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北京 100081
3 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北京 100081
基于美国国家极地操作环境(NPP)卫星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的红外和微光遥感数据开展夜间火点检测识别研究,并提出一种联合微光辅助红外遥感数据的夜间微小火点识别(FRJLI)算法。首先,采用VIIRS多天数据融合获得研究区的城市灯光背景图,为火点检测消除城市灯光影响;然后,在传统红外通道火点识别算法的基础上,联合微光通道的火点阈值调试,通过多通道阈值判别、绝对火点识别和上下文判别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以韩国2022年3月4—13日森林火灾和蒙古国2022年4月18—19日草原火灾案例进行实验,根据夜间假彩图和植被指数验证了FRJLI算法识别火点的正确性,分析每天识别火点的亮温和辐射值关系,得出红外与微光数据的相关性及敏感性差异,FRJLI算法较NASA官方火点产品或其他火点算法结果具有更高的识别质量,特别是提高了微小火点的识别率,为更高效准确地识别火点提供了技术支持。针对森林和草原火点的识别效果表明,该算法适用性更广。
遥感 VIIRS 微光 红外波段 夜间火点识别 联合识别 
光学学报
2024, 44(8): 0828001
胡依凡 1滑羽璐 2冀婷 1,*石林林 2[ ... ]李国辉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通过在成本较低的活性层P3HT中引入少量在近红外波段有吸光能力的有机受体Y6制成倍增器件,Y6与P3HT发生分子间电荷转移,使得器件的响应波段拓展至1310 nm,在目前所报道的近红外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中具有明显优势。在空穴传输层与活性层之间引入原子级厚度的Al2O3,极大降低了器件的暗电流,将器件由只能反向偏压响应改善到能够正反双向偏压响应。Al2O3修饰后器件在860 nm处的外量子效率为800%,比探测率为5.6×1011 Jones;1310 nm处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为80.4%,比探测率为5.13×1010 Jones。
探测器 分子间电荷转移 近红外波段 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 双向偏压 界面修饰 
光学学报
2024, 44(4): 0404001
陈益航 1,2,3杨成奥 1,2,3王天放 1,2,3张宇 1,2,3[ ... ]牛智川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
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山东 青岛
锑化物半导体激光器是目前能够覆盖中红外波段的主要手段。锑化物半导体激光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已经逐渐的走向成熟。由于在这个波段具有很多气体分子的吸收峰以及具有较高透过率的大气窗口, 使得中红外锑化物半导体激光器在气体检测、材料加工以及自由空间光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锑化物 中红外激光 气体检测 自由空间光通信 GaSb-based mid-infrared waveband gas detection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光电技术应用
2022, 28(6): 3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徐州工程学院物理与新能源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2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提出了由四个不同旋转方向的氧化铟锡(ITO)螺旋子单元组成的周期性中红外宽带手性结构。模拟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子单元螺旋的圈数、螺旋半径、螺距和螺旋线半径,该结构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良好的宽带圆二向色性(CD)。与两种非旋转螺旋结构比较发现,ITO旋转螺旋结构的CD带宽更宽。在波长7.95 μm处,ITO旋转螺旋结构获得CD的最大值为0.454,CD的半峰全宽为7.5 μm,波长范围从4.1到11.6 μm。产生宽带CD的原因是四个不同旋转方向的ITO螺旋子单元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模拟结果还显示,在中红外波段,与金属(金和银)旋转螺旋结构相比,该ITO旋转螺旋结构表现出了良好的宽带CD,这为中红外波段宽带偏振态调控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学材料 氧化铟锡 旋转螺旋结构 中红外波段 手性超材料 圆二向色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5): 05160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为了实时测量多个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 研制了ISP02型近红外太阳辐射计。详细阐述了该仪器的硬件组成、光学系统设计以及工作流程, 并对仪器进行了定标, 给出仪器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依据建立的基于太阳宽谱直接辐射测量获取激光波段大气透过率的方法, 实测得到1.064, 1.315, 1.54 μm大气透过率, 将结果与POM02型太阳辐射计采用外推法获取的激光大气透过率进行对比, 误差均小于6%, 测量的水汽总量与POM02对比, 误差均小于7%; 然后, 将两者外推的3.78 μm透过率进行对比, 误差均小于5%。秋冬季实测的1.315 μm透过率与激光大气传输评估软件对比, 误差小于2%。该仪器测量结果可靠、性能稳定, 可为同时获取多个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提供有效测量手段。
