC-P(AM-AA)。 为了证明接枝共聚产物的成功制备和表征其结构特征, 采用红外光谱(IR)、 X射线衍射(XRD)、 差热-热重分析(TG-DSC)、 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羧甲基壳聚糖的接枝共聚物CSC-P(AM-AA), 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由于羧甲基壳聚糖的接枝改性使得CSC-P(AM-AA)具有与P(AM-AA)显著不同的结构特征。 同时絮凝实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重金属螯合捕集效果, 在pH为8、 投加量为8 mg·L-1、 转速为150 r·min-1时, CSC-P(AM-AA)对Cu2+的最佳去除率为87.0%。
絮凝剂 羧甲基壳聚糖 接枝共聚 光谱表征 重金属 Flocculants Chitosa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s Heavy metal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6): 18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2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1800
3 重庆大学, 重庆市水处理混凝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 400045
由于壳聚糖的大分子键上分布着大量的氨基、 羟基和N-乙酰基等活性功能基团, 将其改性作为天然绿色絮凝剂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对其的接枝共聚产物的光谱学表征研究鲜有报道。 因此, 对壳聚糖基絮凝剂进行光谱学表征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以壳聚糖(CS)、 丙烯酰胺(AM)、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接枝共聚单体, 采用光聚合技术制备壳聚糖基絮凝剂CS-P(AM-DMDAAC)。 采用X射线衍射(XRD)、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研究其结构特征; 分析了壳聚糖、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三者接枝共聚产物的X射线衍射(XRD)、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的图谱特征和振动吸收峰归属。 研究了壳聚糖脱乙酰度、 壳聚糖浓度、 阳离子度对接枝共聚产物壳聚糖基絮凝剂CS-P(AM-DMDAAC)的X射线衍射(XRD)、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的影响。 UV光谱和IR光谱研究结果证明CS, AM和DMDMAAC成功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CS-P(AM-DMDAAC), 壳聚糖浓度增加导致其光谱对称性减弱。 XRD图谱研究表明接枝共聚反应使得壳聚糖的晶型结构趋向不定型结构转变, 不定型结构相比于晶型结构更易于水化, 故接枝共聚产物具有更加优异的溶解性。
光聚合 壳聚糖 接枝共聚 光谱表征 结构特征 Photopolymerization Chitosa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8): 252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军械工程学院 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03
2 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系, 北京 100084
为探寻解决微/纳机电系统中摩擦和磨损等界面效应问题的理想新方法, 研究了石墨接触界面对石墨超润滑的影响及阻力来源。首先, 利用电子束曝光、反应离子束刻蚀等微加工方法制备了微米级石墨平台, 并使用微纳机械手推动石墨平台获得了具有超润滑特性的石墨表面。然后使用拉曼光谱、纳米级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获得的超润滑石墨表面进行表征。最后使用了能谱仪对石墨平台进行了微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超润滑石墨表面具有原子级光滑的平整度, 并具有极高的有序度, 而石墨表面的边缘具有多种缺陷并在加工过程中及大气环境中吸附了多种分子, 边缘的氧原子含量比面内氧原子含量高出了24.2%。推动石墨平台的过程中, 边缘吸附分子会阻碍超润滑石墨接触界面发生相对滑动, 克服这些分子的吸附需要能量, 这成为摩擦阻力的来源。
超润滑 光谱表征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石墨 Super lubrication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Raman spectrum infrared spectrum graphite 
光学 精密工程
2017, 25(6): 151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采用聚丙烯酰胺直接氮烷基化的方法, 在PAM的侧链上引入了烯丙基, 通过自由基引发交联并水解, 合成了聚丙烯酰胺自由基交联的弱凝胶, 并研究了其结构、 凝胶形成过程以及NaCl浓度对凝胶表观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交联比的改变, 对交联时间、 破胶时间和凝胶强度均有影响, 随着交联比的增大, 交联时间减少, 凝胶强度略有增大; 聚丙烯酰胺衍生物交联体系的表观粘度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
聚丙烯酰胺 弱凝胶 自由基交联 合成 光谱表征 Polyamide Weak gel Radical cross-linkingreaction Synthetize Spectra characteriz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3): 73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