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2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3
天文导航是一种重要的飞行器自主导航手段。在高速飞行器上进行的观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窗口外侧高速流场的扰动,使得星敏感器捕获的星点图像出现偏移、模糊等退化现象,影响天文定位定姿精度。对星图退化的计算和校正的研究多基于计算机仿真结果。文中建成了一座可在实验段中生成马赫2.5/3.5混合层结构的小型静风洞,以直径10 m的室内穹顶上的仿真星点为观测对象,透过实验段中不同位置的流场进行了星点观测和中心点解算,获得了星点图像受到流场扰动的数据,并将其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导航星光偏折量高于计算机仿真的估计值。在喷口近端,高速混合流场对星光偏折的扰动较大,垂直流场方向的偏折均值小于0.5″,沿流场方向偏离均值为3.85″,最大接近4.89″;在喷口远端,垂直方向星光偏折均值为−1.36″,沿流场方向偏折均值约−0.49″,最高达−2.69″。近端星光偏折变化幅度较小,稳定性较远端更强,有利于建模校正。该实验对校正仿真模型、优化高速流场下的天文定姿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速流场 马赫2.5/3.5混合层 小型风洞 室内穹顶 星光偏折 high-speed flow Mach 2.5/3.5 mixing layer small wind tunnel indoor doom star-light defl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9): 202208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四川 绵阳 510700
风洞实验中飞行器表面的摩擦力不足空气压力的0.1%, 对于小面域、小量程的表面摩擦力测量, 存在准确性与力天平可靠性相悖的矛盾。因此, 基于杠杆原理及石英的压电效应, 该文设计了一种对毫牛级表面摩擦力放大测量的二维力压电传感器, 并通过静态标定实验和动态脉冲激励实验分别评价其测试性能。实验表明, 该传感器量程可低至50 mN, 非线性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均小于1%, 固有频率为2 428 Hz, 满足风洞试验中表面摩擦力的测量需求。
压电传感器 毫牛级表面摩擦力 风洞试验 标定实验 piezoelectric sensor milli-newton level surface friction wind tunnel test calibration experiment 
压电与声光
2022, 44(6): 88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天津 300308
2 空装驻天津地区第三军事代表室,天津 300308
3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4
红外成像探测技术是精确制导的重要手段,随着导弹**向超音速、高超音速方向发展,红外成像探测装置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高速飞行条件下恶劣的气动力热环境使红外窗口的结构安全面临极大挑战,激波、窗口等高温辐射源的辐射干扰严重影响红外探测能力,流场和窗口的传输效应降低了探测制导精度。气动光学效应是高速红外探测与传统红外探测的本质的区别,也是决定红外探测应用于高速导弹可行性的关键因素。文中主要介绍了高速红外成像探测的气动力热效应、热辐射效应和传输效应及其影响,阐述了气动光学效应在机理研究、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抑制校正技术方面的进展,最后给出了高速红外探测气动光学效应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红外探测 气动光学 风洞试验 数值仿真 图像校正 infrared detection aero-optics wind tunnel numerical simulation image corr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4): 2022022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沈阳化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2 辽宁省化工过程工业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142
为了解决部分微电子设备供电需求大,而单一的压电能量收集结构无法满足的问题,该文对基于涡致振动的压电能量收集阵列进行流-固-电耦合仿真,并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首先对前置阻流体的俘能结构进行测试,验证结构的可行性,然后对串列、并列、错列、长方阵型的压电俘能结构进行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压电能量收集阵列随风速的增大呈现整体增大的趋势,随间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前置阻流体的俘能结构直径D=0.02 m,在风速为6 m/s,中心距L=5D的条件下,输出电压峰值为4.35 V,长方阵型的发电性能最优;在风速为6.5 m/s,L=1.5D时,电压峰值为9.98 V。结果表明,压电能量收集阵列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涡致振动压电能量收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涡致振动 压电能量收集 风洞实验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ANSYS ANSYS wind tunnel experiment 
压电与声光
2022, 44(1): 7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模型的姿态信息是试验数据是否可靠的重要判断依据,其测量精度对试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双目视觉测量系统能测量高超声速风洞自由飞试验模型的姿态参数,通常将其放在风洞试验段外,通过试验段壁上窗口玻璃观测试验段内部的模型。然而,窗口玻璃产生的成像畸变将降低系统的测量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窗口玻璃成像畸变校正下的自由飞模型姿态测量技术。通过对窗口玻璃折射造成像面畸变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标记点线性拟合的校正方法,快速减小成像畸变。在此基础上,在Φ1 m高超声速风洞试验现场搭建了视觉测量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当测量范围为1 m×1 m×1 m时,测量精度优于0.5 mm,并完成了自由飞试验模型六自由度姿态的测量工作,满足气动数据分析的要求。
