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辽宁 抚顺  113001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3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催化剂厂, 辽宁 抚顺  113001
合成了一例三苯胺基团修饰的铂(Ⅱ)配合物PtppyTPA,并详细地表征了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三苯胺基团可有效激活PtppyTPA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使其在含水量为50%的乙腈中呈现显著的发光增强。以AIE活性的PtppyTPA为发光探针实现了对4种硝基芳烃包括硝苯地平(Nifedipine,NFD)、5-氯-2-硝基三氟甲苯(5-chloro-2-nitrotrifluorotoluene,ClNTFT)、4-溴-1-氟-2-硝基苯(4-bromo-1-fluoro-2-nitrobenzene,BrFNBz)及3-硝基三氟甲苯(3-nitrotrifluorotoluene, NTFT)的发光检测,利用Stern-Volmer方程拟合检测数据并计算了检测效率及检测限。PtppyTPA对上述硝基芳烃的检测效率分别为11.12,0.27,0.25,0.21 L/mmol;检测限分别为7.1,291.0,314.3,374.2 μmol/L。PtppyTPA对NFD具有最高的检测效率和最低的检测限。前线轨道能级及光谱交叠实验表明,PtppyTPA对NFD、ClNTFT、BrFNBz及NTFT的检测机理为电子转移。
铂(Ⅱ)配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硝苯地平 发光猝灭 密度泛函理论 platinum(Ⅱ) complex aggregation induced luminescence nifedipine luminescence quench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发光学报
2024, 45(2): 364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 400715
同有机电荷注入材料相比,无机电荷注入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包括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稳定性、制备简单和成本低廉等,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备受瞩目。本文采用硫氰酸亚铜(CuSCN)作为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器件的空穴注入层,研究了在其上涂敷钙钛矿薄膜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光物理性质,并与在普遍采用的导电聚合物空穴注入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uSCN对钙钛矿发光具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在CuSCN与钙钛矿层之间加入有机间隔层能够明显提高钙钛矿薄膜的发光强度。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以CuSCN作为空穴注入层的发光器件,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为11.7 cd/A,较采用导电聚合物作为空穴注入层器件的效率提高了近3倍,并且器件驱动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无机材料空穴注入层 硫氰酸亚铜 发光猝灭 钙钛矿发光器件 inorganic charge injection layer CuSCN luminescence quenching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evices 
发光学报
2019, 40(4): 5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 安徽 合肥 238000
2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基于光学天线原理,通过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三角形银纳米颗粒膜对八羟基喹啉铝(Alq3)发光的猝灭。Alq3发光猝灭是由于光子能量与三角形银纳米颗粒的面内电四极子发生能量共振耦合。实验中,猝灭因子为0.25~0.5。三角形银纳米颗粒密度增加形成较多二聚体和三聚体等,使近场电场场强增加,激发效率增加,导致猝灭因子减小。数值模拟得到三角形银纳米颗粒对Alq3的平均猝灭因子为0.44,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基于三角形银纳米颗粒的分子传感、表面等离子体光学成像等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表面光学 发光猝灭 Purcell因子 量子效率 
光学学报
2014, 34(11): 111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广州510006
由于DNA与[Ru(bpy)3]2+(bpy=2,2′-联吡啶)及Cu2+间的静电作用, 用自铸膜法在铟锡氧化物(ITO)上制备了橙红色[Ru(bpy)3]2+-DNA-Cu2+复合膜, 并应用稳态和暂态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和DNA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研究。 结果表明, [Ru(bpy)3]2+-DNA-Cu2+复合膜(摩尔比为10∶20∶1)呈现了明显的吸收特征峰(450 nm)和发射峰(λem=595 nm), 发光呈单指数衰减, 发光寿命为188.6 ns, Cu2+通过DNA介导PET机制猝灭[Ru(bpy)3]2+发光, 猝灭常数为6.94×103 L·mol-1, 猝灭速率常数为3.80×1010 L·mol-1·s-1; 复合膜中Cu2+摩尔比(10倍)的增大使发射峰蓝移了11 nm, 吸收和发射强度衰减至消失, Cu2+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削弱[Ru(bpy)3]2+发光。 此外, 对比于溶液和复合膜中Cu2+对[Ru(bpy)2(tatp)]2+-DNA(tatp=1,4,8,9-四氮三苯)的发光调控, Cu2+仅能因静电作用猝灭复合膜中[Ru(bpy)3]2+的发光。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 铜(Ⅱ)离子 复合膜 发光猝灭 光诱导电子转移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 DNA DNA Copper(Ⅱ) ion Composite film Emission quenching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9): 233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