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卓锐 1,4钟慧 1,*聂勇潇 1,2林婷 1,3[ ... ]田野 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0
2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3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4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太赫兹波具有非电离、对非极性物质穿透性高、对氢键等弱共振敏感等特性,是生物、材料、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蛋白质、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转动频率和基团的振动频率以及分子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特征频率恰好处于太赫兹频段,这赋予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待测物尺寸一般小于太赫兹波长(0.03~3.00 mm),微量的待测物难以引起谱线的改变,太赫兹光谱检测灵敏度较低。能够灵活操控电磁波特性的超材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设计不同的结构及参数,能够得到谐振频率位于太赫兹波段的超材料,微量的待测物即可引起谱线的明显变化。基于共振型太赫兹超材料构建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当BSA溶液的体积质量为2.0~8.0 mg/mL时,传感器共振频率偏移量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传感器的最低浓度检测限为0.3 mg/mL。
光谱学 太赫兹 超材料 牛血清白蛋白 传感器 
中国激光
2023, 50(17): 1714017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 350002
提出一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减少LCD显示器黑矩阵的方法。在显示屏前方设置透镜模组, 子像素发光面经透镜扩束使发光面扩充至黑矩阵大小来减少莫尔条纹。设计透镜参数, 建立光学模型并由TracePro光学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与分析, 验证模型正确性。
立体显示 黑矩阵 莫尔条纹 透镜 光学设计 autosteroscopic display black matrix Moire patterns lens optical design 
光电子技术
2016, 36(1): 28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 350002
研究多视点裸眼立体显示视区变换, 提出一种利用压缩视点间距提高立体显示运动视差连续性的方法, 实现只需人眼微小的空间位移就可获得立体图像的更换。以四视点柱面透镜光栅裸眼立体显示为例, 对成像原理进行了研究, 推导出视点间距压缩后立体显示系统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重点分析了立体显示视区的周期性特征。采用TracePro光学软件进行仿真论证, 结果表明, 通过压缩视点间距, 在没有引入新串扰度分量的前提下, 可有效提高立体显示视点的连续性。
立体显示 柱面透镜光栅 立体视区 光学设计 串扰 autosteroscopic display cylindrical lens grating stereo viewing zone optical design crosstalk 
光电子技术
2015, 35(3): 145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 350002
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分光效果的可控液晶光栅.该液晶光栅由双层交错结构的驱动电极来控制液晶偏转,避免了单层控制电极之间的空白区,增加了控制面积,同时还实现了快速切换,补给了因空间分割损失的图像信息,从而使空分与时分结合实现时分全分辨率的自由立体显示.利用光刻和镀膜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制作氧化铟锡-二氧化硅-掺铝氧化锌双层交错结构的驱动电极,采用液晶成盒工艺将制备好的驱动电极基板和公共电极基板组装成液晶盒.光学显微镜测试表明,氧化铟锡第一电极和掺铝氧化锌第二电极的宽度为275.8 μm,两者之间通过SiO2介质层隔离并相互交错覆盖在玻璃基板上.结合液晶光栅驱动电路,能有效地控制遮光区与透光区的切换,从而实现时分全分辨率可控液晶光栅.
自由立体显示 全分辨率 驱动电极 液晶光栅 狭缝光栅 光学仿真 双视点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Full resolution Driving electrodes Liquid crystal grating Parallax barrier Optical saimulation Two views 
光子学报
2015, 44(11): 1105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2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7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2O3:Eu3+(PMOCOPV/Y2O3:Eu3+)纳米复合材料。 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2O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2O3:Eu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 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Y2O3:Eu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寿命得到增强,Y2O3:Eu3+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 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Y2O3:Eu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Eg减小。 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结果发现与PMOCOPV相比,PMOCOPV/Y2O3:Eu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进一步说明PMOCOPV与Y2O3:Eu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纳米复合材料 光致电子转移 Poly(2-methoxy-5-octyloxy)-p-phenylene vinylene Y2O3:Eu3+ Y2O3:Eu3+ Nano-composites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 1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