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2 青岛科技大学数学物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中红外波段探测的双层花瓣结构光学天线,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分析了结构参数、入射光偏振方向对单层天线共振波长及尖端电场强度的影响。在优化单层结构的基础上,计算了双层天线层间距(h)介于0.1~0.8 μm时,不同入射波长下上层天线尖端电场强度与入射光电场强度比值。为研究下层天线对于上层天线电场的增强机理,固定入射光波长,扩大天线层间距h(0.1~3.6 μm),对有无上层天线两种结构,分析相同探测点电场强度比随h的变化。结果表明,h<1 μm时,上层天线尖端电场增强主要来自于双层天线耦合增强,其中h<0.2 μm时,上层天线尖端场强随着距离h的减小而降低,主要因为近场耦合导致上层天线尖端能量转移到层间;h>1 μm时,上层天线尖端电场增强主要来自于下层天线反射光的干涉增强。
表面光学 光学天线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 耦合增强 干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 012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理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8
光学天线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发送或者接收光信号, 天线结构决定系统的检测性能。详细介绍了光学天线基本结构、卡塞格伦光学天线的研究进展、无独立信标瞄准、捕获和跟踪(PAT)系统和一点对多点通信光学天线, 展望了光学天线未来的研究方向。
自由空间光通信 光学天线技术 卡塞格林系统 无独立信标光系统 一点对多点天线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optical antenna 
光通信技术
2022, 46(4): 1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成都 610041
为了提高光纤脉冲相干激光测风雷达性能, 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光学天线特性。利用后向传播本振原理, 讨论光学天线口径对系统载噪比的影响, 以及光瞳截断比对天线效率的影响;提出光学接收耦合效率的定义, 研究不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条件对耦合效率和测程的影响;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 测量不同距离门内的载噪比和频谱强度等参数, 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 当远场探测距离在7km~10km范围内变化时, 天线最优口径为100mm, 光瞳截断比最优值为0.8;相较弱湍流情况, 强湍流会使同一系统测程下降近30%。此研究为光学天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激光技术 光学天线 实验分析 大气湍流 laser technique antenna experiment analysis atmospheric turbulence 
激光技术
2022, 46(4): 511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针对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对准困难以及光斑均匀性较差的问题,基于自由曲面设计理论设计了一种能产生矩形光斑的光学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当透镜与目标面的距离为10 m时,该自由曲面透镜能产生均匀度达到87.3%的矩形光斑,光能利用率为93.4%。将该自由曲面透镜应用于水下发射天线,当接收机灵敏度为-30 dBm、接收孔径为50 mm时,浑浊海水的最大通信距离为2.3 m,纯水、清澈海水的最大通信距离大于10 m。用三组自由曲面透镜组成的360°全覆盖全向光学发射天线产生的光斑边缘均匀度相比单一发射天线由17.4%提高到35.2%,提高了水下光通信链路的稳定性,为解决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对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光通信 矩形光斑 自由曲面透镜 光学天线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 0106008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9
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光学天线以线性方式控制辐射图,而较大的非线性效应可以引起天线的折射率的变化,从而改变辐射方向图。通过修正电子的有效质量进而完善Drude模型,可得到氧化铟锡(ITO)的非线性折射率与频率和强度的函数关系,进而可知由ITO制成的纳米天线会表现出极大的光学Kerr效应。本文研究了ITO天线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利用ITO的Kerr效应控制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光学天线,实现了覆盖近红外波段(1 000~1 650 nm)的可调谐辐射方向图。进一步,基于ITO和介电材料硅(Si)设计了一种杂化的非线性光学天线。该杂化天线可以更好地利用ITO的强Kerr效应,可以较大程度上对光场辐射进行调控。该工作突破了新型非线性材料的强Kerr效应仅局限于特定共振频率点或者零折射率点这一特点。本研究提供一种用于超快动态控制超材料的新颖方法,可应用于光束转向和光学调制等。
