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波 1,2戴鑫 1,2陈飞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 昆明理工大学太阳能工程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针对太阳翼工作特征,设计了一种截断复合平面聚光器,并通过耦合实时日地距离、地星空间关系以及太阳辐射理论,构建了太阳翼接收太阳辐射模型。研究采用编程计算、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表明复合平面聚光器的聚能特性与理论预测结果趋于一致。电池板表面太阳辐照度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4 W/m2,卫星受晒特征时间平均绝对误差为18.2 s。太阳翼理论发电功率峰值相较于常规太阳翼提升了约87%,且接收半角内电池板表面能流密度平均均匀度达到了0.615。研究结果可为太阳翼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几何光学 太阳能 复合抛物聚光器 辐照度 太阳翼 能流密度 
光学学报
2024, 44(3): 030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 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吸热管表面能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对线性菲涅耳式聚光器的光热性能及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基于Tonatiuh光学仿真软件构建了线性菲涅耳式聚光器模型,研究了圆柱面形反射镜焦距及瞄准点位置与光斑宽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瞄准策略下线性菲涅耳式聚光器的光学效率及能流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采用瞄准点均匀分布的瞄准策略,聚光器在保持较高光学效率的同时能够提升集热管表面能流分布的均匀性。采用优化后的瞄准策略,线性菲涅耳式聚光器光学效率可达到87.4%,集热管表面能流密度标准差由45.3%降低到30.7%,集热管顶部能流密度提升了10.2%。集热管空管预热采用该优化瞄准策略,在变占空比跟踪模式下,集热管弯曲变形程度远小于现有瞄准策略。该结果可为线性菲涅耳式聚光集热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线性菲涅耳式聚光器 瞄准策略 能流分布 光学效率 concentrating solar thermal power linear Fresnel concentrator aiming strategy energy flow distribution optical efficiency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9): 20230259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300350
为了实现太阳光直接泵浦板条高功率激光器,对均匀线形高功率密度泵浦源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由一级聚光系统与7个共焦点椭球叠加形成二级聚光系统(复合椭球腔),组合实现高功率密度均匀线光源的设计方法。每个椭球可对圆形第一焦斑进行等辐射通量分割,镜像成像特点使得峰值功率密度未明显下降,分解后镜像光斑在第二焦点处形成均匀线光源。通过坐标变化给出等辐射通量数学模型,利用退火算法求解出每个椭球旋转平移参量。由半径为30 mm,焦距为70 mm菲涅尔透镜和a=3.4 mm,c=3.15 mm单椭球腔组成一级系统,附带二级复合椭球腔聚光系统,可实现有效长度为12 mm,峰值功率密度为1.09×106 W/m2,均匀度为95.46%线光源。对比每个椭球参量对均匀度贡献,中间椭球旋转参量θ为1.4°,均匀度改善明显,边缘椭球参量Δ改变对线光源有效长度影响显著,其最佳值为0.53 mm。
太阳能聚光器 复合椭球腔 菲涅尔透镜 模拟退火算法 solar concentrator composite ellipsoid cavity Fresnel lens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中国光学
2023, 16(1): 144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针对两种光-机集成建模方法开展验证研究,包括只考虑载荷作用下镜面单元空间位姿变化(忽略镜面自身弹性变形)的镜面位姿重构方法,以及本文提出的平面微元替代方法。平面微元替代方法是将聚光器反射镜面离散成大量平面微元,并根据平面微元的变形信息直接建立其几何光学信息,实现光-机分析的数据统一与集成,建立反射镜面的光-机信息集成模型。采用两种光-机集成方法模拟得到的聚焦能流分布结果相互印证,并与承载下聚光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充分说明了两种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当聚光器中各反射镜面的弹性变形较大时,镜面位姿重构方法将会失去准确预测其光学性能的能力;而平面微元替代方法能够考虑载荷作用下反射镜的任何变形(弹性变形和刚体位移),能准确预测聚光性能,具有普适性和简单的优点。对于聚焦能流密度较低的情况,实验表明采用粗糙白纸(打印纸)作为朗伯靶面用于聚焦能流密度测量简单可行。
光学设计 太阳能聚光器 镜面变形 光-机集成建模 光学性能 能流分布 
光学学报
2022, 42(20): 202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提出一种相同尺寸曲面镜单元旋转阵列的新型碟式聚光器,包括抛物镜和球面镜阵列两种,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和镜面单元间无遮挡可紧凑布置等优点。采用光线跟踪方法,以典型口径聚光器(宽度为D=10 m)为例,以聚光器的焦距f1=R1/2与其宽度D的比值f1/D、抛物镜焦距fm与旋转阵列半径R1的比值fm/R1和球面镜半径RmR1的比值Rm/R1为无量纲参数,详细分析了镜面宽度d和上述无量纲参数对聚光器光学性能的影响,充分展示了新型聚光器在聚光光热(高聚光比需求)和聚光光伏领域(高能流均匀性需求)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其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碟式聚光器中平面接收器应位于z=f1之下的合理位置处才能使聚焦光斑达到最小;采用抛物镜时聚焦光斑的拦截宽度在fm/R1=0.6处达到最小值,而采用球面镜时通常在Rm/R1=1.0处达到最小。平均聚光比和峰值聚光比随聚光器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拦截宽度相反:采用抛物镜时它们分别可高达2846.8和7107.0,对应的拦截宽度仅有88.3 mm;采用球面镜时二者分别可高达3000.0和7800.0,对应的拦截宽度只有87.5 mm,非常适用于高温聚光光热领域。聚光器取合理几何参数时总能获得能流分布非常均匀的正方形聚焦光斑,其平均聚光比可达420,非常适用于高倍聚光光伏领域。
光学设计 太阳能碟式聚光器 旋转阵列布置 抛物镜单元 球面镜单元 光学性能 均匀能流分布 
光学学报
