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采用单靶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溅射时间下制备了铜铟镓硒薄膜,并且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实现对铜铟镓硒薄膜中元素含量比的快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延长,Ga与(In+Ga)的谱线强度比值以及薄膜的禁带宽度同步变化,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铜铟镓硒薄膜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图以及谱线分析、几种元素辐射强度比值的快速定量分析都表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能够间接地实现对铜铟镓硒薄膜中元素含量比的快速检测,能够在铜铟镓硒薄膜的性能分析以及制备参数优化方面发挥辅助作用。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薄膜分析 光学禁带宽度 铜铟镓硒 磁控溅射 
中国激光
2019, 46(9): 091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2 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000
铜铟镓硒薄膜中4种元素的含量比对薄膜的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工作气压下制备了铜铟镓硒薄膜,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实现了铜铟镓硒薄膜中Ga含量与(In+Ga)含量之比以及Cu含量与(In+Ga)含量之比的定量分析。分析了不同工作气压下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中元素谱线的强度,结果表明:IGa/I(In+Ga)与薄膜的禁带宽度是对应的,均随工作气压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当工作气压为2.0 Pa时,获得了最大的薄膜禁带宽度;ICu/I(In+Ga)与能谱仪测得的浓度变化一致。LIBS技术能够实现薄膜中元素含量比例的快速检测,不同元素谱线强度的相对比值能够间接反映薄膜中元素含量的比值,验证了LIBS技术在薄膜分析方面的潜力,为优化磁控溅射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的工作参数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薄膜分析 铜铟镓硒 磁控溅射 光学禁带宽度 
中国激光
2018, 45(12): 1211002
张金中 1,2,*诸佳俊 1,2邓青林 1余温雷 3[ ... ]褚君浩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工程系 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3 温州医科大学 信息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浙江 温州 325035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不同镧掺杂浓度BiGaO3(LxBGO, 0≤x≤0.1)薄膜.X-射线衍射(XRD)表明该属于正交晶系的多晶薄膜, 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样品表面具有很好的平整性.采用椭圆偏振技术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发现其光学常数符合Adachi色散模型.进一步发现其禁带宽度随着镧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该规律与理论预言相吻合.有关LxBGO材料的研究为铋基光电器件如紫外探测器的实现提供物理基础支持.
椭圆偏振光谱 光学性质 光学常数 光学禁带宽度 BiGaO3 BiGaO3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optical properties optical constants optical band gap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5, 34(4): 447
作者单位
摘要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4
本文以能量为1.0 MeV的电子束辐照VO2(B)薄膜, 对电子辐照在薄膜中产生的缺陷进行了理论计算, 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测试, 分析了电子辐照对薄膜结构、形貌与紫外-可见光谱(280~880nm)的影响。结果显示: 电子辐照可以在薄膜中引入点缺陷并产生退火效应, 电子辐照使薄膜的表面晶粒细化, 辐照后薄膜光谱的吸收峰位发生移动, 其移动的最大位移达到21 nm, 辐照后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也有所增加。
VO2(B)薄膜 注量 结构 光谱 光学禁带宽度 VO2(B) thin film dose structure spectrum optical band gap(Eg) 
光散射学报
2010, 22(2): 1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技术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2 海军驻长春地区航空军代表室,吉林,长春,130033
介绍了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并对一维光子晶体薄膜中传播的电磁场作了模拟和分析.通过对光子晶体透射谱的研究,讨论了不同周期数和不同介电常数比对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最后通过在周期介质层状结构中引入缺陷层构造了光子缺陷态.
时域有限差分法 光子晶体 光学禁带 缺陷态 
光学仪器
2006, 28(4): 37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光电技术与太阳能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49
以对甲氧基苯酚和溴代烷为原料,经过脱氯化氢反应合成了三种可溶性非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PPV)衍生物,分别为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3′-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PMOMBOPV)和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利用后向式简并四波混频(DFWM)研究了它们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PMOBOPV,PMOMBOPV和PMOCOPV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3.14×10-10,5.96×10-10和3.71×10-10 esu,相应的二阶分子超极化率(γ)分别为4.22×10-28,7.78×10-28和5.00×10-28 esu。分析了分子结构对聚对苯乙炔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对三种材料的光学禁带宽度(Eg)进行了测量,线性拟合的结果表明PMOBOPV,PMOMBOPV和PMOCOPV的Eg值分别为2.08,2.03及2.05 eV。
非线性光学 聚对苯乙炔衍生物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简并四波混频 光学禁带宽度 
中国激光
2005, 32(1): 11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