Kerr效应 光学天线 多极分解 氧化铟锡 远场辐射 Kerr effect optical antenna multipole expansion indium tin oxide (ITO) far-field radiation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7): 1356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存在于金属(或掺杂半导体)-介质界面的电磁极化和振荡现象,可以显著增强纳米尺度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波导、生化传感、超快调制、探测以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主要采用受衍射极限限制的光学激发方式,通常需要棱镜、光栅等大尺寸光学元件的辅助,这极大限制了等离激元器件的小型化和片上高密度集成。通过将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和隧道结集成起来,低能量的隧穿电子可以直接激发该结构的等离激元模式,具有超小尺寸、超快调制速度等优点。本文将回顾基于电子隧穿效应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研究历史,并着重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表面等离激元 隧道结 非弹性电子隧穿 光学天线 局域光学态密度 发光 波导 surface plasmon tunnel junction inelastic electron tunneling optical antenna local density of optical state light emission waveguiding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7): 127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0
2 烟台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3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为了降低激光通信光学系统公差要求,节省研制成本,减小大气散射对激光通信链路的影响,采用波长工作在大气窗口的中红外激光器作为激光通信光源,研制了与之匹配的中波红外激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首先,利用激光通信能量链路传输方程,根据中波红外激光器光束参数和接收端探测器灵敏度,计算出光学天线口径、发散角等设计参数,并给出激光通信收发光学系统波像差要求。接着,利用ZEMAX软件进行了中红外激光通信收发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公差分析,对两系统进行了加工、测试,完成了系统研制。测试结果显示,中红外激光通信发射光学天线光学传递函数与理论值最大偏离9.3%,接收光学系统波像差RMS为0.075λ(λ=4.7 μm),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采用中红外激光作为激光通信光源可降低光学天线的加工装调难度。
激光通信 中波红外激光 光学天线 波像差 laser communication middle infrared laser optical antenna wavefront aberr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6): 2020033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长春 130022
针对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采用双色分光片分光而浪费高效率波段的问题, 利用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等器件设计了一种分光束结构。根据现有空间激光通信器件参数, 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对分光束结构的隔离度的需求, 计算了该结构的隔离度与光学损耗, 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
光学天线 光学设计 共口径 偏振复用 隔离度 光学损耗 optical antenna optical design common-aperture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isolation optical attenuation 
光通信技术
2020, 44(10): 16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传统离轴反射光学天线的出瞳距较短,需要中继光学系统将出瞳成像于快反镜附近,这会增加后续光路和结构的复杂度,且中继光学系统的后向散射光会对激光通信终端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上述缺陷,设计了长出瞳距离轴四反光学天线,该光学天线的出瞳被直接设计在快反镜上,省去了中继光学系统。首先,从同轴三反像差理论出发,推导了像差表达式和初始结构方程。然后,基于像差理论和出瞳位置要求,计算了离轴四反光学天线的初始结构参数,并采用Zemax软件对初始结构进行光线追迹和性能优化。最后采用Zemax对离轴四反光学天线进行了公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系统性能优异,结构紧凑,加工和装调公差合理,满足激光通信终端性能要求。
光学设计 空间激光通信 离轴光学天线 出瞳 
光学学报
2020, 40(18): 1822001
赵猛 1,2颜昌翔 1,3吴从均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受空间所限,激光通信地面测试平台与被测终端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实际通信距离,导致测试平台光机等器件产生的后向散射杂光进入被测终端,从而严重影响被测终端的测试性能。从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的光学干扰问题出发,本文研究了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隔离度的关系,分别设计了卡塞格林和离轴三反光学天线,并根据杂散光传输模型,采用杂散光分析软件分析了光学天线结构形式及表面粗糙度两方面对隔离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离轴三反光学天线时的隔离度明显高于卡塞格林光学天线,且隔离度随着光学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当光学表面的粗糙度达到0.892 nm时,隔离度可达?86.22 dB。最后,推导了ABg模型与Harvey模型参数间的关系,并根据粗糙度与TIS计算公式,得出粗糙度分别为0.7 nm及0.5 nm的ABg模型参数,它们的终端间隔离度分别为?94.39 dB和?97.3 dB,实现了?90 dB的隔离度指标。
激光通信 光学天线 隔离度 表面散射模型 杂散光 las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antenna isolation surface scattering model stray light 
中国光学
2020, 13(3): 47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