高超声速风洞 姿态测量 双目视觉 校正方法 hypersonic wind tunnel attitude measurement binocular vision correction method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4): 45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000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段内来流过强、总压总温过高导致的光学测量设备不易布局的问题,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风洞的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布局方案及姿态测量方法。通过试验段内外布置的高速相机及LED光源, 实现对测试模型六自由度数据的采集; 为了验证布局合理性, 利用静态试验加以验证, 采用双目视觉系统中模型标志点技术解算模型位移和姿态信息。通过在试验中与实际送进机构对模型姿态的改变量进行对比, 证明了双目视觉系统布置方案的可行性, 同时验证了此系统在测量距离1.2 m、测量空间范围0.5 m3内, 对模型转动姿态测试误差低于0.08°, 位移测试误差低于0.05 mm。
高超声速风洞 双目视觉 标志点 姿态测量 hypersonic wind tunnel binocular vision landmark attitude measurement 
电光与控制
2022, 29(2): 72
陈磊 1钟凯 2,*朱涛 1许晓斌 1[ ... ]李中伟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四川绵阳62000
2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测量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模型颤振数据对飞行器安全设计至关重要,接触式传感器测量存在精度低、使用不便等缺点。本文采用非接触式立体视觉三维测量技术,测量试验过程中模型表面关键点的振动变形,为模型颤振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为了克服试验过程中试验段内的气压从真空到常压交替变化引起的强烈振动,通过设计视觉测量系统密封装置与气浮减振器,将视觉三维测量装备放置到Φ1 m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段内,并提出基于模型关键点与系统参数同时求解的系统参数自校准算法,消除试验段环境振动引起的测量误差。试验结果表明:在测量范围为1 m×1 m×1 m、相机分辨率为1 000×1 000 pixel时,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1 mm,满足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模型颤振的测量需求。
视觉测量 高超声速风洞 颤振试验 减振装置 自校准 visual measurement hypersonic wind tunnel flutter test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self-calibrat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21, 29(8): 181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四川 绵阳 621000
在分析高高空热流测量需求基础上,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稀薄气流地面试验热流量值小等特点,从满足模型壁面定常热流假设和一维半无限大假设条件、减小试验模型侧向导热误差和控制试验模型表面温升等方面分析了试验模型加热时间对热流测量的影响。其次选择较低热扩散系数模型绝热材料、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提高试验模型材料热物性参数标定精度、采用漫反射补偿等提高发射率测量精度等手段,提高中低量值热流测量精度。最后,在利用薄壁量热法获得模型表面热流时,测量MW/m2量级热流是把热电偶焊接在试验模型内壁面,而用红外热图及测量几kW/m2到几百kW/m2量级热流是测量模型外壁面热流,为了对这三者结果进行比较,在马赫数 Ma 为 12、试验总压 P0 为4.2 MPa、试验总温 T0 为700 K的试验状态下,用热电偶与红外热图同时测量了双锥薄壁模型不同点的热流,结果表明:红外测热结果与热电偶测量外壁面结果更接近,热电偶布置在外壁面位置所获得的热流大于布置在内壁面位置所获得的热流,模型加热时间对不同量值热流测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红外热图 热流测量 稀薄气流 风洞试验 infrared thermography heat transfer measurement rarefied flow wind tunnel experiment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4): 20200355
作者单位
摘要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为达到在脉动气流激励下抑制风洞模型振动的目的, 该文提出了基于压电陶瓷作动器神经网络模型的风洞模型主动振动控制方法,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 分析了风洞模型系统振动特性, 建立了内嵌式压电陶瓷作动器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 通过模型质心加速度推算出压电陶瓷作动器期望输出抑振力。然后, 建立了压电陶瓷作动器期望输出抑振力-激励电压的神经网络模型, 并根据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实时解算加速度为激励电压的控制方法。最后, 通过地面试验对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在锤击试验中, 振动加速度衰减时间相比于压电方程线性控制时减小了54.46%, 系统阻尼比增大了1.58倍, 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风洞模型系统 主动振动控制 压电陶瓷作动器 迟滞特性 神经网络模型 wind tunnel model system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piezoelectric ceramic actuator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neural network model 
压电与声光
2020, 42(3): 33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成都 610065
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000
针对在风洞试验中, 6分量天平采集到的数据如何消除干扰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结合EMD算法和小波变换的处理方法。从天平的设计角度来考虑数据中可能含有的干扰成分, 指出干扰成分与数据的时频关系, 在理论上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通过仿真试验还原数据, 并与传统的消除干扰算法做误差对比, 验证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有着更好的准确性。最后对真实6分量天平数据进行处理, 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实际可行性。
风洞 6分量天平 EMD算法 小波变换 wind tunnel six-component balance EMD algorithm wavelet transform 
电光与控制
2019, 26(5): 8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