2022, 42(15): 1522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设计了一种热光伏电池单光谱辐射能-电能转换特性的测试系统。通过带通型滤波片和直漏斗二次聚光器实现了氙灯与电池间单光谱、能流密度可调的定向辐射传输。基于蒙特卡罗射线追迹法,构建了氙灯-热光伏测试系统的光谱辐射传输模型,分析了电池表面辐射能流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二次聚光器开口尺寸和高度的影响规律,并从理论上计算了GaSb电池在单光谱、高能流辐射下的电流-电压曲线、输出功率和热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直漏斗二次聚光器的引入有效提高了热光伏电池的热电转换性能,电池表面辐射能量提高了105.3%,且均匀度高达95%,电池的输出功率提高了109.1%。
几何光学 热光伏系统 二次聚光器 热电转换 蒙特卡罗法 
光学学报
2022, 42(15): 150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2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
为使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能够被别的车辆识别,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设计了聚光器带有花纹的新型后位置灯光学系统。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 采用照度优化方法, 利用公式计算自由曲面反射镜各个点的坐标值。根据法规对后位置灯的配光要求, 合理划分反射面, 使其达到配光要求。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对光线进行追迹, 实验模拟结果显示: 配光效果达到国家标准GB5920-2008对后位置灯各个测试点的照度要求, 设计的新型结构使光型出光更加均匀, 避免了亮斑的产生。
光源 聚光器 自由曲面反射面 后位置灯 亮斑 配光标准 light source concentrator free-form reflective surface rear position light bright spot light distribution standard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2, 20(2): 140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同抛物镜面单元旋转阵列的低成本新型槽式聚光器。采用光线跟踪方法建立了该聚光器的光学分析模型,并详细研究了镜面焦距(f)、镜面宽度、平面接收器位置、旋转阵列半径(R1)和旋转阵列数量(N)等关键参数对其聚光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其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槽式聚光器能很好地汇聚太阳光能,并且它不同于传统抛物槽式聚光器将平行光汇聚于某点,而是有所“分散”地进行汇聚,具备实现平面接收器上均匀聚焦能流分布的潜力;聚焦光斑的合理接收位置会随旋转阵列半径的改变而变化,通常接收器位于旋转阵列半径的一半位置是合适的,但要获得最小聚焦光斑则需将其下移150~200 mm;聚焦光斑宽度随镜面编号呈指数增大关系,特别是当镜面宽度较大且旋转阵列半径较小时;旋转阵列半径越大或镜面宽度越小,聚焦能流分布越集中且峰值聚光比越大(算例中已达到50),此时聚焦能流基本呈高斯分布特征。此外,采用较小旋转阵列半径可降低接收器的安装高度并改善能流均匀性。在算例中,当f=8000 mm、R1=4000 mm、N=5且接收器位于1830 mm位置时,聚焦光斑能量分布非常均匀,大部分区域聚光比稳定在7.3,此时的聚光器非常适用于聚光光伏/光热应用领域。
光学设计 抛物镜面 新型太阳能槽式聚光器 均匀能流分布 光学性能 光线跟踪方法 
光学学报
2022, 42(5): 0522002
陈飞 1,2,*桂青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太阳能工程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500
基于非成像光学边缘光线原理与几何光学反射定律,针对圆形吸收体构建了无间隙损失复合抛物聚光器(CPC)面形结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程序计算获得了等长反射面的数值解。采用可见激光实验装置对无间隙损失CPC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光线路径与激光实验光线路径吻合。此外,单对等长反射面的无间隙损失CPC具有最大的单个等长反射面长度,且恰好为吸收体的半径。当等长反射面对数从单对增加到6对时,单个等长反射面长度从23.50 mm降低至7.65 mm。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等长反射面的对数不宜过多。
几何光学 太阳能 复合抛物聚光器 无间隙损失 数学模型 接收半角 
光学学报
2022, 42(2): 020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1.河南大学 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开封 475004
2 2.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4
3 3.天津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市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
太阳热辐射能储量丰富且无污染, 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近年来, 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以其优异的光电特性以及量子限域效应、可溶液加工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荧光型聚光太阳能电池, 应用前景广阔, 但在未来的商业化应用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结合钙钛矿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重点归纳了提升电池性能的优化策略, 并探讨了钙钛矿量子点在荧光聚光电池中的应用, 最后阐述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旨在为未来光伏技术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些思路, 推进其研究进程。
钙钛矿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荧光太阳能聚光器 荧光型聚光太阳能电池 综述 perovskite quantum dot solar cell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 luminescent concentrator solar cell review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7(2): 11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