光学仪器 太阳辐射计 激光大气透过率 近红外波段 optical instrument sun-photometer laser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infrared waveband 
光学 精密工程
2020, 28(2): 261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上海 201109
针对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红外探测器非线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涉图直流信号值缺失情况的非线性校正方法。针对需要实施校正的光谱计算基于带外虚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结合无需实施校正的光谱计算一致性校正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本文所提非线性校正方法后,辐射定标曲线的线性拟合优度可以由校正前优于0.99提升至0.9999以上,且辐射标定后的各通道的辐亮度绝对偏差均不超过0.15 mW·m -2·cm·sr -1。相比已有的校正方法,所提方法避免了对干涉图直流信号的依赖性,但增加了对多个温度点黑体辐射定标数据的依赖性。一旦得到一致性校正因子后,在探测器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实施对任一光谱图的非线性校正。
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非线性校正 红外波段 探测器 
光学学报
2020, 40(5): 05300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随着激光技术在众多科学领域的应用,激光波段大气透过率的实时获取尤为重要。基于测量和模拟结果研究,提出基于太阳辐射计的宽谱直接辐射测量提取红外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的方法,该方法低成本、高时效、可同时获得多波段的激光大气透过率。对比研制的ISP型近红外太阳辐射计与POM02的实测结果可知:对应波段透过率和水汽总量误差都小于7%;由1.31 μm与1.32 μm分别提取到1.315 μm波段的透过率,两者误差小于4%,提取的误差与水汽含量成正比,并由1.32 μm反演得到水汽总量,与0.94 μm反演得到的水汽总量结果对比,误差小于10%。因此,在无0.94 μm波段测量时,可以考虑用1.32 μm波段反演水汽总量。将该方法与激光传输评估软件根据实时测量的大气参数模拟计算得到的1.315 μm激光大气透过率进行对比,误差小于6%。该方法对激光工程在实际大气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大气光学 激光大气透过率 近红外波段 太阳辐射计 太阳直接辐射 
光学学报
2020, 40(2): 020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相位延迟和衍射效率表达式,推导出了含有偏心误差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表达式。建立了含有偏心误差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偏心误差对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及多色光积分衍射效率的影响。以在8~12 μm 波段内的硫化锌(ZnS)和锗(Ge)为基底材料构成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为例,其设计波长对为8.79 μm、11.11 μm,构成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两层谐衍射元件微结构高度为78.3391 μm 、34.6076 μm,当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环带宽度分别为500 μm 和1000 μm 时,其衍射效率达到95%以上时,偏心误差须分别控制在5.8 μm 和11.17 μm 以内。该含有偏心误差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分析模型对于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器件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 红外波段 衍射效率 偏心误差 
光学学报
2015, 35(6): 0623004
陈超 1,2陈鹤鸣 1,2汪静丽 1,2赵新彦 1,2钱晨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3
2 南京邮电大学 光通信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3
采用半导体玻璃/有机聚合物作为材料,利用禁带效应,设计了传输波段中心波长位于10.6 μm处的空心Bragg(布拉格)光纤。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分析了径向包层数对基模(HE11)传输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包层数增至20层时,其损耗值已降至0.051 4 dB/m,明显优于普通硫系化合物光纤最低所能达到的0.6 dB/m。这种Bragg光纤既可用于医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传输,也适用于远距离红外传输。
Bragg光纤 二氧化碳激光 红外波段 传输损耗 Bragg fiber CO2 laser infrared waveband transmission loss 
光通信研究
2012, 38(4): 3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